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4-02-16
作者簡介:黃志英,深圳市龍崗區橫崗高級中學,正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
摘要:“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兩個學習任務群貫穿高中語文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整本書跨媒介閱讀活動的實施策略包括:即時生成數字資源,創建互動式學習體驗;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完善評價與反饋機制;構建數字化閱讀平臺,促成資源共享與合作;實施翻轉課堂,推進項目式學習;拓寬成果發布渠道,增強受眾的接受效能。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跨媒介閱讀;語文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4)04-0117-04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在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中都設置了“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跨媒介閱讀與交流”這兩個學習任務群,并且“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在三類課程的任務群中都居于首位[1]9?!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對“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跨媒介活動也做出指引,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撰寫全書梗概或提要、讀書筆記與作品評介,通過口頭、書面形式或其他媒介與他人分享[1]12。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得到激發,在跨媒介的語文實踐中開闊視野,在更寬廣的選擇空間發展各自的語文特長和個性。
《紅樓夢》是“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課程中的重要內容。但是《紅樓夢》整本書跨媒介閱讀活動若僅僅依托傳統的課堂學習方式,師生對話、生生分享都難以充分展開。教師需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跨媒介學習活動相融合,引導學生廣泛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紅樓夢》整本書跨媒介閱讀活動中,全面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一、整本書跨媒介閱讀活動的意義
整本書跨媒介閱讀活動的開展,能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感受書中的觀點、故事和人物,使學生對整本書的內涵理解得更深刻。融入信息時代的多種媒介,能激發學生繼續探索下去的興趣,并且通過跨媒介活動提升語文綜合能力和素養。選入教材的整本書閱讀篇目,都是傳承優秀文化的載體,可以促進文化傳承與理解。教師設計各項跨媒介閱讀活動來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優秀文化,促進思維發展與提升。在借助信息媒介參與討論和分享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得到發展。而且通過比較不同媒介的呈現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
但是,整本書跨媒介閱讀活動也面臨諸多困境,許多跨媒介閱讀活動的開展需要多方合作、投入時間、環環推進,僅靠語文課程的課時難以完成,僅靠傳統的現場即時分享的方式也難以全面,僅靠傳統的現場評價也易失公允。這就需要分工合作與技術輔助,各小組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將跨媒介閱讀活動的最終成果固化成可隨時分享的圖文聲像。
被周汝昌先生譽為“中華文化的一個綜合體和集大成”的著作《紅樓夢》,值得仔細欣賞。但今天的高中生或因與《紅樓夢》有著時代的隔膜,或因對其瑣細的寫實缺乏品味的耐心,能自覺閱讀整部《紅樓夢》的并不多。不妨設計系列跨媒介閱讀活動,讓學生以配音、表演、圖文、音樂等有形有聲有色的方式輸出自己的閱讀理解,從而引導學生從最使自己感動的故事、人物、場景、語言入手,欣賞語言表達的精彩之處,享受閱讀的愉悅。學生借助信息技術完成跨媒介活動的過程,就是梳理小說的感人場景乃至整體的藝術架構,理清人物關系,感受、欣賞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體會小說的主旨,研究小說的藝術價值的過程。
二、整本書跨媒介閱讀活動的實施策略
整本書跨媒介閱讀活動為閱讀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可能性,不僅豐富了閱讀的形式和內容,還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習路徑。
(一)即時生成數字資源,創建互動式學習體驗
現代信息技術使得學習過程的即時保存與互動式學習成為可能。教師將學生利用配音軟件、視頻軟件、相冊軟件等生成的跨媒介閱讀活動成果,上傳生成二維碼,形成掃碼即可展示圖文、聲像的數字資源,集中展示在本校創辦的整本書閱讀微信公眾號中。通過搭建在線討論區、投票評選區、論壇等互動交流平臺,鼓勵學生進行思想碰撞和知識分享。這種交流便于學生不受時空限制地觀看、學習、討論、評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溝通,還能幫助他們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例如,在《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中,借助“配音秀”與“草料二維碼”助力影視劇配音活動。學生在手機上使用“配音秀”App,在其中的紅樓夢影視素材中,挑選影視畫面、字幕、背景音樂等素材,進行配音。配音完成后該軟件會自動生成聲鑒卡,自動進行智能評分,學生可以保存配音視頻、聲鑒卡與評分圖片。這些信息被以二維碼的形式,發布在班級微信公眾號《紅樓夢》研讀專題中,師生再共同在“騰訊投票”小程序中評選出最佳配音者。
(二)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完善評價與反饋機制
每個讀者的閱讀能力和興趣都有所不同。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包括閱讀進度、閱讀目標、閱讀反饋等,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進行整本書閱讀?,F代信息技術允許每個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風格、興趣愛好和認知水平量身定制學習路徑,自主選擇與整本書內容相關聯的、合適的閱讀材料和學習資源,實現個性化學習。建立有效的評價與反饋機制,便于師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和評估。通過對影像、數據、文字等反饋進行實時分析,了解活動過程的進度和難點,及時相互指導和幫助。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和成長。
例如,在《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中,擅長表演的學生可以選擇完成《紅樓夢》話劇演出的跨媒介活動,為寶黛愛情故事編擬話劇劇本,設計舞臺背景、人物對白、人物動作的舞臺提示。學生在手機上使用“Foodie”等錄像軟件和“剪映”等剪輯軟件,將本組正式演出的話劇拍攝成10~15分鐘的微視頻。學生在拍攝的過程中,可以與表演同伴反復觀看表演錄像,對表情動作進行自我矯正或相互評價。在這樣的評價與反饋中,學生不斷完善,獲得成功的快樂。
(三)構建數字化閱讀平臺,促成資源共享與合作
設置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的跨媒介閱讀活動,使學生在完成活動的過程中學會有效的信息篩選和整合,進行跨媒介的創新和思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構建一個集電子書、有聲書、視頻講座、互動討論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閱讀平臺。這個平臺可以適應不同媒介的閱讀需求,讓學生在享受多元化閱讀體驗的同時,也能方便地與他人交流和分享閱讀心得。通過搭建資源共享平臺,促進學校、教師、學生之間的資源互通。同時,加強與其他教育資源的融合,共同開發優質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
例如,在《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中,借助“微信”與“美圖秀秀”助力朋友圈發布活動。學生為紅樓朋友圈設計文案,以紅樓人物的身份發朋友圈,配文、配圖、點贊、留言、回復[2]42。學生通過“美圖秀秀”,對網上下載或自己繪制的圖片進行修改完善,添加文字、表情等,發布在微信朋友圈。進行這個活動時,微信朋友圈就成了一個數字化閱讀平臺,師生在這個平臺發布的諸如給出評價、指出紕漏、真誠點贊等每一條信息,都是一種資源共享與合作。
(四)實施翻轉課堂,推進項目式學習
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有趣的展示閱讀體驗的機會,把課堂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切中整本書關鍵閱讀點的跨媒介項目式學習活動,并提供足夠的支架讓學生在課前自主進行深入探索和學習,然后在課堂上利用各種不同的媒介和技術工具展示活動成果,引發學生對文本的深刻思考,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例如,在《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中,利用共享文檔與PPT開展紅樓都察院調查演示的跨媒介閱讀活動。學生以都察院科員的身份擬一份演示文稿,為當時的朝廷寫一份調查報告,建議朝廷對舊勛豪族嚴加約束。小組內可用微信“騰訊文檔”小程序等發起共享文檔,分工梳理百姓生活、勛貴生活、官員升降、豪門財物四方面資料,制作PPT演示文稿,突出榮寧兩府生活方式產生的惡果[2]43,并撰寫相應的調查報告。學生在課堂上用PPT展示圖文數據兼具的調查報告,引發同學對四大家族錯綜復雜社會關系的剖析,推進對“家族滅亡之因”這一項目的學習。
(五)拓寬成果發布渠道,增強受眾的接受效能
教師可設計便于在適當的媒體渠道創建和分發整本書閱讀相關內容的跨媒介閱讀活動,選擇學生能有效、便捷接觸到的媒體渠道,包括電子郵件、網站、博客、播客等,吸引學生分享和品鑒閱讀成果,增強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理解。在富有創造性的活動中,在對富有美感的作品的評價中,學生提升了文化與審美的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在《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中,利用“美篇”與電子相冊助力新聞發布與插圖選配活動。開展《紅樓夢》賈府時事新聞發布跨媒介閱讀活動,采用新聞的金字塔結構為大觀園的“海棠結社”事件發布一則新聞。借助“美篇”等App為新聞稿配上相關的音樂、動畫、圖片、視頻、藝術字體等元素,使這則新聞內容更加豐富。開展以“理想世界、現實世界、現實摧殘理想”三種場景為核心的《紅樓夢》插圖選配和文案撰寫活動[2]44,將插圖用“Flbook”等現代信息技術制作成配有音樂、邊框、動畫裝飾的3D電子相冊。這樣的活動深受學生喜愛。
三、整本書跨媒介閱讀活動的成果
整本書跨媒介閱讀活動是基于新課改、新課標的要求,從學生立場、學情立場、任務群開發的立場出發,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一是跨媒介閱讀有效地激發學生整本書閱讀活動的興趣,紓解學生興趣不大的問題。在信息化的時代,學生的學習不再拘泥于紙質的教材和書面的作業,而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用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上述5種跨媒介閱讀活動,無論采用哪種媒介形式,首先都應擬好文案,設計都應符合小說主旨、情節和人物的性格。學生完成跨媒介活動需要的是更強的協作能力、實操能力,獲得的是多學科素養的全面提升。無論完成哪種跨媒介閱讀活動,學生都會自覺運用多種媒介,比如在嗶哩嗶哩、MOOC、喜馬拉雅等平臺搜集資源。許多學生都因為要搜集其中某一處資源,而迷戀上了有關《紅樓夢》的資源,在活動結束后仍然繼續收看完蔣勛的《蔣勛細說紅樓夢》、曹立波的《紅樓夢經典章回評講》、1987年版的《紅樓夢》電視劇等。
二是跨媒介閱讀有效地保障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活動的時間,化解教學課時不夠的問題。課標中安排9課時進行《紅樓夢》的閱讀是不夠用的。顯然,閱讀整本書還需要學生自覺利用課外時間自主閱讀、查閱資料、撰寫文案、合作研習。借助信息技術將學生的深入思考、討論、交流由線下的課堂轉到課外的線上,學生可在班級微信公眾號《紅樓夢》研讀專題中隨時提出疑問、發表見解、交流心得,完成跨媒介閱讀活動的時間得到了保障。
三是跨媒介閱讀有效地介入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過程,及時糾正學生認識的偏差。教師在提出跨媒介活動學習目標后,自己也應在微信班級群、微信公眾號《紅樓夢》研讀專題評論區、“騰訊投票”小程序等信息技術平臺,以自己的閱讀經驗,平等地參與交流討論、投票評論,解答學生的疑惑,糾正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認識偏差,并在參與的過程中隨時注意發現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成功經驗,及時組織交流與分享,發現、保護和支持學生閱讀中的獨到見解,為他們點贊并給予熱情表揚。
四是跨媒介閱讀有效地呈現了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活動的成果,解決了成果展示碎片化的問題。利用班級微信公眾號《紅樓夢》研讀專題菜單欄,將所有的《紅樓夢》跨媒介閱讀活動囊括在一起,條理分明地展示出每一個活動的固化成果,學生可隨時隨地對各個活動成果分散地或集中地進行鑒賞。
五是跨媒介閱讀有效地記錄了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活動的評價,消除了閱讀效果評價單一的痼疾。師生對每一個活動實行多元評價,如分散地通過班級微信公眾號《紅樓夢》研讀專題中的評論欄進行點贊、點評;在“騰訊投票”小程序注明評選理由投票評選,最后將投票小程序自動生成的投票數據圖和大家的評選理由發布在班級微信公眾號《紅樓夢》研讀專題中。這樣的評價完整地記錄了評價的過程和結果,既公開公正又有較強的指導性。
教師要注重時代性,構建開放多樣的語文課程,改變因循守舊的語文教學習慣,把握好信息技術與語文的關系,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貫通再生出跨媒介的運用語言文字的真實情境,形成有意義的互動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有效投入語文實踐。要借助信息技術優化整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經歷多樣化的學習過程,在跨媒介的語文實踐中拓寬視野,在更廣闊的語言環境中主動學習,實現知識的遷移與運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高翀驊.基于主題深度學習的任務群教學——《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案例[J]. 語文教學通訊,2020(7).
責任編輯: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