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咸寧突出抓好主題教育這項重大政治任務,中央指導組2次到咸寧指導工作,均給予充分肯定。精心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培訓,全市1278名縣處級及以上黨員領導干部、55686名科級及以下干部全部參加了培訓,網絡專題班參學率、通過率均為100%。
去年咸寧著力破解了年輕干部儲備不足、破解產才融合不夠深入、基層黨組織體系延伸不夠等問題。其中,通過大力實施年輕干部“985”工程,探索實行年輕干部大戰大考全程紀實,全年提拔重用“80后”縣處級干部22名,其中“85后”正縣級1名,“90后”副縣級1名,均實現“0”的突破。
去年還持續推動資源服務平臺“三下沉”,出臺38條管理辦法,市縣兩級“市民之家”辦理業務人員流量同比減少50%。在全省較早出臺《關于進一步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若干措施》,營造出“干部為事業擔當、組織為干部擔當”的良好氛圍。推進新進公務員“青藍結對·導師幫帶”試點建設,持續加強公務員源頭培養。總結推廣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模式,因地制宜抓好191個省級項目組織實施,全市60%的村集體經濟超過10萬元。
2024年,咸寧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加快建設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咸寧實踐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突出久久為功學理論、用理論。持續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培訓計劃,確保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課程比重不低于每學期總課時的70%。深入實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工程、年輕干部理想信念強化工程、干部履職能力提升工程。
突出政治標準配班子、用干部。加強對各領域、各層次領導班子、干部隊伍的調研分析,平穩有序推進市、縣兩級機構改革。深入實施年輕干部大戰大考全程紀實、年輕干部“985”工程,持續強化年輕干部隊伍建設。制定用好政績觀偏差主要問題清單,推動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全面歷史辯證地評價干部,做深做實干部政治素質考察。常態化開展容錯糾錯、澄清正名工作,加大“四個一批”干部選拔使用力度。
突出產業需求聚人才、用人才。圍繞咸寧五大優勢產業發展需求,持續開展各類招才引才活動,吸引集聚一批急需緊缺高素質人才,有針對性地發現、培養和使用大批鄉土人才。持續完善作用發揮平臺,以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謀劃建設一批符合咸寧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創新發展平臺。落實黨委(黨組)專題研究人才工作制度,用好保障和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的若干措施,常態化開展“我為人才辦實事”等人才服務活動。
突出整體效能強組織、建體系。壓實黨建工作責任,常態化開展基層黨建工作拉練觀摩和支部巡診體檢。建立村(社區)黨組織領辦“十件實事”制度,實施村(社區)黨組織帶頭人后備力量培育儲備計劃,開展“頭雁競飛 我學我做我講大比武”活動,推廣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模式。深化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積極推動省級“紅色物業”共同締造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推行街道社區領辦基礎性物業服務。開展新興領域基層黨建集中攻堅,深化樓宇商圈、園區、專業市場等區域黨建。加強對資源服務平臺下沉情況的效果評估,深化基層數據“一套表”建設。
突出質量并重管黨員、優隊伍。嚴把黨員發展入口關,加強和改進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突出“記住總書記的一句話”深化支部主題黨日,壓緊壓實黨支部對黨員的日常管理責任,落實黨內關懷幫扶,從嚴穩慎處置不合格黨員。實施黨員培訓分類推進整體提升計劃,提升黨員教育信息化、規范化水平。持續開展“黨員設崗掛牌”“認崗踐諾”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