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峰
(廣東省電力工業燃料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軟實力的建設能力和工作開展情況也是實現企業平穩發展和長期運營的重要保障。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變化,企業更應當意識到改革創新的工作重要性,面對日益復雜的行業市場和經營環境,企業可以嘗試將形態引導和思想建設工作作為提升工作質效的根本出發點,并將黨建思想與政工教育工作相融合,謀求更適合企業發展和后續建設的實施對策。
將黨建思想作為企業管理著力點,并將其運用于政工教育工作體系中,可以建立一個更穩定、有序的組織體系和管理框架,通過規范的政工教育工作,企業員工可以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以及發展理想,并帶動老員工的工作活性,激發新員工的創新意識,建立上下合力、為同一目標而努力的優質工作環境。同時,政工教育工作還可以實現一線生產質效的有序提升,有利于企業盡快完成經營目標,促使企業朝著長久、可持續發展目標而發展[1]。例如,某企業就通過轉變工作思想,將黨建與政工教育工作相融合,打造了與自身運轉需求和建設發展相貼近的政工教育工作環境。如該企業通過設立講師團隊和崗位引領團等,將多項黨建內容與一線生產相聯系,并依據黨建總體思想,將政工教育工作予以細化轉變為其配備相應的培訓課程、講師隊伍、硬軟件系統等,圖1 為某企業的政工教育工作框架。同時,該企業還設立跨部門的協同育人機制,設計出符合員工發展所需和崗位生產情況的專屬黨建課程,有效提升了政工教育工作的工作質量。基層員工在通過政工教育工作之后,自身的工作意識以及訓練思維等也得到了多元化發展。

圖1 某企業的政工教育工作框架
但是,從近期的工作報告來看,該企業的政工教育工作依舊留有一定的工作難點。
(1)工作形式不豐富,員工教育體驗不完善。專業講師團的設立,可以為員工帶來更理性的專業指引與能力提升計劃,但是其黨建思想占比依舊過少,員工在培訓過程中依舊缺少相應的指導參考,各類黨建活動的開展情況也存在著質量參差不齊、與企業生產需求背離等多種問題,不利于政工教育工作質量的提升與優化。
(2)監督機制和反饋機制可以盡快找明后續政工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但是該企業將過多資源投放在政工教育工作開展方式上,而忽略了反饋機制和監督機制的建立框架,導致基層員工與企業領導層出現較為明顯的溝通不暢、信息交流不到位等問題,因此需要盡快對這兩項工作進行調整。
對企業全體員工進行政工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煥發各個員工的工作活力與主觀能動性,而各類黨建活動的順利開展,也可以為員工打造一個沉浸式的優質黨建教育及工作環境,政治指引力度和工作活性也得到了明顯提升,同時,還可以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與員工實際發展需求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從既往的黨建活動開展情況來看,一些企業為了盡快達到黨建工作目標,往往都會通過機械化的培訓方式對員工進行相應的政工教育,這種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的黨建活動既占據了基層員工的工作時間,也容易導致員工對政工教育本身出現較為明顯的負面情緒或者排斥反應等,因此在后續的企業政工教育工作中,應當及時對工作形式進行調整,利用新手段、新技術、新方法,給予全體員工更豐富的政工教育體驗[2]。圖2 為智慧黨建空間。

圖2 智慧黨建空間
(1)企業可以通過設立學習類黨建活動,讓員工具備更完善的基礎知識和政工素養。在引導全體員工對黨建理論知識進行學習或者對新型工作政策及管理方針進行判斷和分析時,可以使用書籍解析。視頻講解或者發布學習文件等形式進行指引,但是由于這種方法在使用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面對一些比較新型、零散,或者比較抽象的黨建知識時,往往難以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讓全體員工領悟到黨建知識的真實含義和根本內涵,也容易導致學習類黨建活動開展效果不佳等問題。為了在后續的政工教育工作中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企業可以通過調整培訓方式為手段,利用主題辯論賽(圖3)或者個人政治思想情感交流會、讀書交流活動等更具有趣味性和主觀體驗的優質活動,讓員工可以在一個比較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各類黨建知識[3]。同時,企業還可以充分利用各類黨組織活動日或者黨日活動,依據當今時代背景下的發展主題或者企業發展需求,將典型代表或者行業翹楚等作為主講人,集中對全體員工進行訪談或者政工心得分享等,鼓勵全體員工在學習類黨建活動中發表自身的見解和看法,讓全體員工從個人角度上對相關政策或方針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和探究,以此不斷提升企業員工對于黨建思想的根本認知和政工教育的學習體驗。

圖3 黨建領導下的企業政工教育主題辯論賽
(2)體驗類黨建活動也可以幫助企業開展政工教育工作。與學習類黨建活動相比,體驗類黨建活動更注重員工對于黨建活動內容的接受程度,故而利用這一手段開展政工教育工作,員工的個人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也可得以激發。在開展黨建活動過程中,企業可以根據發展所需或者建設情況,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其中,打造與員工個人成長以及發展更相符的各類政工活動,在這一工作理念下,可以通過到當地紀念館、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或者主題教育(圖4),整合當地紅色教育資源,集中對全體員工進行黨建引導,并通過利用當地極具特色的本土紅色資源,結合企業發展所需,將其作為黨建活動設計出發點,將匠人精神的愛國奉獻、愛崗熱情等進行重點講解和宣傳,在思想情感等層面上對員工的紅色基因進行誘導和傳承。或者也可以依據企業的崗位工作情況,定期開展各類技能大賽或者勞動競賽等,并組建技能大師工作團隊,讓員工可以在個人工作中掌握更多樣的勞動技能和工匠精神。結合員工個人工作的開展情況,企業可以在年中或年末等舉辦就職講評活動,對表現成績突出或業績良好的作業班組予以表揚和激勵。在日常開展的政工教育中,企業也需要結合員工的個人情況及與職工就業發展、個人工作能力提升等方面配備相應的政工教育,以人性化的體驗類黨建活動,促使員工可以主動參與到企業一線工作中去[4]。

圖4 紅色主題教育活動
反饋機制的存在可以建立由下至上的暢通式工作模式,有利于在黨建活動開展過程中及時獲取基層員工的情感變化或者現實需求,有利于企業打造更優質的政工教育工作平臺。對員工進行政工教育工作之后,企業還需要利用反饋機制了解本次活動開展的教育情況和育人質量,如果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實現政工教育反饋機制的優化轉變,在第一時間內了解基層員工的根本訴求或現實意見,則有利于盡快找明后續企業思想建設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將政工教育與企業一線生產相聯系,讓員工可以對黨建教育具備更高的滿意度,并主動提升就職歸屬感。在對現有的反饋機制進行調研和評價后,企業需要結合員工本人的思想觀念或者一線班組的生活作風、工作問題等方面進行判斷,將其作為反饋機制調整參考,設立出與之相對應的評估體系,以更直觀、更智能的方式反饋出企業基層運轉時員工個人發展情況以及工作態度、工作計劃等方面,從而盡快找明政工教育工作的實施難點。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企業也應當秉持著人文化的管理思想,尊重每位員工的基本訴求和信仰文化,通過豐富政工教育內容轉變教育形式等多樣化的方式,給予員工更具有時代性的教育體驗。反饋機制的順利推進,可以便于企業領導層及時深入基層情況,對全體員工的工作情況進行調研和分析,結合崗位座談會或者企業年會等方式,企業可以獲取更真實準確的員工意見,并將其作為調整創新點,必要時也可以通過設置匿名留言板或者留言贈禮等活動,在線上建立更智能化的留言反饋平臺,圍繞著政工教育內容、企業文化建設或者個人思想建設問題等方面進行反饋,使企業與員工之間的信息反饋機制更及時準確。
如果說反饋機制可以便于企業領導層及時找明黨建工作實施難點和政工教育工作著力點,那么監督機制則可以更準確地判斷出政工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依據監督機制的運行情況和管理依據,企業可以通過完備的監督體系觀察政工工作的開展情況以及開展質量,從專業性、創新性等方面對其進行評價[5]。在設定監督機制時,企業應當先從自身角度出發,依據當前一線業務的開展情況以及后續企業發展的建設目標等,選擇與之相對應的黨建內容或思想政治工作,重點結合行業變化環境以及社會發展趨勢等,及時對監督機制進行調整,便于內部管理機制與行業變化相聯系。在對一些比較特殊的政工信息或者崗位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時,需要對其整個作業過程予以監督和管理,并通過協調各個部門或者各個崗位之間的工作矛盾,依據員工個人職責,為其制定個性化政工教育體系,并在培訓過程中促使員工可以意識到自身崗位的重要性和愛崗敬業的必要性,確保每位員工都可以按照指定的崗位要求或者操作規范等開展自身業務,以此實現政工教育工作的有序提升。依據企業原有的工作機制,還可以圍繞黨建思想和政工教育工作,及時對其管理方式進行調整,例如,企業可以通過設立黨建工作小組或者專有職能部門等方式,以定期召開線上黨建工作會議(圖5)或者線下黨建工作評價生活會等形式,直接對基層政工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判斷,并根據各個部門的主管意見和考核情況,及時了解政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或者疏忽,便于企業領導層及時對后續的工作方向和教育內容進行創新和調整。監督工作的順利推進,需要全體員工的密切配合,因此在設立監督機制時,企業也可以嘗試將獎勵工作內容與崗位獎勵相融合,通過開展評優活動、增設獎勵津貼等方式,在企業內部打造一個更健康有序的監督環境,確保組織內部自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利用監督意見,企業就可以明確內部政工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并讓責任人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檢查等,從而打造出更符合企業發展的優質內部工作環境,實現企業的平穩、長期發展。

圖5 線上工作會議示意圖
綜上所述,依據企業經營所需和后續發展,將黨建思想與政工教育工作相融合,謀求全新的教育環境,可以有效激發全體員工的工作活性和積極主動性,為企業一線生產提供相應的人才支持和技術保障,在后續的政工教育工作開展狀況中,企業領導層更需要意識到黨建思想對這一工作內容的積極作用與現實價值,主動對既往的政工工作進行評價和判斷,利用調整工作形式、建立反饋機制為手段,實現企業政工教育工作質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