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漩 周燕梅
紅軍長征書寫了黨史和軍史上的偉大壯舉,在舉世聞名的長征中,防空作戰與反空襲偵察成為一項事關生死存亡的重要任務,紅軍除了要面對國民黨軍隊和地方軍閥的圍追堵截,還要與空中騷擾轟炸的敵機進行斗爭。而在長征出發前,中央蘇區作為中國共產黨首次局部執政的重要嘗試,高度重視防空建設,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在防空領域進行了有益探索,全面開展防空工作,其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至今影響著我國防空建設。
一、長征前紅軍建立最早的防空部隊
長征出發前,國民黨就多次出動外購而來的飛機,對蘇區各地狂轟濫炸、施放毒氣。面對不利局面,中央蘇區軍民發起了募捐購買飛機運動,彰顯了蘇區軍民對飛機的渴望和對防空的重視。為保護蘇區軍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中央蘇區黨和蘇維埃政府對防空工作高度重視、積極應對,籌備建立起我軍第一支防空部隊,并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初見成效。中革軍委成立防空司令部以加強防空,歷史證明這是完全有必要的。
(一)中央蘇區發起募捐購買飛機運動
1930年,當蔣介石贏得中原大戰勝利時,紅軍經過艱苦作戰,在全國開辟了大小十多塊革命根據地。紅軍的迅速發展及根據地的日益擴大,使得國民黨統治集團寢食難安。為了消滅紅軍,蔣介石迫不及待地調集軍隊對紅軍發動大規模軍事“圍剿”。除了大量擴充陸軍外,蔣介石還積極創辦空軍學校,把畢業學員大量投入到“圍剿”作戰中?!霸瓉韽暮娇瞻嗥鸬焦a橋航校,所培養的空軍人員,都一批一批被派到江西,投入了當時的‘剿共戰爭……學生從第二期到第五期,每期一百人,畢業的約占百分之五十,四期約共二百名,幾乎是全部送到江西,參加歷次‘圍剿?!碑敃r紅軍沒有飛機也沒有專門的防空部隊,只能以預防為主,盡可能減少空襲造成的損失。毛澤東在《長岡鄉調查》中就提出群眾防空防毒問題,要求各鄉建立防空防毒委員會,以指導群眾防空工作,“飛機來了不要亂跑。挖防空洞,可以幾家合挖一個”。這是我黨領導下的蘇維埃政府首次作出的人民防空指示。
除了積極預防,蘇區軍民迫切地想要擁有紅軍自己的飛機,為此嘗試募集資金購置飛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在第三十一期(1932年8月30日)第十版中,刊登了由少共蘇區中央局、少年先鋒隊中央總隊部、中央蘇區反帝總同盟青年部聯合印發的“為募捐購買‘少共國際號飛機告蘇區工農勞苦群眾書”:“國民黨軍閥的白色飛機,是帝國主義供給他的,我們紅軍的紅色飛機應由全國工農勞苦群眾供給,我們全國工農勞苦群眾鐵一樣的團結,必定能戰勝帝國主義國民黨!”號召蘇區廣大工農群眾踴躍募捐,這樣紅軍就會有“很多紅色的飛機”了。從1933年下半年起,蘇區軍民開展了廣泛的募捐購買飛機運動?!都t色中華》第九十期(1933年7月2日)第四版中配了一張飛機圖畫,題為“把飛機送給江西全省共產黨!”同期第六版刊發“江西兒童團熱烈募捐購買飛機”的消息,“號召江西的兒童購買‘共產兒童號飛機送給我們的常勝的紅軍,用我們的‘紅色飛機去與帝國主義國民黨的‘白色飛機戰斗?!彪m募捐購買飛機運動最終由于各種條件的制約未能成功,卻可以看出蘇區軍民對飛機的渴望,同時也極大提高了蘇區軍民對防空的認識與反“圍剿”作戰的信心。
(二)創建紅軍第一支防空部隊
為保護蘇區軍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有利于紅軍的軍事行動,中央蘇區和中革軍委開始籌備建立我軍第一支防空部隊。1933年7月,中革軍委決定由紅軍大學開辦高射機槍訓練班,為建立防空部隊培養骨干。共產主義青年團蘇區中央局的機關報《青年實話》在八一增刊(1933年7月30日)上,刊登了“學習高射飛機”的漫畫,號召廣大青年紅軍戰士提高軍事技術。在該期《紀念“八一”與提高軍事技術》一文中,還提到了高射飛機的方法:“要打飛機前頭,瞄準時要比飛機前一點”。為了擴大宣傳效果,當時中央蘇區的一些歌謠里也編入了關于防空的內容,如《射擊軍紀歌》:“飛機奇襲聽令射擊,如無命令不得放槍。”可以看出,紅軍防空的實踐訓練逐漸從被動防空轉變為積極防空,從防御飛機轉變為主動進攻。
第五次反“圍剿”開始后,蔣介石調集重兵對中央蘇區實行了大規模的軍事“圍剿”。在空軍方面,加強空軍戰力,擴建南昌機場,增調空軍部隊至南昌,加上陳濟棠的廣東空軍六個中隊共上百架敵機。1933年10月下旬,國民黨飛機轟炸瑞金沙洲壩,形勢危急。10月27日中革軍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成立軍委防空科,任命從蘇聯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留學回來的王智濤為防空科科長,并指示立即籌建防空部隊。當時防空科只有王智濤一人,他從紅軍中抽調了十二個排組建了防空訓練隊培養專門的防空人員,這是我軍最早的防空部隊。
在中央蘇區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防空訓練隊當時用的是老式的重機槍,設計高度不夠,根本達不到敵機飛行高度。王智濤為此花費兩天時間進行研究,架設高射架和瞄準器,繪制圖紙,讓老軍工按圖紙對機槍進行改造,很快就打造出射程遠、精度高的高射機槍。他還編撰教材、制定訓練計劃、布置訓練場地,帶著學員進行高強度的訓練。防空訓練隊采用邊學邊訓練的方法,理論與訓練結合同步深入,三個月后四百多名學員結業,其中九個排回各師,剩下三個排組成軍委防空隊,筑起安全屏障保衛首腦機關的安全。紅軍防空部隊成立后,對空作戰能力加強,并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成功擊落一架敵機,擊傷敵機兩架,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空軍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紅軍的士氣。此后中央蘇區空襲明顯減少,國民黨空軍也不敢肆無忌憚低飛了。
(三)成立防空司令部加強防空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前,周恩來在瑞金召集會議,布置中央和軍委縱隊戰略轉移的相關事宜。會上宣布任命王智濤為中央和軍委縱隊防空司令,對于防空科只有一人還要設防空司令部,王智濤回憶說,“周恩來說,我們吃盡了敵人飛機的苦頭,現在沒有能力爭奪制空權,但加強防空是必要的。王智濤搞了個防空隊,初見成效,敵機來得少多了。防空還要加強,軍委防空隊要再增設幾個排,各個軍團也要搞幾個防空排。平時各自為戰,必要時由王智濤統一指揮?!笔聦嵶C明,這樣的決定是完全必要的。在之后的長征路上,紅軍將要面對國民黨和各地軍閥的空軍,而因為有了防空部隊,成立了防空司令部協同合作,才取得了之后長征中紅軍擊落多架敵機的碩碩戰果。
二、中央蘇區防空建設的歷史經驗
2016年5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七次全國人民防空會議代表時指出,“人民防空是國之大事,是國家戰略,是長期戰略?!边@一重要論述是在深刻把握國家安全形勢和戰爭形態發展變化后,對人民防空作出的全新戰略定位。中央蘇區的防空建設,在我黨防空建設上尚屬于初期階段,見證了紅軍以弱勝強的智慧,是中國共產黨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集中體現,其積累的寶貴對空作戰經驗,對之后的抗日戰爭防空乃至當今的人民防空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重視防空的理念
無空防就無勝利的防空理念,對我國防空建設的影響是深遠的。這一理念,在抗日戰爭中發展為無空防就無國防的防空理念,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發展為系統的防空作戰理論。1935年11月15日,在中央紅軍長征結束后,朱德在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出版的《紅色戰場》半月刊第三期上,發布了紅軍總司令部對紅軍防空作戰的訓令——《對防空應注意之點》,總結了中央紅軍在長征防空作戰的經驗。訓令由七部分組成,包括了對空射擊方法、對空觀察哨、對空隱蔽、對空偽裝、對空欺騙、對空紀律等對空作戰各個方面。“帝國主義、國民黨任何一切的力量,飛機、大炮、毒氣及一切新式武器也在內。我們不是拜物主義者,不應絲毫懼怕這些武器,應用現代技術及一切科學方法去消滅他才是出路。也不應該空喊不怕,不作任何對空方法,使紅軍戰士經常受著無代價的犧牲?!狈从吵黾t軍防空作戰思想與作戰理論趨于科學系統,也把對防空的重視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二)注重積極防空手段
中央蘇區由于缺乏專業的防空武器,很多時候采取被動防護的方式,卻從未停止對積極防空的探索與嘗試。在長征前,國民黨大肆出動外購的飛機,對中央蘇區軍民進行偵察轟炸、施放毒氣,紅軍防空主要是通過疏散、隱蔽和消除空襲后果等手段應對敵機。紅六軍團西征渡過湘江時首次擊落敵機,對敵人產生了強大的震懾作用,在之后的一段時間敵機再也不敢肆無忌憚地飛行與低空掃射了。這種積極防空帶來的震懾作用與效果,是消極防空所不具備的。在中革軍委直接領導防空工作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這種從“防”到“打”的方式轉變。中革軍委先后頒布了《嚴密防空防毒,粉碎敵人五次“圍剿”》訓令、《關于防空組織法的規定》《關于嚴防敵人夜襲的指示》等一系列關于防空作戰的文件與指示,為紅軍防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如1933年8月頒布的《嚴密防空防毒,粉碎敵人五次“圍剿”》訓令,對防空防毒的制度紀律、作戰技術,防空射擊的部隊有了規范的設置,如規定“步槍以班為單位,重機關槍兩挺至四挺”,對步槍和重機關槍的射擊時機、瞄準方法也作了嚴格具體的作戰指導,“沒有對空瞄準具時,敵機直距離在五百米以內才可射擊。如發射角在四十五度以下時,須嚴防射殺友軍和居民?!笨梢钥闯?,即便是在沒有對空瞄準具的緊張形勢下,紅軍射擊敵機的決心仍然十分堅定。在1933年10月27日頒布的《關于防空組織法的規定》中,在消極的防空外提出了“積極的防空”。為落實積極防空的作戰指導,長征中紅軍采取了多種措施,盡力配備防空作戰的人員與裝備,在防空實戰中不斷改進作戰方法,對空作戰的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最終取得了豐碩戰果。
面對防空建設這一全新課題,中央蘇區軍民并沒有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而放棄斗爭,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偉大的斗爭精神積極開展人民防空實踐,在黨史和軍史上對防空建設進行了有益探索。由此言之,江西成為新中國人民防空的發祥地。中央蘇區的防空建設,磨煉了紅軍的革命意志和斗爭精神,成為紅色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今后我黨的防空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在之后的長征作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這種寶貴經驗都得到了運用與提高。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長征路,在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之際,我們有必要做好紅軍防空史料的收集、挖掘整理與研究工作,將紅色基因融入發展血脈,讓蘇區精神、長征精神賡續傳承。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央蘇區衛生防疫的歷史成效與當代啟示研究”(22DJ29D),吉安市社會科學創新團隊重大項目“井岡山時期中國共產黨社會建設的歷史與經驗研究”(23CX002)成果。
(作者肖漩系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吉安市社會科學創新團隊核心成員;周燕梅系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吉安市社會科學創新團隊成員)
責任編輯/黃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