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選偉 徐超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創新教學模式,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加強校企合作,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重視就業指導教師引進與培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聚焦就業指導教育目標,分階段實施就業指導教育四個方面給出了相應的改善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策略
■課 題: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立項課題“百年黨史蘊含的勞動育人資源在高職勞動教育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SZZX21064)的研究成果。
目前,國內有許多專家學者圍繞就業指導課程建設開展研究,提出了諸多意見建議。孫紅旗從我國就業體制發展和就業課程設置現狀角度出發,指出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影響發展的制約因素,以生涯規劃為指導,提出完善新時期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對策建議。戎媛媛通過分析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改革在提升職業核心能力、搭建社群學習空間、集成新媒體技術手段等方面的訴求,提出了“圍繞四個教學階段、重構三個課程維度、形成一個深度學習場域”的高校“四三一”就業指導課程模式構建方案。秦月通過分析大學生勞動教育與就業指導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提出將勞動教育融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實施路徑。黃文靈等通過分析目前中職學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育教學現狀,開展以能力目標為導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提出了“多元化”協育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優化策略。而專門圍繞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策略和建議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加強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研究,以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緩解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是亟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內容涵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指導、就業政策、求職技能訓練與輔導、就業過程指導等方面內容,對幫助學生了解和適應“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畢業生就業政策,樹立正確就業觀,掌握必要就業技巧,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受到高職院校重視程度不高、課程設置不合理、師資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影響,一些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高職院校重視程度不高
雖然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但一些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目標不明確,課程安排不合理,教師上課隨意性較大,缺乏統一的課程標準,理論重于實踐,授課內容比較枯燥,沒有突出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性。再加上課程體系不夠完善,對教學內容研究不夠,理論與實踐結合度不高,很難引起學生的重視。此外,大多數高職院校只針對畢業生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對低年級的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指導不夠重視。
(二)課程設置單一,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
目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大多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學內容相對比較陳舊,理論與實踐結合度不高,就業指導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學生在校期間只重視其求職技能的訓練、專業和就業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三)師資隊伍建設水平有待提升
隨著高校擴招,在校生人數逐年攀升,高職院校就業輔導工作人員數量嚴重不足。為了盡快解決這一問題,各高職院校大力招聘就業輔導人員,選人標準有所降低,專業性要求不高,導致就業師資專業性失去保障。再加上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由專業課教師和學工干部兼任,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強,對教學內容理解不深、掌握不準,導致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程學習興趣不高,有些學生上課甚至不帶教材、不帶紙筆,距離預期教學效果存在明顯差距。
(一)創新教學模式,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認真分析國家就業政策和就業形勢,加強對就業市場的考察,了解用人單位需求,邀請校企合作單位專家和校內專家討論交流就業指導課程內容,實行校內校外“雙導師制”授課,在注重就業技能提升的同時,也重點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進一步創新教學模式,制定相關課程標準,規范教學流程,合理制定學生考核機制。
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和多媒體平臺,組織優秀的一線教師,精心準備線上課程資源,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加大對課程資源庫建設的力度。
結合高職院校具體實際,積極開展就業能力競賽活動,進一步豐富第二課堂活動,如“簡歷大賽”“模擬招聘會大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大賽”等,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又可以取得“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效果,一舉多得。
(二)加強校企合作,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
加強校企合作,除校內理論知識的學習之外,還要設置學生企業實踐課程,實行學校和企業“雙導師制”,加大對學生日常考核的力度,重點將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納入考核內容之中,如在企業的日常表現、工作業績等情況,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見識和本領。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是可以讓學生了解行業的前沿動態,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更好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二是學生在實踐中可以真正地認清自我,發現自身的不足,找準努力的方向,提升自身的能力;三是學生可以提前適應職場環境,感受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培養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等,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三)重視就業指導教師引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加大專業性的就業指導課程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定期組織開展教師培訓,組織一線教師去企業交流學習,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和行業前沿動態,為教師豐富就業指導課程內容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撐。
高職院校在人才引進方面,要注重專業的對口性,加強對一線教師的專業培訓和開展相關交流、研討活動。如加強崗前培訓,實行師帶徒制度,讓青年教師更快地熟悉教學環境,掌握基本教學技能;積極組織一線教師參加就業指導培訓,進一步提升就業指導教育教學水平;組織一線教師開展就業指導公開課活動,為教師提供展現自身教學能力的平臺,通過活動可以讓教師找到自身的能力短板,汲取他人的教學經驗,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四)聚焦就業指導教育目標,分階段實施就業指導教育
就業指導不只是針對畢業生的,而應貫穿學生大學學習的每個階段,要將就業指導納入學生總體教育培養計劃之中,合理設置各階段的教育目標。
大一學年,應讓學生盡快熟悉新環境,適應大學的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安排專業課教師進行專業介紹,讓學生了解專業前沿動態,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讓學生了解“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學”。
制訂三年學習計劃、階段性的學習目標和初步的個人職業規劃。根據學生在三年的時間內制定的階段性目標,對照階段性目標考核學生的完成情況,督促學生找出原因、分析成敗、學會總結,從而合理地調整計劃,做到及時整改。
大二學年,專業課程開設較多,學生學業壓力較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提升專業技能,高職院校可以探索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職業技能競賽”“企業實踐”等活動納入學生就業指導整體課程計劃之中,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艱苦奮斗、不盲目跟風攀比的良好作風,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同時學生應更多地了解就業政策和形勢,了解企業需求,多渠道收集就業信息,多關注自己心儀的企業信息,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大三學年,是學生的就業選擇期,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是重中之重。因此,就業指導課程應該重在做好就業指導,內容涵蓋簡歷制作、求職技能訓練與輔導、就業過程指導和就業政策等方面。同時要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可以邀請一些成功企業家或優秀校友舉辦就業專題講座,他們結合自身的經歷給學生傳授經驗,讓學生提前了解職場環境和企業的需求,為今后直面職場,做好準備。
總之,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高職院校要不斷加強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以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緩解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下一步,筆者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建設和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將進行更積極的探索和更深入的思考。
[1]孫紅旗.新時期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構建策略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13).
[2]戎媛媛.“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模式研究[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2).
[3]秦月.推動勞動教育融入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J].理論思考,2022(25).
[4]黃文靈,黃海英,顏瓊秋.基于能力目標導向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優化策略研究[J].職業,2022(12).
(作者:黃選偉、徐超,九江職業技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