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文哲
在民間,元旦被稱為陽歷年。演變至今,“過元旦”又有跨年之說,人們在此時彼此互道新年好。從這可以看出,這一節(jié)日在人們心目中頗有分量。
其實,不只是元旦節(jié),國人還看重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等。與其說人們看重節(jié)日,不如說他們看重節(jié)日匯聚而成的人情味和團圓感。從古時起,這樣的情感就深深融入了中國人的基因和血脈,給人們以心靈的慰藉。
大抵古人與今人的精神脈絡又有相通相合之處吧?一方面,每逢節(jié)日來臨之際,故鄉(xiāng)的人事物幻化成款款音符,成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們心頭揮之不去的牽掛。但從另一層面來說,節(jié)日又充當了人們相聚相見的美好使者,讓往日遙不可及的時空距離一點點拉近,心與心之間也升起股股暖流。細細品察,原來牽掛與靠近、遠與近是相互趨近、轉(zhuǎn)化的。思念的底色暈染開來,便彰顯了古人今人的情感交集。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人們,往往在元旦這一天梳理和總結(jié)自己一年的工作、生活情況。實際上,這樣的行為已然升華為一種儀式感。回顧過去,展望明天,它意味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也意味著開展期許的攀登。這或許是今人賦予節(jié)日新的注解和寓意。
新元伊始,時序更替。我們常常會感慨時光的流逝,想到這里,幼時校園廣播里的歌曲《明日歌》仿佛在我耳畔回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匆匆而過的歲月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把握當下的每一刻。同樣,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一件事物的翻篇永遠是另一件的開篇。就如同自然物象的日落日出、斗轉(zhuǎn)星移、花開花落一般,歲月也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變奏著。如果把感慨歲月視為人生第一情感境界,那么,選擇奮進的姿態(tài)就是開啟人生第二境界的鑰匙。誠然,人生的華彩全然是靠昂揚的斗志繪就的。在這一意旨上,我們或許更能理解時節(jié)更替的內(nèi)蘊,理解人間的悲歡離合,理解生命哲學的智慧。
站在元旦的時間節(jié)點,昨天如過往云煙。盡管過去的足跡星星點點,常常被歲月的水流沖刷,但好在我們有記憶,有希冀,這足以給我們抵抗遺忘、繼續(xù)向前的底氣。因此,昨天勾連今天,今天的腳步又導向明天。明天的美好轉(zhuǎn)機潛藏于每一個當下的動念,而作為一年中的重要節(jié)日,元旦也給了我們停下來整理思緒的機會。
銜接時序的春夏秋冬,點染記憶的草木榮枯,歲歲不同,但人人的思緒卻匯聚為一個共同的憧憬,織就一段如詩如畫的美好年華。人類在漫無邊際的時間長河里能留下什么呢?我聽到了蘇軾的回答:“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他的經(jīng)歷傳達了一個道理: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應該平靜看待,泰然處之,我們的人生風景進一步煥發(fā)精彩。
在我看來,沒有節(jié)日的生活是平淡的。節(jié)日的存在好像是平淡生活里泛起的朵朵浪花,洗去過往的塵埃,使我們重新思考生活的真味真意,并觀照我們自身。元旦亦是如此。讓我們在這思定之思外闊步向前,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