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波 李娜

一、案例背景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進一步加強群眾文化藝術培訓,使各級文化館成為城鄉居民的終身美育學校。《“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明確要求“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深入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工作”。安康市人民政府也隨之出臺了《安康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規劃》,要求“立足地方藝術資源、特色優勢,創新實施藝術普及工程,打造一批藝術普及服務品牌”。安康市群眾藝術館將落實三部委和安康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文件精神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從新時期文化館核心工作、安康示范區創新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出發,制定了《安康市“十四五”全民藝術普及工作規劃》和《安康市全民藝術普及師資庫建設方案》,在全市范圍啟動實施了“藝安康”全民藝術普及工程。
二、主要做法
安康市群眾藝術館在制度保障、服務創新、破解難題、強化職能等方面探索出了一些經驗做法。
(一)制定“藝安康·全民藝術普及”實施規劃
《安康市“十四五”全民藝術普及工作規劃》以全力打造“藝安康·全民藝術普及”服務品牌,推動實現市縣資源共享、城鄉服務一體化為目標,提出了四項工作原則、三大普及舉措和“五位一體”普及模式。四項工作原則即正確導向、向上向善,整合資源、共建共享,普惠全民、梯度提升,創新服務、持續發展。還提出寓教于樂抓普及、培訓輔導線下線上抓普及、非遺傳承言傳身教抓普及等三大普及路徑,城鄉普及培訓相結合、公益性與經營性相結合、線下與線上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陣地與流動相結合的“五位一體”普及模式。同時,該實施規劃提出構建起一個以文化館(文化藝術中心)為主體,以社會力量參與為重要補充,以滿足城鄉居民群眾多元化文化需求為基本方向,以藝術知識普及、藝術作品鑒賞、藝術技能展示和藝術活動組織為主要內容的全民藝術普及制度安排。
(二)建立“藝安康·全民藝術普及”師資庫
為了補足全民藝術普及中的師資短板,安康市群藝館印發了《關于推薦全民藝術普及優秀師資的通知》,面向全市文化館(站)、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學校、社會團體、文化志愿者等,公開招募選拔一批技藝精湛、素質精良的專業人才,涉及文學、音樂、戲劇、曲藝、舞蹈、書法、美術、剪紙、攝影、民俗文化、傳統手工技藝等領域,建成門類齊全的“藝安康·全民藝術普及”師資庫。2021年11月,“安康市全民藝術普及師資庫第一批入庫師資名單”公布,安康市群眾藝術館為本市具有社會影響力的73位文化名人頒發了聘書,特聘他們為全市藝術普及工作的指導老師,并參照志愿服務“嘉許制度”,根據工作業績進行表彰獎勵。
(三)構建社會力量參與藝術普及培訓的聯盟機制
為了最大限度地推動“藝安康·全民藝術普及”工作,安康市群藝館主動與社會藝培機構開展業務合作,構建藝術普及聯盟機制,為全民藝術普及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經過自主申報、展示匯報、實地考察等工作流程,安康市群藝館將20家中心城區和縣鎮內有代表性的社會藝培機構命名為“全民藝術普及培訓基地”,采用公益性與經營性相結合的運營模式,讓更多的城鄉青少年參與藝術普及學習。群藝館安排業務骨干與藝培基地開展業務交流,定期組織藝培成果展演、社會考級,引導藝培基地更好地服務社會。
(四)“館校結對”開展鄉村藝術普及志愿服務活動
根據文旅部、教育部、國家文物局印發的《關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資源、文物資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養的通知》,安康市群藝館面向鎮村中小學生拓展服務形式和服務內容。“藝安康·全民藝術普及”項目充分利用學校“減負延時”政策,通過文藝志愿者與中小學校“結對”服務的方式,開展送藝培進校園和接孩子進場館,實現“精彩延時,減負增藝”的目標。此外,安康市群眾藝術館以“公益文化春風行”文化志愿服務項目為抓手,持續做好志愿服務工作,面向鄉村中小學開展“五個一”志愿服務活動,即一臺演出、一堂講座、一個展覽、一次培訓、一次資助。
截至2023年5月,歷時六年,志愿者們累計行程約12萬公里,走進150余所鄉村中小學,為留守兒童開展各類藝術培訓輔導累計約8400個學時、文藝展演230余場,累計服務鄉村中小學生18萬人次,涉及書畫、舞蹈、剪紙、民歌、傳統戲劇、非遺文化等13個藝術門類,起到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地域特色文化、提升青少年精神素養和增強文化自信的積極作用。該項目被文旅部評為全國基層文化志愿者服務活動典型案例,被陜西省文明委評為“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五)微課堂實現全民藝術普及城鄉全覆蓋
《安康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規劃》明確要求:建成“安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庫”,特色數字文化資源項目達到25個,推出一批微視頻、藝術慕課等數字資源;開展全民閱讀、藝術普及、展覽展示、講座培訓等線上公共文化服務,打造一批具有高黏性“粉絲”的線上服務項目。
為此,安康市群藝館結合實際,積極搶抓機遇,爭取中省文化數字化建設項目,策劃完成陜西公共文化云建設項目“藝安康·全民藝術普及微課堂”8大類、100個微課堂視頻錄制,項目順利結項并入選2022年國家公共文化云直播榜單,相繼在“文化安康”、群藝館數字服務平臺正式推出,其中有37個微課堂視頻在學習強國(安康平臺)推出。
同時,安康市群藝館面向全市征集地方特色資源優質課和文化講堂視頻,在數字平臺開設“藝安康·微課堂”。截至2023年5月,累計推出230個原創藝術培訓短視頻,通過“一站式”“淘寶式”服務,滿足廣大城鄉居民群眾“學才藝,提素養”的文化需求。
(六)開展藝術培訓成果展示交流活動
為營造濃厚的“全民藝術普及”文化氛圍,市群藝館利用重要節點,策劃舉辦了“戲臺搭在館門口,民間文藝鬧新春”系列文化惠民活動、文化安康大舞臺、陜西省群眾文化節安康分會場、“大地歡歌”鄉村文化活動年暨“四季村晚”活動、全市青少年藝術培訓成果匯報展演等活動,為不同年齡段文藝愛好者搭建展示平臺,對全民藝術普及成效進行檢驗。2022年春節市群藝館組織開展了“藝起抗疫,云上賀歲”全市社會藝術培訓成果展示活動,推出56個藝培機構690個(件、幅)音樂、舞蹈、器樂、書畫作品。2022年國慶前夕,市群藝館策劃舉辦了“學才藝提素養,做文明青少年”——2022年安康市青少年藝術培訓成果展演活動,分綜藝專場、舞蹈專場進行,集中展示本年度社會藝術培訓成果。2023年上半年,安康市群藝館舉辦了“戲臺搭在館門口,民間文藝鬧新春”系列文化惠民活動5場次,輔導組織開展“村晚”活動7場次,其中茨溝鎮西溝村、池河鎮明星村、旬陽市王院村、平利縣蔣家坪村、漢陰縣三元村等“村晚”活動極具鄉村特色,集中展示了市縣文化館近年來在鄉村文藝骨干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上取得的顯著成效。
三、主要成效
自“藝安康·全民藝術普及”項目實施以來,安康市群眾藝術館制定了《安康市“十四五”全民藝術普及工作規劃》,建立了安康市全民藝術普及師資庫,明確了全市文化館系統未來五年全民藝術普及創新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和主要目標,構建了全民藝術三大普及路徑和“五位一體”普及模式。2021年以來,安康市群眾藝術館累計推出230個原創藝術培訓短視頻,聘請73位當地文化名人入選“安康市全民藝術普及師資庫”,新增20家社會藝培機構成為“藝安康·全民藝術普及”培訓基地,服務在校學生37萬人次,建成“安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庫”,特色數字文化資源項目達25個,建成“文化安康”直播平臺,擴大藝術培訓和文化惠民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形成了濃厚的“學才藝,提素養”社會氛圍。鄉村文化活動的質量顯著提高,鎮村文藝骨干的參與度明顯增強。
四、經驗啟示
安康市群眾藝術館在全民藝術普及方面的創新具有借鑒意義。
(一)破解文明城市創建市民文化素養提升難題
安康是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城市居民的文化素養、文明習慣均有硬性指標要求。在示范區創新發展和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安康市群藝館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宗旨,通過“藝安康·全民藝術普及”工程實施提升城鄉居民文化程度和文明素養。
(二)整合市縣優秀師資參與全民藝術普及工作
安康市群眾藝術館建立全民藝術普及師資庫,將全市優秀師資資源整理利用,有效解決全民藝術普及師資不足和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人才不足等問題。
(三)調動社會力量構建全民藝術普及聯盟機制
通過社會藝培機構聯盟機制,安康市群眾藝術館調動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志愿服務,擴大全民藝術普及工作覆蓋面。
(四)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城鄉均等化
通過藝術普及數字化、網絡化服務等舉措,以及豐富多彩的文藝展演和體系化的藝術培訓、文化傳承教育,安康市群眾藝術館著力解決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不均等的突出問題,推動了全民藝術普及工作高效運行,提高了城鄉居民的文化獲得感和滿意度,有力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安康市群眾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