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毓
進入中國市場已經10年的林肯決定另辟新的能源賽道,以全新電混家族打造全場景豪華體驗,是其定義豪華、堅持豪華的最好例證。
不可否認,國產車型的工藝品質近年有大幅躍升,中國品牌也成為豪華車銷量榜的???。但是,一些擅于講故事的品牌動輒將100萬元以內無敵、500萬元以內最好當做噱頭,一些擅于營銷的品牌更是有意無意地消費民族情愛國心……這樣做,是否就能成為豪華品牌中的一員?消費者是否需要如此“豪華”?
打造豪華品牌,首先要有技術積淀。這非朝夕之功,卻可以形成區別于其它品牌的護城河,正是豪華品牌安身之本。
以近日上市的全新電混林肯Z與全新電混林肯冒險家為例,雖然是年度改款,卻沒有簡單地穿衣戴帽涂脂抹粉,而是有的放矢地增加全新驅動形式。其標定驗證的繁復、工藝品控的浩穰,幾乎等同于再造新車,顯示了豪華品牌的技術實力與信心。
熟悉林肯產品的人,對兩款新車的驅動系統并不陌生。它們都裝備雙渦流渦輪增壓發動機,升級的機油系統、重新設計的缸體和氣缸蓋,使其可以提供更強的低轉速扭矩。
其中,雙渦流增壓技術尤其值得一提。在標準(單渦管)渦輪增壓器中,4支氣缸產生的廢氣都要通過單一進氣口,導致廢氣脈沖相互干擾。而采用雙渦流技術后,4支氣缸被分成兩組,氣流各自穿過獨立的螺旋室以及噴嘴后進入渦輪,不僅顯著提高了發動機低轉速下的響應能力,也讓雙渦流渦輪增壓發動機,成為“沃德十佳”與各種國際大獎的??汀?/p>
全新電混林肯Z標配的2.0升雙噴射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扭矩410N·m;在此基礎上增加電驅系統,扭矩320N·m:無論紅燈起步還是加速超車,都毫不費力,即便是在走走停停的擁堵路段,也可縱享平順絲滑。
全新林肯冒險家裝備的雙噴射渦輪增壓發動機,雖然只有1.5升排量,足以比肩2.0T動力。發動機最大凈功率140千瓦,驅動電機最大功率96千瓦,配合E-CVT無極變速系統,讓車長4.6米的中型SUV獲得靈敏的提速,高速超車的洶涌動力更是隨叫隨到無需等待。
成為豪華品牌,還要堅持“用戶體驗第一”。這六個字真正是“知易行難”,既要基于用戶洞察,了解用戶所思所想,還要能夠將需求落實到產品中,改進與優化都據此展開。
大多數內燃機,低轉速區間是扭矩的短板。在自吸發動機大行其道的時代,車企常會采用增加發動機排量的做法,以滿足用戶對于提速性能的偏好。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在高速巡航時,大排量發動機的動力過剩;早晚高峰遇到堵車時,“大排量”又成了“死重量”……
林肯的解決方案是采用功率分流混動技術,將系統提供的電力與駕駛者所需要的動力解耦,車輪既可以由內燃機驅動,也可以由電機驅動,更可以聯合驅動……靈活的驅動方式,完美兼顧動力性能、燃油經濟性與使用體驗。
當車輛自靜止而起步時,永磁同步電動機全力工作,直接將扭矩推到峰值,相當于一臺高功率2.0T發動機已經在2000轉/分以上運轉,帶給駕駛者隨叫隨到的洶涌動力。高速高負載的工況下,電機仍是唱主角,而發動機會視情況靈活參與:要么給電池充電,為市區擁堵做準備;要么與發動機協力,免得三元鋰電“零庫存”……
經過一系列的升級與優化,兩款新車的優勢得到發揚。裝備2.0升發動機的林肯Z,百公里提速時間縮短了近1秒鐘,百公里綜合能耗降至6升之下。全新電混林肯冒險家的燃油經濟性更高,市區工況的百公里能耗可以低至4.71升,最長續航里程可達1252公里,徹底顛覆“美式豪華”“高油耗”的認知。
應該說,正是功率分流混動技術的應用,帶給用戶更從容、更安全的出行體驗。兩款電混車型的三元鋰電芯,采用一體式水冷設計,無需充電更不懼寒暑,冬季使用不會因低溫而使續航縮水,夏季使用不會因高溫而引發失控失火。日常使用抑或長途出游,不必因為補能問題而停步,更不必因為續航問題而焦慮,真正做到了全場景“零焦慮”。
林肯中國總裁朱梅君的總結很是恰當,林肯電混大家族的到來,是新契機,也是新征途。林肯將繼續遵循自己的節奏,邁出自己的步伐,走出真正屬于自己的電氣化之路。
或有人質疑:“林肯的電動化邁步子太小了,什么年代了,才搞個混動”。這顯然是對于汽車制造與企業運營的誤讀。


今天的汽車市場,有一種放衛星大躍進的浮夸。無論車型定位、市場態勢,都要用最新的技術、最新的產品,屏幕要比尺寸、芯片要比算力,而硬件不斷下馬、成本大幅削減,降車窗要在屏幕上戳戳點點、出門開車要看電量是否支撐,難道這樣就是豪華?
今天的汽車市場,還有一種藐視客觀規律的無畏。將汽車視為快速消費品,然后就是快研發快迭代,有什么事別影響上市,反正還有OTA可以打補丁。提供給終端用戶的產品,為何要打補丁,難道不應該是滿足全場景使用需求?
造汽車,當然要前瞻未來,但不是隨波逐流;當然要洞察機先,絕不是盲目躍進。
汽車常年在路上高速行駛,當然以可靠耐用為先。一如波音與空客,從來都要用最可靠最基礎的技術,而非最先進最復雜的選項,正是出于對生命的尊重。
一款車型的生命周期,短則三五年,長至七八年,其投產決策不僅考慮技術路徑的發展、終端用戶的使用體驗,更會影響旗下數家工廠數千工人,決定一個品牌的口碑與生命。只選擇用戶需要的技術路線,不僅是對用戶的尊重,更是對工業制造的敬畏。
一如福特汽車集團副總裁、福特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勝波所言,身處這個變革的時代,我們要堅定自己的節奏和路線,探索真正適合于林肯客戶需求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