韓俐彥
關心關注、幫助支持非通用語學業困難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探索可行性幫扶策略,對大學生全面成長、高校學風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小語種特指非通用語言,也就是除了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外,其他的語種都算是小語種。近年來,在高等教育從精英化進入大眾化階段的背景下,非通用語專業學生出現學業困難問題甚至影響心理健康的現象較為普遍。關心關注、幫助支持非通用語學業困難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探索可行性幫扶策略,對大學生全面成長、高校學風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非通用語專業學習資源的相對匱乏影響學業學習。非通用語的學習資源較少,相關教材、合適的學習工具相對缺乏。這就需要學生跟緊教師的節奏,善于溝通,堅持不懈地進行聽、說、讀、寫練習。如果學生語言學習能力較差,又缺乏毅力和耐心,很容易出現學業困難的情況。其次,高考調劑、深造和就業等影響學習興趣。有部分學生是被調劑到非通用語專業的,他們的心理落差較大,容易出現厭學情況;好的深造學校選擇范圍有限、就業方向窄、就業壓力大,也是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重要因素。最后,個人學習動力不足及心理健康問題導致學業困難。一些學生學習方法不得當,成績不理想,影響學習積極性;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處理學習與課余生活的關系,出現學業荒廢的情況;個別學生出現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問題,無法專注學業,出現各種學業問題。
針對不同學業困難學生,宜采取不同的幫扶措施,做到解決實際問題和解決思想問題相結合,構建以適應教育、預警預防、重點幫扶為主要形式的幫扶機制,切實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重視新生引航,促進早適應。在入學教育中,為新生講解各專業的培養計劃和相關政策,邀請高年級優秀學生分享職業生涯規劃和在校學習經驗。做好反面案例警示,以身邊的例子提醒教育新生,讓新生從入學時就“扣好第一粒扣子”,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同時,要定期觀察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談話提醒掉隊學生,促使學生及時走出學業困境,以免引發其他問題。
有效開展學業預警,堅持早預防。堅持“全面覆蓋、分類指導、預防為主、突出重點”的工作原則,在建立學業困難學生臺賬的基礎上,有效開展學業預警,切實做好學業幫扶。通過與任課教師交流、查看成績等方式了解學生學習近況,及時為學業困難學生建立學業預警檔案,并通知輔導員、班主任以及其他相關教師,做到重在日常、注意觀察、及時發現、盡早解決。
成立幫扶小組,做到早幫扶。將“三全育人”融入幫扶過程,開展全員、全程和全方位的幫扶工作。學院領導指導學生開展職業、學業生涯規劃;輔導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轉專業指導,共同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目標,找到學習的興趣與動力;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在專業學習方法上加強監督與輔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非通用語專業的學科特點和學習規律,傳授學習方法。同時,充分發揮優秀黨員、學生干部的模范先鋒帶頭作用,以朋輩身份幫助學業困難學生走出困境。
紓解心理郁結,提升學習信心。學業困難學生因為自卑心理,往往逃避現實、排斥融入集體,缺乏學習信心。輔導員要定期與學業困難學生談心談話,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成功,逐漸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鮮明的價值判斷、良好的行為取向。
強化定期反饋,形成家校新合力。學院應全面了解學業困難學生,找出問題所在。定期以線上或線下家訪方式與學生家庭密切溝通,向家長及時反饋學生在校情況,共同協商制定幫助學生的方案,不斷增強家校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