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邊讀邊寫邊領悟,是一種高效的讀寫運用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閱讀內容,激發大家的思考力和創造力。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勤于動筆,更要勤于思考,漸次突破。
同學們在閱讀中讀到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的相關內容,可寫出習作小片段,為日后拓展寫作打好基礎。例如,如果你喜歡動物,對閱讀中的動物外形描寫要予以重點抄寫;如果你喜歡旅游,對閱讀中的景物動態靜態描述要一字一句地進行模仿創新。這樣,日常閱讀與現實生活就連綴在一起,就能收獲水乳交融的寫作好方法。
一、讀寫悟融合:名著仿寫中的智慧之光
閱讀是獲取寫作方法的重要途徑。同學們閱讀文學名著時,不能只浮光掠影地看熱鬧,而要讓習作技巧在邊讀邊寫邊模仿中“開花結果”。在閱讀時,如果發現了自己喜愛的話題,要加以抄寫,并嘗試進行仿寫,以備日后使用。還可以將模仿過程記錄下來,以便隨時回顧并總結仿寫經驗。
邊讀邊寫邊領悟,不僅讓閱讀名著效能在片段仿寫中閃光,而且能幫你更好地理解并記憶名著中的精彩內容。首先,你可選擇一個適合自己水平的片段進行模仿。選定片段之后,嘗試著模仿作者的語氣、用詞和句式特點,特別留意遣詞造句、修辭手法等細節,因這些細節反映了作者的獨特風格和思想深度。
例如,當你讀到《紅樓夢》中賈寶玉養白鹿細節時,感到非常有趣:它“身量苗條,項頸秀長”,毛色潔白如雪,眼睛明亮有神,仿佛能說話一般。這個描寫深深吸引了你,于是你將這段文字記在筆記本上,然后上網搜索“白鹿”相關條目,并進行模仿:“它的身體修長而優美,四肢纖細而有力……它的皮毛閃爍著銀色的光芒,宛如一件華麗的禮服……它的眼睛炯炯有神,似乎能夠洞察一切……”通過這樣的模仿,你不僅加深了對白鹿的理解,還鍛煉了自己的想象力和文字組織能力。
五年級學生李歡讀《紅樓夢》第五十回時,對以下片段進行了抄寫:“寶玉見他(指黛玉)臉上有些倦容,便先問道:‘你往那里去?黛玉道:‘我往太太這邊來。”然后,李歡根據自己的生活素材對此名著片段進行了仿寫:“今天,我見好朋友李明一臉興高采烈的樣子,便先問道:‘你嘴巴都咧到耳朵上去了,快說說,有什么高興的事兒?李明笑嘻嘻地說:‘舅舅給我買了漂亮的寵物龜,它游在水里,可好玩了。”這個仿寫非常精彩,它成功再現了原文的情景和人物形象,不僅模仿了原句口吻、語氣和用詞,還加入了幽默詼諧的元素,正是仿句式+新創意+想象力的獨妙構造,使整個對話變得活潑有趣起來。
二、讀寫悟并進:牽住主題紅線,描繪感悟篇章
對于讀寫領悟技巧,同學們要著眼于多角度思考,不停留在字面上理解,要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問題,挖掘出更深層次的內涵和意義。然后,用清晰的思路和語言寫下對閱讀文本的想法;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出現漏洞和矛盾。對于讀寫領悟,要經常審視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確,并始終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對閱讀中的問題要主動提問,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主題,抓住主題這根紅線寫下感悟。
例如,小童在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時,每當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或有疑問時,總會用筆寫出問題并在文中搜尋相關答案。例如,當她讀到湯姆和哈克一起劃船去尋找印第安島時,小童寫下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他們要冒險前往印第安島?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這些問題幫她更好地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節發展的原因。
此外,小童還通過寫下諸多疑問,來思考書中人物的行為和動機。比如,當湯姆被他的父母責備時,他為什么會選擇逃跑而不是面對困難?當哈克決定離開家鄉去追尋自由時,他擁有怎樣的內心世界?這些問題引導小童去思考書中的角色形象及稟賦性情。小童看到湯姆和哈克在冒險中遭遇種種危險和挑戰時,寫下“這些經歷對塑造主人公品格是煉金石”的評語。小童還深刻地認識到:“每一個孩子沒有面對困難的勇氣,沒有友誼的支撐,沒有自由的天性,就學不會獨立思考、判斷和決策,就難于成長起來。”正是以上成長的艱辛和挑戰的意義等方面的領悟,使小童提高了自己的思維分析能力,令她的思想內涵變得相對深刻起來。
三、筆耕不輟,寫作方法自成
同學們需要在不斷的作文練筆中提高寫作水平,同時還應對作文練筆初稿進行反復修改和潤色,最終習得更多的寫作方法。
小明非常喜歡寫作。有次,他做語文作業,突然想到一個有趣的故事要講給朋友們聽。他想,用筆寫下來比講出來更有意義。小明開始構思故事情節,并決定以一只可愛的小貓為主角。
首先,他在紙上畫了一只圓滾滾的、毛茸茸的小貓,然后開始在腦海中想象它的生活場景。他想起了自己曾養過的一只小貓,它總喜歡趴在他的膝蓋上睡覺,還會在吃飯的時候搶走他的食物。于是,他決定讓這只小貓也像那只一樣調皮搗蛋。
接著,小明開始思考如何將小貓的形象生動地呈現在他的故事里。他想可以描述小貓在玩耍時的樣子,比如跳到桌子上抓飛盤或在院子里追蝴蝶。他還想到了一些有趣的細節,比如小貓會偷偷溜進廚房偷吃零食,或趁他不注意時爬到他身上打滾。
在構思完故事框架后,小明開始動筆寫。一開始,他的文筆有些生澀,后來他用流暢的語言描述了小貓的生活,讓讀者仿佛親眼看到了這只可愛的小動物。然而,小明并沒有滿足于自己的這次作文初稿。他一遍遍地讀著自己的作品,可總感覺自己寫的作文故事似曾相識,沒有達到語文老師講的“寫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來”的要求。
小明思前想后,決定把焦點放在“小貓在街上賣萌”這個方向上,題目改為“阿奇賣萌記”。這樣,就進一步凸顯了老師講的“新穎就是作文生命線”的寫作方法與理念。具體改寫文本如下:
小貓阿奇在街上賣萌,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
話說,早上陽光明媚,微風拂過街道上的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音。阿奇正悠閑地漫步在街頭上尋找食物。它穿著一件粉色的衣服,毛茸茸的身體散發著誘人的氣息。它的眼睛大而明亮,閃爍著好奇的光芒;兩只耳朵豎起來,仿佛隨時準備聆聽周圍的聲音。
突然,一個小女孩走過來,她看到阿奇后忍不住笑了出來。小女孩伸出手來摸了摸阿奇的頭,阿奇非常配合地與小女孩互動起來,它用柔軟的舌頭舔了一下小女孩的手指,讓小女孩感到一陣溫潤。
這時,一位老爺爺微笑著用手機拍了下這一畫面。老爺爺說:“這只小貓真聰明,是個善解人意的好嬌娃!”阿奇似乎察覺到了人們的關注,開始賣力地表演起來。它跳到小女孩的膝蓋上,蹭了蹭她的臉頰,還伸出小爪子輕輕撫摸著她的頭發。小女孩被阿奇的可愛舉動逗樂了,她“咯咯”地笑個不停。
這時,一個男孩走了過來,也對阿奇產生了濃厚興趣。男孩蹲下身子,阿奇瞇起眼睛,開始對男孩賣萌。男孩忍不住笑了起來,他用手指在阿奇的下巴上刮了幾下,阿奇舒服地閉上了眼睛。
看到這情景,其他人也紛紛加入進來,有的給阿奇喂食,有的撫摸它的背,還有的逗阿奇跳躍、打滾、翻跟頭。太陽漸漸落下,小女孩把一碗魚肉醬放在小貓面前,小貓滿足地吃著,又閉起了美麗的眼睛……
小明的這篇改寫作文,通過描寫小貓阿奇在街上的賣萌行為,生動展現了它可愛、可親的形象。作者運用了細膩的筆觸、生動的形象描繪及恰當的語言表達,使讀者能感受到他的情感態度和對動物的關愛之心。整篇文章結構清晰,內容豐富,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由以上分析可知,邊讀邊寫邊領悟,方法的確可以在習作中產生。同學們懂得閱讀文章的意思,只是讀寫的初級階段;能用自己的話語來復述或總結文本的主要觀點和思想,就躍上了新臺階。如果在邊讀邊寫過程中,同學們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進一步領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則更上一層樓。若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與原文結合起來進行比較和分析,有新見解、新表述以文字呈現出來或能編出新奇的故事,則進入了另一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