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明 霍永紅
■摘 要:長興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以下簡稱學校)自2011年開始探索小組合作制教學改革。2016年學校加入蘇派課改聯盟,依托蘇派課改中心,全面推進小組合作制教學改革。基于五大體系建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小組合作制課堂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會傾聽、會表達、會思考和會實踐的能力。本文基于這一教學改革實踐,探索并總結小組合作制教學改革的具體做法,以期為中職課堂教學提供新的啟發和借鑒。
■關鍵詞:小組合作制;五大體系;教學改革
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把學習過程變成快樂學習的過程,是學校的追求,小組合作制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素養和能力也得到提高,就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筆者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構建師訓體系、班組文化建設體系、導學案與課堂流程體系、生訓體系、評價體系五大體系,全面推進小組合作制教學改革。
2011年起,學校開始探索小組合作學習改革,從最初1.0版本的高效課堂,到2.0版本的小組合作生態課堂,再到3.0版本的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核心的“六有四會”生態課堂,目前正在實踐研究的4.0版本的基于五大體系的小組合作制教學改革已經形成初步成果,并在省內外不斷擴大影響力。尤其是2016年,學校加入了蘇派課改聯盟,借助聯盟專家團隊的力量,全面推進小組合作制教學改革,建立了五大體系,五大體系聯動,突破了許多此前制約改革的瓶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和考核評價辦法,培養了學生會傾聽、會表達、會思考、會實踐的能力。
(一)師訓體系
一是專家引領發展。2016年12月,學校加入蘇派課改聯盟,課改中心專家定期來校指導,確保各項改革工作有序推進。二是借鑒聯盟經驗。借助課改中心平臺,安排教師參加聯盟兄弟學校的各類教學研討互動,學習課改理念,提高課改水平。先后組織教師前往湖州十二中、安吉南北莊中學、寧波高橋小學、義務江東中學、南京竹山中學、淮安城北開明中學、宜興湖父實驗學校等校學習先進經驗、拓寬課改視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三是團隊合作研討。每周開展一次備課組活動,對前一周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對下一周的重點進行預設和分析。開展各層面研討活動,集思廣益,研討對策。外出培訓開好行前會和匯報會,做到有準備、有總結。
(二)班組文化建設體系
一是建設班級文化。通過全體同學討論確定班級、班名、班規、班徽、班歌、班訓等。二是科學建設小組。組建原則: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根據學生性別、個性特征、學習能力、智力水平等實際情況分組。三是小組長的選拔與培養。組長的選拔通過競選演講、公眾投票產生。學校組織小組長定期參加集中培訓,教師進行專門指導。四是創建小組文化。通過小組成員討論目標、陳述目標,確定小組的目標、組訓、組名、組約、組徽、組歌等,形成大家要共同追求的團隊目標。
(三)導學案與課堂流程體系
1.導學案
導學案的編制要遵循“學案導航、合作探究、以學定教、先學后教”的課堂理念,主要由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法指導、學習內容四部分組成,其中學習內容分層設計, 包括基礎部分、要點部分、拓展部分。針對導學案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新教師跟蹤課、青年教師研討課、骨干教師展示課等途徑,針對各種學科不同課型(文化課和專業理論課),對導學案不斷調整、不斷完善,要求注重實效性,不唯模式,只求合適。
2.課堂流程建設落實“五步三查”
“五步”即:第一步,學案自學,找出學習困惑,開展組內合作學習;第二步,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組織下,展示學習成果,謂之“小展示”;第三步,分組進行合作探究;第四步,組織全班“大展示”,解決重難點問題;第五步,當堂檢測,拓展延伸。
“三查”即:一查,學生學案自學進度、效果;二查,學生合作學習情況及展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三查,測評學習效果。
(四)生訓體系
開展學校、班級、學科三個層面的生訓體系培訓。學校層面進行組織系統架構,主要任務是各層級生訓職責分配;組織確定生訓課程;日、周、月常規生訓工作計劃;督促生訓的開展與考核;校級自管會運作培訓。班級層面進行班級管理團隊的培訓,主要培訓內容是班級自管會工作培訓,小組長常規管理工作培訓,小組長課堂管理中共性問題解決的培訓,如何上好班團活動課和組織活動PK賽、組長例會、組員例會的操作培訓,小組值日(周)管理工作培訓。學科層面進行學科思維活動和領學培訓,主要培訓內容是本學科的一般知識分類以及對應的思考方法培訓。
(五)評價體系
評價到哪,教育就到哪。評價是賦予內涵的價值引領。學校構建了134評價體系:即1個評價目標、3塊評價內容、4級評價表彰。1個評價目標,即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本課堂。3項評價內容,即課堂學分、德育學分、附加學分。4級評價表彰,即日、周、月、學期評價表彰。
(一)以點帶面,課堂教學改革氛圍逐漸形成
學校一直有開展教學改革的優良傳統,廣大教師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接受度較高。開展小組合作制教學改革以來,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校長、書記身體力行參加各項實踐活動,教務處、教科室、政教處、分校等科室和職能部門通力合作、協調配合,使得小組合作制教學改革進行得十分順利。在蘇派課改中心專家的精心指導下,學校全體參與課改的教師全情投入,真抓實干,在班組文化建設、小組長和小老師培訓、課堂教學流程設計、導學案編制、備課組研討、示范課和觀摩課開設等各個方面全面推開,參與改革的班級和教師越來越多,影響也越來越大,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小組合作制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改革的良好風氣已經形成。
(二)制度為綱,小組合作制教學改革順利推進
為了確保改革的順利推進,學校制定了課改實施的工作方案,明確了各個階段和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并建立了課改核心領導小組每周例會制度。同時,結合中職學校教學特點和師生實際,制定和完善了各項工作制度,這些制度涵蓋班組文化建設、師生培訓、課堂流程、導學案編制、教學評價與表彰等各個方面,為教學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理念先行,教師課堂教學理念得到提升
在長期的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筆者深刻地認識到,教學改革的各項舉措要得到全面的落實并取得成效,教師的思想觀念轉變是重中之重。只有教師全力投身其中,教學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學校牢牢抓住“師訓體系”這一牛鼻子,組織教師集中培訓,到課改聯盟內的各個學校學習取經。通過培訓,轉變觀念,教師不再是課堂的絕對主導者、知識的灌輸者,而是成了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是課堂的主人,真正把課堂交還給了學生。
(四)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性空前高漲
長期以來,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最大的困擾是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沒有養成、課堂紀律散漫。學校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改革的出發點之一,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抬頭教學”。通過自學、對學、互學、群學、領學,以及領學、點評、質疑和討論等方式,所有學生都開始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才藝得到展示,亮點被挖掘與肯定。由于小組文化建設扎實有效,各班凝聚力空前增強,一批優秀的小組長和小老師脫穎而出,在合作探究、小組領學、質疑、點評等各個方面都表現突出,學生特長得到發揮,主動性得到充分激發,能力得到提高。
(五)自主管理,德育工作成效更加突顯
學生自主管理自己的學習,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務和班級的事務、自主管理自己的生活,通過參與各種與自己、家庭等有關的活動學會生活。組長通過競選產生,組長和組員雙向選擇,這樣的組合有利于小組凝聚力的增強。各班除設立常務班委外,實行班務承包制,各小組輪流管理班級一周,各小組的組長是值周班長,每位成員輪流管理班級一天。人人參與班級管理,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
通過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展示學生健康陽光的良好形象。班團主題活動、各種節日文化活動、體育活動、德育實踐活動等主題實踐教育活動,使得每一個成員都有展示的機會。
(六)五大體系,小組合作制教學改革創范式
小組合作制是基于小組文化建設為基礎的一種新的教育機制,是以小組文化建設為基礎、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核心的學生自主管理體系與自主教育體系。小組合作制教學改革是個系統工程,小組合作制教學改革五大體系,從文化、教學、德育、管理等方面進行建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中職學校教學改革提供可借鑒的范式,值得推廣。
(作者:姚新明、霍永紅,長興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