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睿軒
【摘? 要】 幼兒園課程審議應當視為兒童參與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基本權利,也是幼兒園優化課程發展和順應課程審議科學發展趨勢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幼兒園課程審議實踐中存在著兒童難以參與、低程度參與和虛假參與等問題。本研究提出了解放教師觀念、激發課程審議動力、尊重兒童參與規律和建立兒童審議制度等四項措施,旨在從教師、兒童和課程三個方面著手,提升兒童參與課程審議的質量。
【關鍵詞】 幼兒園課程;課程審議;兒童參與
課程審議在課程編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要求教師、行政人員和兒童等主體對教育實踐的具體問題進行反復討論和權衡,以達成共識并做出恰當、一致的課程決策。在幼兒園課程審議中,兒童從傳統的被審議者轉變為審議的主體,他們的參與對確保幼兒園課程審議的科學性和完整性至關重要。
一、兒童參與幼兒園課程審議的內涵
(一)基本性:參與課程審議是兒童的基本權利
課程審議是一種集體對話的過程,需要各種利益主體的參與,包括教師、園長、家長、兒童以及其他與課程相關的人員。這種集體參與教育決策的過程應當體現民主和包容的原則。因此,兒童參與課程審議不僅對幼兒園課程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還是在保障兒童自身的基本權利。
(二)導向性:課程審議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課程審議的關鍵不僅在于評判課程的優劣,更在于以提升課程質量為目標,為幼兒園課程的實施和建設服務。兒童參與課程審議有助于促進幼兒園課程的高質量發展。教師應該從“兒童的視角”出發,充分尊重兒童的興趣和需求,將兒童參與課程的真實體驗視為優化和提升幼兒園課程的出發點和基礎。
(三)實踐性:課程審議落實兒童視角的途徑
課程審議基于實踐中真實存在的問題,旨在解決高預設、假游戲、無資源等課程實踐中的挑戰。兒童不僅是課程的參與者,更是實踐者。他們的參與可以使課程審議超越理論層面,緊密結合課程的實際情境展開討論。
(四)持續性:課程審議科學發展的趨勢
課程審議是一個持續漸進且循環的過程,而非一次性的活動。兒童參與課程審議符合課程審議科學發展的時代趨勢,有助于建立多主體、多形式的幼兒園課程審議體系,促進幼兒園課程的持續更新與實踐。這形成了一個“預設—實踐—生成—實踐”的循環遞進。
二、兒童參與幼兒園課程審議的現實困境
(一)難參與:不合理的課程安排阻礙兒童參與課程審議的進程
課程審議的時間并不受限,可以在課程實施前、實施中和實施后進行設置。然而,兒童參與課程審議受到所在班級的日?;顒影才藕徒處煏r間安排的限制。當前,許多幼兒園的課程時間安排較為緊湊,導致教師缺乏與兒童進行自由審議的時間。教師被固定的課程時間所束縛,給予兒童參與審議的時間相對減少。實踐中發現,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準備審議所需材料。有些教師表示,固定的課程安排使得他們難以將師幼審議的成果付諸實踐,從而減少了兒童參與審議的機會。因此,不合理的課程安排和繁忙的幼兒園工作使得兒童難以參與課程審議。
(二)微參與:教師主導的課程觀制約兒童參與課程審議的程度
在幼兒園的課程審議中,審議者圍繞問題進行分享交流后達成共識,這是一個平等的對話過程。課程審議的開展依賴于教師正確的課程觀和兒童觀。然而,現實情況是,許多教師否認兒童具有參與課程審議的能力,直接拒絕讓兒童參與其中。兒童只能在教師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有限的審議,或以受到限制的方式表達意見。當兒童的意見與教師相悖時,有的教師以成人視角審視對話,導致兒童的發言被忽視,難以引起真正的重視。這種情況易導致兒童僅在表面上參與,而在深層次上,師生的權利關系并未發生實質性變化,課程仍然由教師主導,審議的權利并未真正下放,因此很難達到兒童期望的審議效果。
(三)假參與:重結果輕過程的幼兒園課程文化影響兒童參與課程審議的真實性
目前,一些幼兒園受到園所開放或各類比賽的影響,讓兒童虛假參與幼兒園課程審議。盡管一些幼兒園已經開始重視和認可兒童參與審議的主體性,但在實踐中,許多成人仍以兒童身心發展不成熟為借口,讓兒童虛假參與。舉例來說,在幼小銜接課程審議中,教師期望兒童提出設計畢業表演舞臺的想法,卻“引導”兒童提出與他們想法相悖的建議。由此可見,在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的幼兒園課程審議中,兒童真實的觀點得不到重視,審議結果也很難得到落實。長此以往,將會抑制兒童參與審議的積極性,課程最終將忽視兒童的需求。
三、兒童參與幼兒園課程審議的實踐路徑
基于兒童參與幼兒園課程審議的現實困境,本研究提出解放教師觀念束縛、激活課程審議張力、尊重兒童參與規律和建立兒童審議制度四條路徑。
(一)解放教師觀念束縛:構建兒童參與課程審議的正確認識
為了有效構建兒童參與課程審議的正確認識,教師需要解放以下三種觀念。首先,要解放對幼兒園課程結構的認識,意識到教師個人在知識結構、精力和信息方面的不對稱可能導致教師對課程實施的認識不全面,而兒童更了解課程實施的具體細節。其次,要解放對兒童的認識,教師應該相信兒童能夠在教師指導下逐步提高參與課程評價的能力和水平。最后,要解放對教師權利的認識,在課程審議中,師生應享有平等的權利。教師應積極回應兒童的觀點,無論是否采納,都應照顧到兒童的情緒,以保護兒童繼續參與審議的積極性。
例如,關于中二班課程材料投放改進策略的師生審議中,教師觀察到職業體驗館里制作衣服的玩具不太受兒童歡迎,了解發現兒童對這盤玩具有不同的看法,并追問他們改進策略。
小鐵:希望增加警察、飛行員的衣服。
夢悅:希望可以自己剪布。
書甜:要是可以把給娃娃制作的衣服穿在身上就更好啦!
……
師生審議后,教師尊重兒童的觀點,和兒童一起收集舊衣服布料等材料,并在班級增設了一塊衣服設計區,這里成了孩子們最熱衷的職業體驗館之一。
在上述審議中,當兒童提出職業體驗館中制作衣服的玩具不好玩時,教師充分尊重兒童觀點并邀請兒童提出改進策略,兒童得到教師肯定后大膽提出各種有趣的且多層次的玩法,為課程開展創造了多樣可能。
(二)激活課程審議張力:營造兒童參與課程審議的良好氛圍
周密而緊張的課程設置不僅會限制兒童參與審議的機會和空間,也讓教師陷入周而復始的煩瑣工作中,從而缺乏精力和體力去引導兒童參與審議。同時,兒童也無法在固定且密集的課程安排中再加入審議。為了營造兒童參與課程審議的環境,幼兒園應給予教師自由設置課程的彈性空間,并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給予教師靈活調整作息安排等方面的空間;其次,給予兒童參與課程安排的機會,鼓勵他們表達參與課程的體驗并提出建議;最后,行政部門應適當減少教師無效的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積極性。
例如,關于大班幼小銜接課程中作息時間的師幼審議。
真真:老師,為什么我們每天早上都要在固定時間做早操呀?
教師:和小學的作息一樣。
小悅:小學生的上課時間是固定的,每一節課都不一樣。
伯恩:姐姐的課程表上面有語文課、數學課。
教師:那你們有什么新想法?
真真:我們也想做一張我們班的課程表!
小誠:我們可不可以也有課間十分鐘呢?
……
師生審議后,教師邀請行政一同參與了年級審議,行政給予教師在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前提下彈性設置班級作息的權利,最后教師和兒童一起創設了屬于大班兒童的“課程表”。
在上述審議中,園所給予了教師彈性設置課程的權利,教師也充分尊重兒童的意見,鼓勵兒童將幼兒園課程與小學課程有效鏈接,為兒童創設了積極參與幼兒園課程審議的良好氛圍。
(三)尊重兒童參與規律:建立兒童參與課程審議的有效程序
當前,一些幼兒園已經開始讓兒童參與課程審議,但兒童參與的程度各不相同。有些園所僅將兒童視為課程實踐數據的來源,而有些則過分追求全程參與,忽視了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專業性,導致課程只是表面上有兒童存在,而缺乏深度。在審議過程中,教師、行政以及課程管理人員應根據兒童實際的參與水平,合理把握兒童參與審議的程度。兒童參與審議的程度分為以下幾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兒童作為課程的數據來源,教師通過與兒童的審議收集課程實施中的各類數據,如課程檔案袋、記錄單等材料,但這種參與并未改變兒童作為審議主體的被動地位;第二層次是兒童作為積極參與者,教師將兒童視為審議中可交流的對象,兒童雖然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沒有診斷和改進課程的決策權力;第三層次是兒童作為完全的研究者,他們與教師一起參與到課程審議中,共同決策課程實施前、實施中和實施后的事宜。
例如,兒童作為完全研究者參與到大二班課程“沖呀!馬拉松”課程審議。
第一階段:戶外活動中兒童對馬拉松感興趣,師生聚焦兒童興趣展開對話審議,拓展經驗。第二階段:師生針對“如何開辦一場馬拉松比賽”展開審議,引導兒童思考如何舉辦一場馬拉松比賽。第三階段:集中分享后,師生圍繞馬拉松冠軍這一話題展開對話審議,并邀請馬拉松冠軍家長入園分享。第四階段:籌劃舉辦“馬拉松比賽”前,師生共同審議裁判組、設計組、啦啦隊等不同組別的任務。第五階段:教師尊重兒童意愿,在幼兒園開展馬拉松比賽,活動后邀請家長、兒童共同展開回顧審議。
在上述五階段的審議中,兒童作為課程審議的完全參與者,在共同籌備“馬拉松”比賽的過程中,兒童遇到了安全、測量、服裝設計、舞蹈編排等真問題,并通過師生審議有目的、有計劃地解決問題,這正是有兒童參與審議的價值所在。
(四)建立兒童審議制度:確保兒童參與課程審議的正當權益
當前,幼兒園尚未建立兒童參與審議的制度,因此兒童參與審議的真實性和正規性難以得到保障,容易出現“教師主導”“話語失真”等問題。因此,幼兒園應該建立兒童審議制度。首先,應該建立兒童能夠直接參與課程審議的渠道,讓兒童在課程開展前表達自己的興趣,在課程進行中提出問題和建議,在課程結束后參與審議評價,甚至可以設立兒童會議,讓他們一同參與幼兒園課程的總結和審議。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應設立常規的審議環節,比如設立在集體教學活動后的過渡時間。最后,兒童提出的審議意見應該和教師的意見一同納入幼兒園課程審議體系中,在審議過程和結束時都應得到落實。
例如,大二班兒童參與“沖呀!馬拉松”課程總結審議。
運動員宇軒:比賽過程更重要,我會吸取失敗經驗,下次加油的!
運動員逸晨:我們跑得這點距離就這么累,跑馬拉松的人更累。
啦啦隊員之楠:給運動員加油很自豪。
志愿者弘玥:我是醫生志愿者,當志愿者特別有趣。
志愿者晨諾:雖然沒有參加運動員比賽,可是當志愿者也很開心呀!
比賽過后,教師也對此進行了總結審議,圍繞本次主題活動的策略、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等內容進行了反思。
從上述審議中可以發現,兒童有能力參與課程審議,教師創建兒童審議的渠道,在活動后設置審議的時間,并邀請不同組別的兒童參與審議,可以大幅激發兒童參與課程建設的能動性,從而切實保障幼兒園課程建設中兒童的話語權。
參考文獻:
[1] 靳玉樂. 以課程審議提升課程品質[J]. 課程. 教材. 教法,2022,42(09):47-49.
[2] 王小為,羅超. 兒童的“代言人”:幼兒園課程審議中教師角色透視[J]. 教育導刊,2023(09):71-77.
[3] 湯逸清. 課程審議助力新建幼兒園課程建構例說[J]. 教育界,2023(09):107-109.
*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