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俊榮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設計學科在視覺傳達上也有了新的技術與媒介,以及越來越多的設計表現手法,于是就產生了編程藝術這一設計領域的新板塊。本文通過論述數字科學編程語言對平面設計手法上的重組與構建,說明人們對平面藝術的認識和體驗有了嶄新的維度,同時強調編程藝術設計是未來藝術設計不可缺少的部分。
關鍵詞:數字科學;Processing編程;視覺傳達設計
一、藝術媒介
一切藝術活動以及藝術作品都是通過藝術媒介生成的。不同的藝術門類采用不同的藝術媒介,從而創作出不同形式的藝術品類和藝術樣式。就如同文學借助語言的媒介描寫生活、表情達意;繪畫的創作媒介是顏料及畫布;音樂則是以聲音及旋律為藝術媒介創作出來的;而舞蹈的藝術媒介是人體動作。藝術媒介也是溝通藝術家與欣賞者的紐帶和橋梁。然而在藝術領域的發展過程中,設計理念的創新也深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影響??茖W技術的發展為人類帶來了新的技術、領域、材料等,人類對于藝術的表達也有了新的途徑,藝術設計中往往會因為運用新技術從而產生新的設計理念。因此,對一個藝術家來說,熟悉藝術媒介的性能并能熟練地運用它們創作藝術作品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科技與藝術日益高度融合的今天,整個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茖W技術類課程已不再是理工類專業的專屬,在新的藝術學習中也會更多地與科學技術結合,利用科學技術的媒介來表達藝術,從而激發藝術家的想法與靈感,創作出更新穎、更優秀的藝術作品。視覺傳達設計以往一般只是在平面領域,例如紙媒和平面類運用。而科學技術的發展讓其突破了自身的枷鎖,使得平面設計的發展在表現形式和藝術表達中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數字化新媒體發展迅猛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推動著科技不斷發展,數字化新媒體也在迅猛發展。人類對于藝術的審美要求逐漸從二維平面轉向三維空間,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從被動性向自主性要求轉變,這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平面設計,暴露了平面設計的局限性,但是科學技術的進步也促進了平面設計的更新發展。
藝術與技術的融合,是藝術在現代社會中不斷發展的產物,也是技術在藝術中的體現。時代的發展使科學技術也在快速發展,從根本上來說,科學技術是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能夠衍生新的產品,獲得更多功能。而藝術是人們對于美的追求,人類將情感寄托于藝術,用藝術抒發并記錄人類的情感變化。我們能夠看到科學技術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設計、越來越多的藝術美得以實現,豐富了設計藝術的創新性。
藝術設計與科學技術一直都是緊密關聯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三維需求的旺盛暴露了平面設計的局限性,這也體現出設計的發展深受科學技術進步的影響,而科學技術的進步也為平面設計提供了新思路、新觀念、新載體、新的藝術表達形式。承載傳統的平面設計的媒介逐漸被數字化新媒介替代,例如紙張轉換成電視、電腦及一些移動設備等。
編程設計作為設計學科中的新的創新藝術,將數字科學與藝術運用于圖形編程語言、互動裝置設計、公共藝術展覽三個創新領域。通過對數字科學編程語言的重新構建,人們對藝術體驗有了新維度,同時強調編程藝術設計是未來藝術設計不可缺少的部分。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新興事物的出現與科技的進步都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而視覺部分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眼中看到的任何事物,都屬于視覺傳達的范疇,也就是說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豐富著視覺傳達設計的領域。例如印刷術的發明使得書籍和印本大量生產,這無疑是有利于文化傳播的;照相機的發明和攝影技術的誕生也改變了傳統繪畫的發展史,開創了人類傳遞視覺信息的新紀元。隨著新的視覺傳達媒介的產生,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也隨之豐富多樣,獲取信息的速度也不斷加快,人們對視覺圖像的需求日益增長。
日本設計師原研哉說:“所謂設計,就是通過創造和交流來認識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好的認識和發現,會讓我們感到喜悅和驕傲。”對于當代設計師而言創新是必要的,在設計的過程中豐富表現手法的同時也要考慮人文、科技、歷史及時代發展等多種因素,而不只是注重形式。數字藝術設計的創作思維與科學技術是相互促進的,一些超前的設計創作也推進著新技術的發展。
三、新興設計軟件能夠給觀者帶來更多的未知和互動
(一)Processing軟件
Processing是進行語言編程與創意原型制作的一款軟件,藝術家、設計師主要將其運用于視覺藝術與裝置藝術。
許多藝術家使用Processing進行藝術創作,創作出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可以說Processing的出現在設計的發展中起著革命性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互動設計作品的出現使得一部分設計師們不滿足于二維的平面靜態表達,動態海報成為近幾年設計界的一大趨勢。
(二)創意編程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在數字化時代的大背景下,AI(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這種用計算機思維思考問題的方式給未來的設計師們帶來了巨大挑戰。傳統的海報印刷形式也產生了變化,海報設計不再局限于文字的編排和圖形的設計,而是可以結合聲音、動態效果、數字媒介的交互式形態去傳遞設計的內容。前沿的科學技術與藝術設計的結合使得視覺傳達設計在原本公共空間中的主要媒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此類型的設計作品充滿了動感和隨機感,也形成了獨特的數字視覺美感。
Processing是可以實現復雜隨機性的一種軟件,設計師運用算法公式編寫程序代碼,再通過計算機根據算法公式隨機“創作”出作品,算法在每一次的運算生成結果中會存在差異。[1]倫敦的okdeluxe工作室為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創作的標志就是一種動態標志,將運用Processing 編程設計出的動態圖形用于屏幕播放,而靜態的圖形部分還可以通過印刷展示。不同媒介的運用使得作品充滿獨特性。
編寫代碼是編程技術的基礎,在平面設計中使用創意編程就需要學習編寫代碼,將聲音和圖像編寫進程序以實現與觀眾的交流互動也成了藝術設計界的新課題。
(三)對于新語言的思考
設計藝術的形式語言在視覺傳達設計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就如同繪畫藝術也有千變萬化的表達方式與表現手法。科技的發展為設計帶來了新的語言形式,那么設計師們也要考慮如何運用視覺傳達設計的藝術語言來傳遞信息以及實現與受眾的有效溝通。
由于VR(虛擬現實)技術和Processing的誕生,視覺傳達設計擁有了一種新的藝術語言表達。那么新的藝術語言為設計帶來更多可能性的同時,是否會讓設計師因為過于依賴科技而失去了視覺傳達本身的設計理念呢?
也許,設計師們用新興的技術和軟件來做設計是對設計構成、設計色彩的某種逃避。利用新技術創作出的作品確實會讓人眼前一亮,但受眾有時會忽略了設計作品本身的藝術造詣。受眾的關注點也更多是在于技術層面,而不是設計層面。受眾在看到高科技的同時,卻無法感知到設計的巧妙,設計本不應該是這樣的。設計的初衷是讓人們更清楚更便捷地理解想要傳達的信息,而不是讓作品充滿科技感、新奇感。
視覺傳達設計的理念要跟隨時代的腳步一同前進,思考如何結合科技的發展創作出更優秀的設計作品,從而促進視覺傳達設計的進步與發展。
四、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與藝術的聯系會更加緊密。兩者在發展過程中相互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可以推動藝術設計的創新,為藝術設計提供更多的平臺以及創作手段;而藝術設計也可以更好地適應科學技術的更新,與其保持一致性的同時為科技帶來更多的進步要素。
(西安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譚亮.基于Processing的代碼藝術應用研究[J].裝飾,2012(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