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韻 劉紹培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資源已成為內部審計工作需要的重要基礎元素,如何高效獲取、分析數據并應用于內部審計,是新形勢下審計工作亟須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針對適用于內部審計的公示數據和數據平臺進行分析,以某專項審計項目為例,深入探討公示數據在內部審計中的具體應用,旨在為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公示數據? ?數據平臺? ?內部審計
一、引言
內部審計是現代企業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企業風險管理水平、強化企業運營管控效率、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組織機構業務被大量數據化,數據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的業務支撐、經營分析與決策、產品研發、外部合作等,企業內部審計也隨之呈現出邊界擴大化、內容信息化等特點。
在內部審計過程中,充分利用公示數據能夠有效發現和揭示企業日常運營管理中存在的風險隱患與控制缺陷,提出防范與改進建議,最大限度提升內部審計價值,提高企業治理效能?!丁笆奈濉眹覍徲嫻ぷ靼l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數據資源分析利用”。然而,部分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在利用數據資源方面還存在著以下不足:有的審計人員并未真正重視數據,僅采用傳統審計思維從被審計單位內部獲取信息,而忽略了諸多外部關鍵數據,如政府平臺的公開數據等,未意識到充分利用公示數據平臺的重要性和便捷性。
相較于企業內部提供的基礎審計資料,外部公示數據提供的信息資源更為豐富開放,各類信息平臺能夠使審計人員便捷地獲取所需公示數據信息,進一步拓展審計視角。通過深入挖掘和分析公示數據,內部審計能夠從更高層面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具有戰略性、系統性和前瞻性的審計建議,提升企業運營管理效率。
二、適用于內部審計的公示數據和公示數據平臺
(一)公示數據及其特點
公示數據是國家為建設社會信用體系、保障公眾知情權而公開的政府和企業信息,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質量可靠。
公示數據由政府或政府組織專門機構進行收集,代表政府公信力,可直接引用。
2.獲取便捷。
公示數據通過政府網站以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國裁判文書網等數據平臺對外公開,用戶可通過互聯網自主檢索。
3.更新及時。
政府對公示數據的更新有時限要求,部分數據與業務網站直接鏈接,確保用戶獲取最新信息。
(二)公示數據平臺及其數據內容
公示數據平臺將各類可公示數據進行匯集、清洗和加工,形成覆蓋廣泛、高度關聯、深度穿透的數據資源以滿足不同使用者需求,主流平臺包括中國裁判文書網等專業平臺和天眼查、企查查等綜合平臺。
公示數據綜合平臺采用鏈表等方式與專業平臺數據進行鏈接,通過平臺系統界面的功能模塊予以呈現,并同步進行數據實時更新。適用于內審的數據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五類。
1.資本關系。
包括企業股東、持股比例、認繳及實繳資本、對外投資及實際控制企業、分公司及分支機構、企業董監高(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等。
2.工商信息。
包括資質資格、經營范圍、知識產權、行政許可等。
3.經營信息。
包括招投標、資產交易、企業年報、企業公示、行政處罰、公示催告、股權出質或質押等。
4.司法信息。
包括與法律訴訟相關的立案、公告、判決、執行、破產等。
5.其他。
包括企業知識產權、新聞輿情等。
三、公示數據在內部審計中的應用實踐
內部審計根據審計目標和審計方案,利用公示數據平臺,制定公示數據應用方案,檢索并對獲取的數據信息進行梳理、分析和應用。本文以國有企業A企業某專項審計為例,探討公示數據在內部審計中的具體應用。
被審計單位A企業以工程承包施工為主業,審計目標為評價企業經營狀況、審查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合規性及有效性、揭示企業重大經營風險,審計內容主要包括財務管理、投資管理、招投標管理、工程項目管理、內部控制與合規管理等。
(一)制訂公示數據應用方案
根據項目特點和審計資源情況,制訂公示數據應用方案時需重點關注以下內容。
1.數據主體。
數據主體包括本級企業,關聯企業(主要包括股東及同一股東控制下的企業、本級企業投資或控制企業)以及業務單位(主要包括具有產權關系、合同關系、資金關系、擔保關系、授權委托關系、債權債務關系的企業)。
2.數據對象。
需要審查的具體數據信息,主要根據審計內容進行確定。
3.審查目標。
審查方向主要服務于審計目標,根據審計目標來確定審計方向。
結合審計方案和A企業具體情況,審計組確定需要利用公示數據輔助審計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經營狀況、內控與合規、重組并購、采購招標等方面,并制定公示數據應用方案,如表1所示。
(二)經營狀況方面
本案例中,審計人員對A企業經營狀況有關公示數據進行全面審查,并對其所屬子企業公示數據進行穿透,發現異常數據信息及應用成果如下。
1.為出資企業提供非同股比擔保。
審查數據:對本企業“股權出質”數據進行審查。
異常信息:A企業對外投資的B企業另一股東存在股權出質情況。
應用成果:根據該線索,審計進一步查實A企業向嚴重虧損的B企業委貸5000萬元,而B企業另一股東未同股比提供委貸擔保,僅以B企業股權作質押,違反國資委有關管理規定。
2.股權投資未入賬。
審查數據:對本企業及下屬企業“對外投資”數據穿透審查。
異常信息:已注銷的子企業在2家對外參股企業中仍顯示持有股份。
應用成果:根據該線索,審計進一步查實子企業對2家參股企業的股權投資數額未在財務賬面反映,形成賬外資產。
3.商票兌付風險。
審查數據:對本企業“公示催告”數據進行審查。
異常信息:A企業于2017年曾接受H集團下屬企業開具的商票。
應用成果:根據該線索,審計進一步查實A企業有2份該企業開具的商票多年未能兌付,H集團暴雷后該款項存在回收風險。
(三)內控與合規方面
審計組指派專人對A企業“司法信息”公示數據進行全面審查,通過審閱法律文書分析企業在內控與合規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發現異常數據信息及應用成果如下。
1.周轉材料管控不嚴造成損失。
審查數據:對“司法信息”項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判決文書進行審查。
異常信息:某判決文書顯示,A企業近年來發生多起項目現場周轉材料丟失的案件。
應用成果:審計組對項目現場周轉材料管理的內部控制進行專項審計,審查發現A企業多個項目周轉材料由分包商領用后未對其是否退還進行監管,個別分包商將架子鋼管及扣件作為砼鋼筋使用或變賣,存在嚴重內部控制缺陷,造成經濟損失。
2.層層轉包和倒賣工程。
審查數據:對“司法信息”項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類法律訴訟案件判決文書進行審查。
異常信息:某判決文書顯示,2021年王某通過掛靠某工程公司獲取A企業分包合同后,將合同轉包給王某某并收取居間費用,隨后王某某又將工程轉包給孫某某。
應用成果:根據法院判決結果,確定該分包合同存在層層轉包、違規掛靠和倒賣工程等違規行為。
3.違規收取非金融機構出具的履約保函導致損失。
審查數據:對“司法信息”項下民事案件判決文書進行審查。
異常信息:某判決文書顯示,某分包商為承接項目向A企業出具由某民企擔保公司開具的見索即付履約保函,分包商違約退場后A企業起訴擔保公司兌付履約保函,法院判決認為擔保公司不具備開立獨立保函的主體資格,其開具的履約保函不是獨立保函,A企業索兌訴求被駁回。
應用成果:審計進一步查實該擔保公司實際為個人注冊成立,A企業違規接受不具備履約保函開具主體資格機構開具的履約保函,導致履約保函無法索兌,也難以向分包方追索,造成損失。
(四)重組并購方面
A企業于2022年12月參股C企業35%的股權,目的是通過C企業承攬并實施某PPP項目。在對C企業公示數據進行審查時,發現異常數據信息及應用成果如下。
1.對投資企業非同股比借款。
審查數據:對并購企業“工商信息”數據進行審查。
異常信息:C企業注冊資金1億元,實繳資本0元,參保人數15人。
應用成果:根據該信息,審計人員判斷C企業處于正常經營狀態,理應需要運營資金。審計進一步查實A企業于2023年2月向C企業提供借款3000萬元,其他2家股東未同股比出借資金。
2.PPP項目終止后履約保證金回收風險。
審查數據:對并購企業“新聞輿情”數據進行審查。
異常信息:某市財政局出具針對A企業采購投訴的處理決定書,投訴內容為該局“廢標和擅自終止采購項目”,回復意見為“因全國PPP政策調整,項目已不具備執行條件”。
應用成果:根據該信息,審計進一步查實A企業并購C企業是將其作為承攬某市某PPP項目的項目公司,項目預中標,已繳納3000萬元履約保證金。項目被終止后履約保證金回收存在風險,參股的35%股權也將面臨如何清退的問題。
(五)采購招標方面
審計組在分包和采購招標審計中,發現有最高價中標、多家投標企業疑似串標圍標等疑點,決定對涉及相關招采項目的參投企業公示數據進行審查,發現個別項目招采存在圍標串標嫌疑。
審查數據:對多次同時參投相同項目的4家企業的“股東”“高管”“年度報告”以及“變更記錄”進行審查。
異常信息:發現4家企業中,2個企業為同一出資股東,且聯系電話和通信地址相同,由此判定為關聯企業;這2個關聯企業對另外2個企業均有出資記錄,另外2個企業的監事曾任職這2個企業的高管,4個企業關系密切。
應用成果:根據該信息,結合4個企業投標文件雷同、報價呈規律性趨勢等疑點,認定4個企業在參與投標時存在圍標串標嫌疑,且A企業未對該項目進行廢標處理,不符合招投標相關規定。
四、結語
充分挖掘并應用公示數據是內部審計在大數據時代下提質增效的必然趨勢,內部審計組織和審計人員要認真研究、充分利用公示數據賦予內部審計的增值效應,推動新時代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不斷開創審計工作新局面。
(作者單位:電力規劃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郵政編碼:100120,電子郵箱:yunyao@eppei.com)
主要參考文獻
[1]鮑國明.內部審計為數字化轉型保駕護航:在第二屆數字風險峰會上的致辭[J].中國內部審計, 2021(1):7-8
[2]秦榮生.數字化時代呼喚數據導向審計[J].中國內部審計, 2023(6):1
[3]周霞,林津翹,華峰.大數據時代企業內部審計新常態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 2017(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