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條龍 “驚現” 上海
王小慧藝術館于2024年1月25日起在上海推出“10000條龍藝術大展”,回溯先秦龍文化源頭,立足當代藝術創作潮流,借助AIGC新技術賦能的翅膀,展望中國龍文化的創新與未來。
本次展覽不同于傳統生肖展,而是將傳統文化、當代藝術、時尚元素與最新科技融會貫通,推出各種題材、各種形式、各樣材質的“10000條龍”。
如中國最大的古磚陳列館明止堂的東晉拼磚天下第一龍,第一次走出博物館,走進當代藝術館,借助AI、AR技術,變身大型光影沉浸式互動藝術裝置。明止堂還為本次展覽提供了五塊刻有龍紋的漢代古磚,每位觀眾都有機會在古代漢磚上拓一條龍。
三寶國際陶藝村創始人李見深為本次展覽特別創作了九條龍。來自景德鎮的徐洪波、徐洪雁、趙坤、周誠、李立宏與謝璇等藝術家創作的陶瓷龍作品大都是新鮮出爐、首次展出。
龍在中華文明中既是一種信仰象征,又是一種文化符號,貫穿于歷史、文學、藝術、民俗和日常生活,成為中華文明的獨特標志之一。主辦方希望通過本次“龍展”,讓“龍的傳人”有機會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中龍文化的豐富成果和當代藝術的獨特創造。
(新聞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作者 曹玲娟)
夜空中的奇跡———“中國冷極”氣候標志與璀璨銀河同框
近日,延時鏡頭記錄下了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根河市的“中國冷極”氣候標志與銀河的罕見同框,其間還有陣陣流星劃過長空,璀璨星河美不勝收。據介紹,只有在三月份的殘月期二者才能同時入畫,加之對天氣的要求嚴苛,這樣的拍攝機會每年僅此一次。
(新聞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總臺記者 寶音 趙思雯)
“碼上”接娃
放學時間到,廣西南寧三美學校里,學生們拿著印有二維碼的小紙片,在刷碼機前排隊掃碼。
“嘀——家長已簽到!”系統提示音不斷響起。
得到反饋的孩子魚貫而出,很快被校門外等待的家長接走。
“放學高峰,校門口一點不堵,不容易!”記者感嘆。
“可不!過去一放學,在校門口至少得堵半個小時!自從我們推出這個‘碼上回家·預約小精靈小程序后,給開車來接孩子的家長幫了大忙——把車停到指定區域,用手機一簽到,老師、學生就知道家長已經‘就位。”正在校門口執勤的南寧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副支隊長李子龍告訴記者,“用了這個小程序,學校周邊道路平均擁堵指數降低54%、警力需求減少75%、交通事故率下降了50%!”
(新聞來源:《光明日報》;記者 王瑾雯 周仕興)
印度首位AI教師“正式上崗”
印度首位人工智能(AI)教師“愛麗絲”日前在喀拉拉邦一所學校“正式上崗”引發關注。據《印度每日電訊報》2024年3月10日報道,“愛麗絲”由印度Makerlabs教育科技公司開發,是一款基于生成式AI技術的人形機器人,旨在通過AI的力量創造個性化教學體驗,“打破教育界限”。
《印度斯坦時報》報道稱,可以移動、互動并回答問題的“愛麗絲”深受當地學生喜愛,但凡是“愛麗絲”上課,就不會有學生曠課。據了解,“愛麗絲”主要負責教授幼兒園至中學課程。這款機器人會說英語、印地語和馬拉雅拉姆語三種語言,開發“愛麗絲”的工程師計劃在未來將其語言庫擴展到20多種語言。
(新聞來源:《環球時報》;記者 劉彬)
Sora是馬良“神筆”還是超級怪物?
近期,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開發的Sora橫空出世,引發全球廣泛關注。人們一邊驚訝于它強大的文本轉視頻功能,一邊憂心于真實與虛假的界限是否會變得更加難以辨別。Sora到底是什么,是一支馬良“神筆”,還是一個超級怪物?
Sora是OpenAI開發的一種先進的文本轉視頻轉換模型,它的功能和應用范圍展示了現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新視野。該模型不僅限于生成幾秒鐘的視頻,還能制作長達一分鐘的視頻,在保持高視覺質量的同時忠實再現用戶指令。對于使用者來說,它仿佛將夢想變為現實。
目前,Sora正處于獨家測試階段,只有部分人員可以使用。Sora代表著從靜態圖像生成到動態視頻創作的飛躍,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僅涉及視覺渲染,還涉及對運動和時間進程的理解。這一進步標志著人工智能在解釋和可視化時間敘事方面的能力發生了巨大轉變,使Sora不僅僅是一個創建視覺效果的工具,更仿佛成為一個講故事的人。
(新聞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 胡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