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學術界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基本達成共識,其主要包括:商業銀行貸款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所以中小企業貸款的單位成本較高;中小企業經營周期短,缺乏抵押資產,以致貸款風險大;信息不對稱導致銀行面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導致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門檻高,放款少。
從融資難形成的原因分析,首先,缺乏規模效應導致的高成本問題可以通過提高利率來化解,而我國也已推出相關政策允許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提高貸款利率,高利率使中小企業貸款不再是低收益業務。其次,從中小企業的總體來看,經營情況良好的中小企業不在少數,只要能準確地識別中小企業的風險,就能降低貸款中小企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中小企業的運營風險就可以被有效地規避。林毅夫等(2001)的研究認為建立中小金融機構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最佳辦法,因為中小金融機構容易掌握中小企業的信息。其研究表明“只有在相關措施有助于解決或緩解存在于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時,它們才能成為有效的措施。”
2006年,尤努斯以全新的小額信貸模式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后,各國紛紛開始討論將“孟加拉模式”移植到本國的可行性。對我國這個勞動力密集的國家來說,中小企業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中小企業貸款與農民的小額信貸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借鑒和改進“孟加拉模式”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有重大意義,建立中小企業合作社可能將有助于破解中小企業貸款困境。
由各地行會牽頭設立具有團體法人性質的合作社,合作社不以贏利為目的,各中小企業在自愿的基礎上加入成為會員。由合作社對中小企業進入資格進行審定,入會需交納一定的保證金,合作社再以會員繳納的保證金和會員的有效資產抵押建立基金。會員貸款需由其他幾家會員共同擔保,貸款人的貸款額最初由繳納的保證金和抵押資產決定,后逐步放寬貸款條件并擴大信貸比例。當貸款企業出現違約時,銀行可首先要求基金用現金部分進行賠付,若現金不足以償還的,不足部分再由擔保企業承擔,之后合作社內部和擔保企業再自行向違約企業進行索賠。
合作社的權利與義務:合作社根據成立時制定的章程審核并批準企業的加入,收取加入企業的保證金并簽訂資產抵押協議,并于每年根據各企業發展情況收取超額風險保證金。用保證金與抵押資產成立擔保基金,用于會員企業的貸款擔保及企業無法償還貸款時的賠付。對于信用資格下降不滿足合作社準入條件的,經多數會員同意,信用社可開除其會員資格。合作社定期向成員企業披露各會員的信貸情況及基金資產負債情況,并對潛在危險發出警告。合作社負責與商業銀行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基金向商業銀行提出授信要求。在授信額度內,保證會員的貸款便利,并與銀行商定對優質貸款企業的優惠貸款條件。
商業銀行的權利與義務:根據基金份額對合作社授信。可收取高于基準利率水平低于一般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但滿足合作社會員企業的貸款便利,對于按時還款的會員企業逐步放寬貸款條件。
會員企業的權利與義務:根據章程繳納保證金并按一定比例抵押有效資產。根據“熟人”或其他原則,企業貸款時需找其他幾家會員作為擔保,且每家會員不能同時給多個會員擔保。會員定期向合作社披露財務信息,發展動向等相關信息,并接受合作社的審查。在聯保體內成員有潛在還款危險時,會員應及時告知合作社。會員在與合作社達成協議的商業銀行貸款享受便利(貸款額由其繳納的保證金、抵押資產及已清償貸款的信用決定),在按時還款后可享受商業銀行提供的優惠貸款條件,并享受合作社提供的信息服務。會員可根據自身情況自由退出,在沒有發生違約情況的條件下退出時可取走相應的保證金。
融資難問題是長期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問題,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許多中小企業為獲得融資甚至不惜接受非正規金融的高利率,而合作社不以贏利為目的,能讓中小企業獲得相對較低的利率,而且合作社會員獲得的貸款額比獨自貸款額高許多;再者,會員資格由合作社內部共同決定,相互之間信任程度高,企業相互之間可以選擇信用高、經營狀況好的企業作為合作對象,能有效控制借款企業的違約風險,從而減輕自己的風險;最后,會員之間實行相互擔保,各企業獲得的權力與承擔的義務對等,能有效平衡合作社內部各企業的利益。
使用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對合作社各內部成員行為進行分析。假定只有兩家借款企業,如果兩家借款企業都還款,則雙方因使用貸款贏利并獲得信用獲利3,如果一方還款另一方違約,則還款企業因連帶還款責任損失2,違約方因一次性獲得貸款獲利5,如果雙方都違約,一次性騙得貸款,但是以后都將很難獲得貸款,雙方獲利1。
如果只是一次性博弈,作為理性經紀人,不管對方選擇是否還款,企業的最佳策略都是不還款,以此達到自己利益最優,這種情況下的均衡點為(1,1),這場博弈的均衡點顯然不是考慮團體利益的帕累托最優解決方案。但是在合作社中,各企業之間屬于長期合作關系,而且彼此之間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對方,使得更多的私人信息變為博弈雙方的公共信息。同時故意拖欠貸款者將并逐出合作社,以后都很難再獲得貸款,而且失信會員在以后可能將受到其他成員的排斥和鄙視,使得失信會員未來承擔的潛在損失增加,使得會員之間的失信成本大大提高。此博弈過程變成重復的囚徒困境,博弈雙方會選擇都還款,此時的均衡點為(3,3),達到帕累托最優,從此進入良性循環。
(1)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長期以來,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銀行很難掌握中小企業的信息,“貸款難”問題一直很難得到解決。前文分析已經得出,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就能從根源上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從我國整個中小企業層面來看,中小企業經營狀況是良好的不占少數。中小企業信息不透明主要是由于缺乏企業報表等“硬信息”(hard information),或者銀行不信任中小企業的報表,而中小企業融資可以依賴“軟信息”(soft information)合作社成員大多為同行業的合作企業,彼此之間相互了解,容易獲得軟信息,能有效識別中小企業的風險。
(2)風險內部化。合作社內部組建有基金,當借款企業違約時銀行可以要求合作社以基金賠償,除此外還能要求擔保企業賠償。另一方面,由于合作社內各會員在基金中都有自己的份額,而且承擔有還款的連帶責任,所以他們有動機對貸款企業進行監督。Banerjee等(1994)提出了“共同監督”假說(peer monitoring hypothesis)認為,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合作組織中的中小企業之間會實施相互監督。一般來說,這種監督要比金融機構的監督更加有效。這種監督較大程度地降低了道德風險,對借款者進行了有力地約束,銀行承擔的風險降低。
(3)抵押資產變現或處置成本低。中小企業資產大多以動產和存貨為主,銀行很難對這些動產進行合理的定價,而且動產和存貨在清算時變現成本高,所以目前銀行一般不允許以動產和存貨等作為抵押物,這極大的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而合作社內部成員屬于同一行業,會員之間對行情有較深的認識,對相關資產定價容易達成共識,降低了對相關資產進行定價的難度。另一方面,當借款企業出現違約被迫清算時,抵押資產能在合作社內部進行拍賣,變現或處理成本降低。
(4)降低交易成本。中小企業信息分布分散,信息生產能力較弱,而專業擔保機構提供的擔保都需繳納擔保金,貸款成本較高。而合作社不以贏利為目的,會員間的相互擔保完全免費,除繳納少量的保證金外不需其他資金。
不可否認,合作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有些合作社無法取得工商局的登記、注冊,沒有相應的法律地位,其大量的動產資源很難得到商業銀行的普遍認可。這可以通過在銀行現行信貸管理制度中附加一些支持這種信用共同體發展的安排,在合作社發展初期幫助解決貸款規模難以擴大的困境,怎樣激勵雙方堅持渡過初期的磨合階段并最終取得雙贏,依然有待研究。其次,合作社會員大多為同一行業企業,這種安排雖在資產清算和獲取信息方面有較大優勢,但同行業的同周期性、同質性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集體出現危機的可能性增大,而上述模式在規避行業風險上稍顯無力。可以通過將合作社控制在低風險的傳統行業,在高科技高風險行業盡量避免建立合作社規避行業風險。現實中涉及的問題往往更加復雜,各大商業銀行不僅要追求利潤,還要顧及國家政策導向以及其社會貢獻。而長期的壟斷的高盈利造成的惰性又使得各大銀行創新的動機不夠。在發展合作社模式的道路上還需要政府的推手,鼓勵銀行與合作社合作。當然,這些缺陷在實踐中會找到更多更好的解決辦法,并會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合作社的地位。
與發展中小金融機構策略相比,合作社發展的優勢在于不僅會員間能通過相互間的了解獲得企業的“軟信息”,而且會員之間因為存在連帶還款責任會盡力去對貸款企業進行監督,這種監督效果往往比中小金融機構更加有力,能更大程度的降低道德風險。雖然從長遠發展來看,合作社不如中小金融機構穩定,但是相比中小金融機構,合作社不受金融監管的諸多限制,很容易在當前現狀下推廣。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對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日益重要,就目前我國各種解決方式的實施情況來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雖有所緩解,但是仍然不能滿足大部分中小企業的需求。從前文分析來看,互助聯保方案通過收集“軟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相互監督削弱道德風險,基于目前我國金融集中度高的特點,能調動大型商業銀行的積極性,較各種方案有明顯優勢。所以,推廣互助聯保方案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有重要意義。
[1] 方曉霞.中國企業融資:制度變遷與行為分析[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 郭田勇.中國中小企業融資支持體系構建分析[C].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2004.
[3] 李虹.激勵、合作范圍與擔保制度創新:李莊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06(06).
[4] 林毅夫.信息——非正規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5(7).
[5] Boycko,M,Shleifer,A·and Vishney,R,1994,Voucher Privatiza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