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日報》報道了湖北省襄陽市著力推進老年教育向基層延伸,實現縣、鄉兩級老年學校全覆蓋,老年學校辦到了群眾家門口。當下,對待老年群體,不再只停留在老有所養階段,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成為新期待和新追求。
更加注重精神需求,是為老服務的新趨勢、新追求。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當前,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日趨健全,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得到充分保障。隨之而來的是,老年人對精神文化和情感交流的需求也在水漲船高,他們的追求已擴展為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老年學校向“下”辦,是同老年人積極向“上”追求的“雙向奔赴”。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不少老年人渴望走進一所屬于老年人自己的學校。堅持將老年教育資源的增量放在基層,能夠最大限度滿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是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增進人民福祉的有力舉措。
養老更“young”老,老年教育讓銀發族煥發年輕態。如今,朋友圈的老人會搶紅包、會制作短視頻,旅游景點拿著手機拍照的老人隨處可見,現在的老人越活越年輕了。通過老年教育,老年人在以課會友中滿足了被陪伴的需要,也在培養興趣、學習技能中點燃了熱情、充實了自我。他們把“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人生信念,詮釋著新時代老年人的風采。
老有所學的落腳點在于實現自身價值。學習的目的在于實踐,應對老齡化社會的重要內涵之一,就是要把老年人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積極引導老年人進行社會參與、創造社會價值。從“先教一批、一批帶一批”的互助教學到“時間銀行”、銀齡行動等互助養老,從參加演出活動、志愿服務到再就業回到崗位,老年人把學到的知識技能用到社會活動中,在發揮余熱、貢獻價值的同時,也增強了自身的成就感、幸福感和獲得感,營造了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