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芳
★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書戴嵩畫牛》是一篇充滿智慧的散文。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蘇軾揭示了真實經驗與書本知識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正確對待批評的重要性。這不僅是一個關于畫中牛的故事,更是一個關于知識、經驗和態度的哲學思考。
一、杜處士與戴嵩的《牛》
在蘇軾的《書戴嵩畫牛》中,杜處士對戴嵩的《?!愤@幅畫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原文中寫道:“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边@段描述揭示了杜處士對這幅畫的深厚情感。他將其視為珍寶之一,超越了他所收藏的其他書畫。杜處士的這種珍視不僅體現在他對這幅畫的喜愛,更在于他對其的保存方式。他使用“錦囊玉軸”來保存這幅畫,這種保存方式在當時是非常珍貴和考究的,足以看出杜處士對這幅畫的重視。錦囊可以保護畫不受塵埃和濕氣的侵蝕,而玉軸則更顯其尊貴。這樣的保存方式,無疑是對戴嵩的《?!愤@幅畫的最高禮遇。更為難得的是,杜處士“常以自隨”。這意味著無論他走到哪里,這幅畫都伴隨在他的身邊,如同一個至親。這不僅是對一幅畫的喜愛,更是對藝術的熱愛和尊重。在宋代,文人對書畫藝術有著深厚的情感,而杜處士對戴嵩的《?!返恼湟?,無疑是這種情感的最好體現。
二、牧童的真知灼見
在蘇軾的《書戴嵩畫?!分校粋€看似微不足道的牧童,卻為我們展現了真知灼見的一面。當杜處士自豪地展示戴嵩的《牛》時,這位牧童立刻指出了畫中的不足。他說:“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边@樣的評論,簡單而直接,卻揭示了畫中的一個顯而易見的錯誤。這個錯誤對于杜處士這樣的文人雅士來說,可能并不明顯。他們可能更多地從藝術的角度去欣賞這幅畫,而忽略了其真實性。但對于牧童來說,他每天與牛為伴,對牛的習性和行為有著深入的了解。他知道,真正的斗牛是用角來斗的,而且在斗的時候,牛的尾巴會夾在兩腿之間,而不是像畫中那樣掉著。這種直觀的感受和真實的經驗,使得牧童能夠輕易地看出畫中的錯誤。這一細節,不僅僅揭示了牧童的觀察力和真實經驗的價值,更深層次地告訴我們,真實的經驗和直觀的感受在理解和評價事物時是多么的重要。有時候,書本上的知識或者理論,可能并不能完全代表真實的世界。而那些看似普通的、基于實踐的經驗,往往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加深刻和真實的認識。
三、古語的智慧與啟示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是一句古老的諺語,直譯過來的意思是:要了解耕種的事務,應該詢問那些從事農耕的奴隸;要了解織布的技巧,應該詢問那些從事織布的女仆。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是,對于某一領域的實際操作和經驗,最應該咨詢的是那些親身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因為他們的實踐經驗往往比紙上談兵的理論家更為真實和寶貴。在蘇軾的《書戴嵩畫牛》這個故事中,杜處士珍藏了一幅戴嵩的《?!罚@幅畫在文人眼中可能是極具藝術價值的。然而,當一個每天與牛為伴的牧童看到這幅畫時,他卻立刻指出了畫中牛的姿態是錯誤的。這位牧童并不是什么藝術家或畫家,但他對牛的習性和行為有著深入的了解,因為他每天都與牛為伴,觀察牛的行為。他的這一評論,恰恰印證了“耕當問奴,織當問婢”這句古語的智慧。這個故事與古語結合,深刻地揭示了真實經驗與書本知識之間的關系。在某些領域,書本知識或理論可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宏觀的、系統的視角,但真實的、具體的經驗往往能夠為我們揭示出更多的細節和真相。這并不是說書本知識沒有價值,而是說,在實際操作或實踐中,那些有親身經歷和實踐的人的建議和經驗往往更為寶貴。
四、《書戴嵩畫?!繁澈蟮碾[喻
(一)文章中的隱喻與現實生活中的對應關系
《書戴嵩畫牛》中的隱喻與現實生活中的對應關系為我們提供了深刻的反思。在這篇文章中,戴嵩畫的牛雖然被杜處士高度珍視,但其實際姿態卻被牧童指出為不真實。這種情境與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場景相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或學術研究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被人們所推崇的理論或觀點。這些理論或觀點可能在書本上、在學術界或在某些專家群體中被視為“權威”,但當它們被用于實際應用或實踐時,可能并不完全準確或適用。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并不罕見。例如,某些經濟理論在實際經濟活動中可能并不適用;某些管理方法在特定的企業文化或環境中可能并不奏效。這就需要我們在接受任何理論或觀點時,都要有批判性的思考,而不是盲目地接受。而牧童的觀點則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重要的啟示。盡管牧童只是一個普通的放牛小孩,但他對牛的習性有著深入的了解。這是因為他每天都與牛為伴,對牛的行為和習性有著直接的觀察和體驗。這使得他能夠輕易地看出戴嵩畫中牛的姿態與實際不符。這告訴我們,真正的經驗和知識往往來自那些親身經歷和實踐的人。他們的觀點和建議可能比那些只學習理論的人更為寶貴。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更加尊重那些有實踐經驗的人的觀點,而不是僅僅依賴書本上的知識或理論。
(二)對于專家與普通人在某些領域的知識和經驗的對比
在《書戴嵩畫牛》這篇文章中,蘇軾巧妙地通過杜處士與牧童的對比,展現了專家與普通人在某些領域的知識和經驗的差異。杜處士,作為一個珍視戴嵩畫作的文人,無疑代表了那些對某一領域有深入研究的“專家”。他對畫作的欣賞可能更多地基于藝術的審美和對名家的推崇,而非對畫中所描述對象的真實性的了解。相對的,牧童,雖然只是一個放牛的小孩,但他對牛的習性和行為有著直接的觀察和經驗。他的評論,雖然簡單,卻揭示了畫中的不真實之處,這正是杜處士所忽略的?!疤幨啃Χ恢边@句話,不僅展現了杜處士的謙遜和對牧童觀點的認同,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一個深層的道理:在某些情境下,實踐經驗可能比純理論知識更為重要。這并不是說理論知識不重要,而是在某些特定的領域和情境下,直接的實踐經驗可能會提供更加真實和準確的見解。蘇軾進一步通過引用“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古語,強化了這一觀點。這句古語的意思是,在做某件事情時,應該請教那些真正懂得這件事的人。這是對實踐經驗的高度尊重。在這里,蘇軾用它來提醒讀者:在評價和學習知識時,我們不僅要重視理論,更要尊重實踐和經驗。
(三)如何看待真實的經驗和知識,以及對待批評的態度
《書戴嵩畫?!愤@篇小品文為我們提供了對真實經驗和知識的深入思考。在故事中,杜處士珍藏的戴嵩的《?!繁灰粋€牧童指出畫中牛的姿態并不真實。原文中寫道:“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這段描述揭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有時,那些被視為權威或專家的人可能并不如那些在實際生活中有真實經驗的人更了解某些事物的真相。這不是說專家的知識不重要,而是強調真實的經驗在某些情境下的不可替代性。牧童之所以能夠指出畫中的錯誤,是因為他每天與牛為伴,對牛的習性和行為有深入的了解。而杜處士,盡管對藝術有深厚的感情和認識,但在這方面的實際經驗卻顯得相對缺乏。蘇軾進一步通過引用“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古語,強調了真實經驗的重要性。這句古語告訴我們,做某件事情應該請教那些真正懂得這件事的人。在這里,它意味著真實的經驗和知識往往比書本或理論上的知識更為寶貴。對于如何對待批評的態度,杜處士的反應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典范。面對牧童的批評,他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悅或防御,而是“笑而然之”,這顯示了他的開放和謙遜。這種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可能面臨批評,無論這些批評來自哪里,我們都應該虛心地接受,從中學習和成長。
《書戴嵩畫?!冯m然篇幅短小,但其所蘊含的哲理卻深遠。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不能忽視真實的經驗,也不能盲目地崇拜所謂的權威。每個人,無論其身份和地位,都有其獨特的經驗和見解。真正的智慧,往往來自對這些經驗和見解的尊重和傾聽。同時,面對他人的批評和建議,我們應該保持開放和謙遜的態度,從中吸取教訓,不斷地完善自己。這樣,我們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航行得更加穩健,達到真正的智慧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