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麥可
日前,日本跨國車企斯巴魯與愛信宣布將聯合開發電動車核心部件——電橋。
雖然斯巴魯在中國屬于小眾品牌,與其合資的龐大集團也在2023年選擇退股。但如今,已經是外商獨資的斯巴魯依然為中國車迷留下了不少經典車型和回憶。
在國際市場,斯巴魯憑借著主力燃油車型在北美地區的熱銷,2023年表現非常強勢。有了錢的斯巴魯,與合作供應商愛信,又開始整了一出新活兒。
愛信(Aisin)成立于1965年,最初是作為豐田自動車公司(Toyota Motor Corporation)的一個分支機構。愛信是日本最大的汽車零件供應商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所生產的自動變速箱、制動系統、底盤、驅動系統組件、引擎部件以及信息技術相關產品,被廣泛應用于乘用車、商用車和工業機械中。
愛信不僅為豐田汽車提供零部件,也為全球多個汽車品牌,如福特汽車、通用汽車、本田提供服務。愛信變速箱甚至曾經滲透了中國自主燃油車產品的大半江山。
新能源時代,愛信作為豐田系重要的零部件供應商,與電裝一起為豐田及其盟友供應包括電橋在內的電動車核心部件。斯巴魯是豐田資本聯盟的成員之一,他們與愛信、電裝等供應商伙伴搞聯合開發并不出人意料,但這次似乎哪里不太對勁。
斯巴魯方面表示,基于最新的合作開發項目,斯巴魯今后將不再僅僅通過采購渠道完成旗下電動車產品的電橋適配,而是自主研發,規劃技術特性,以適應斯巴魯本身的品牌需求。
目前,斯巴魯品牌在售的電動車主力產品是EV Solterra。Solterra與豐田bZ4X同平臺開發,或者說雙方互為姊妹車。斯巴魯與豐田的一車兩吃早已有之,其中就包括斯巴魯brz與豐田86這對老伙計。


雖然在體量上不如豐田,產品線也沒有豐田完整,但斯巴魯在一些細分領域也曾經出類拔萃,并且積累了屬于品牌自身的認知度和美譽。水平對置發動機和高性能四驅系統,讓斯巴魯和當年的三菱一樣在拉力競賽領域大出風頭。曾經的輝煌也讓斯巴魯一直以來懷揣一顆出跳的心,期待品牌魅力再次出圈。
與豐田及其下屬供應商的深度綁定雖然為斯巴魯節約了成本、豐富了產品,但也慢慢侵蝕著他們的品牌獨立性。而到了需要初期投入大筆資金的新能源時代,斯巴魯再次與豐田共享電動車平臺和供應商似乎并沒有為企業帶來實打實的收益。
豐田對電動車本身熱情不足,讓其在電動車產業鏈競逐中并未占得先機。除了示好比亞迪以彌補電池技術短板,在電機和電驅供應商的爭奪中,豐田也只能倚仗自家人愛信和電裝。
愛信已經在產的第一代電橋,目前供應給斯巴魯EV Solterra和豐田bZ4X,在2025年計劃投產第二代電橋,并擴充標準化產品序列,覆蓋大、中、小型車的需求。然而,斯巴魯這次與愛信簽訂的開發項目,似乎跳出了愛信已經擬定的標準化電橋開發計劃。
雖然愛信一直以來都為包括豐田資本聯盟成員在內的全球多家車企提供標準化件,但斯巴魯這次顯然是要愛信為自己定制一套滿足其特別需求的電橋產品。按照斯巴魯的計劃,新研發的電橋將在2028年末裝備當年發布的某一款新電動車,以作為試水產品;而其他車型則繼續使用愛信和電裝生產的標準化電橋。
不再甘于一車兩吃的斯巴魯看起來要打造屬于電動車時代的新技術特性,以重振品牌的前衛調性。
雖然目前多數大型跨國車企都在尋求包括核心部件以及配套零部件的自產,意圖跨過頭部供應商提升全生產周期的供應鏈可控性,但采購標準化件目前來看依然是成本最優的生產方式。
尤其對于小型車企,沒有足夠的本錢和聲量去影響頭部供應商的技術方向,難以定制適配于本品牌需求的部件,只能蹲在大廠后面喝湯。因為成本考慮采購標準化部件的小型車企,生存空間本就不足,再遭遇產品同質化魔咒,命運可想而知。

在2023全年利潤大漲之下,斯巴魯聯手愛信研發專供版電橋,以提升未來電動車競爭力。
斯巴魯通過傲虎等燃油車型的強勢表現,在2023年行情迎來了一波強勢上揚。3月8日,斯巴魯發布消息,預測其截至2024年3月的財年綜合凈利潤(國際財務報告標準)很可能比上一財年增長70%,達到3400億日元,這比之前預測的3200億日元增加了200億日元;銷售額預計將增長23%,達到4.65萬億日元;營業收入增長68%至4500億日元,超出此前預測300億日元。
而在之前公布的2023財年前三季度(4-12月)財報顯示,斯巴魯的銷售收入為34963億日元,同比增長25%;凈利潤2988億日元,同比增長94%。
相當豐厚的收入雖然大部分來自燃油車,但也堅定了斯巴魯把未來電動車核心部件的控制權逐漸抓在自己手里的決心。手里有了錢的斯巴魯正在部署自產代替采購的未來策略,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品牌獨立性。
在繼續采購愛信電橋的基礎上,斯巴魯聯合愛信開發新電橋武裝未來的電動車陣列,似乎又有了點劍走偏鋒的味道。與其說是斯巴魯拉起自產大旗,倒不如說這僅僅是一次前期布局與嘗試,畢竟愛信只算半個自己人,新電橋也極有可能不會帶來什么技術上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