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拓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視察時強調,要“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客觀要求和關鍵所在。2024 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錨定率先建設農業強省目標,黑龍江省要深入學習領悟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堅持現代化大農業主攻方向,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黑龍江貢獻。

首屆中國(黑龍江)國際綠色食品和全國大豆產業博覽會上的黑龍江大豆產品精品展區(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
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在于產業興旺。隨著我國鄉村全面振興戰略深入推進,各類新技術、新要素、新業態也隨之向農村地區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可以在解放農村生產力、調整農村生產關系、優化農村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符合現階段鄉村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增長點。一是發展特色產業,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結合黑龍江省農業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打造鄉土特色品牌是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著眼地域特色和優勢產區,豐富完善特色產業專項規劃,宏觀調控特色產業的規模和分布,科學打造鄉土特色品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推進特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優鏈。促進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提升特色品牌競爭力。同時,相關執法部門應優化協同聯動機制,加大對盜用、濫用品牌等違法行為打擊力度,維護特色品牌形象。二是推動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建設鄉村旅游聚集區。積極擴大黑龍江省歷史文化輻射面,深入挖掘紅色基因、少數民族特色、非遺文化內涵,加強對黑龍江省民風民俗宣傳力度,將農業特色與文化特色有機結合,提升黑龍江省特色民俗、特色文化影響力。積極探索鄉村文旅產業與體育、教育、商業等融合新模式,大力培育生態旅游、森林康養、休閑露營、冰雪游等新業態,打造演藝娛樂、研學體驗、露營基地等新項目,延伸鄉村文旅產業融合鏈條。推進已有農家樂、采摘園等項目規范發展、提升品質、優化服務,以創意設計賦能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增強景觀設計、場景創新,突出主題特色,培育“網紅”街區、潮流鄉村、“打卡”小鎮等新場景,全力打造鄉村旅游聚集區。

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農村電商正以其獨特的優勢,助力鄉村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新華社記者魏海/攝)
農產品加工業是產業興旺的重點,也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激活鄉村多種功能、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的核心環節。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壯大可以給農村經濟注入活力,發揮其帶動者、主力軍作用,促進要素導入和產業對接,把工業化標準和服務業理念引入農業,培育鄉村產業振興的支柱力量。同時,有效引導小農戶分工分業融入農產品加工業,形成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合力。一是協同推進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立足黑龍江省實際情況,發揮比較優勢,優化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在確保糧食及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統籌協調發展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通過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實現宜初則初、宜精深則精深、能加工盡加工,構建科學系統高效的農產品加工體系。此外,建議以縣域為中心,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打造智能化、清潔化精深加工業產業集群。這樣不僅可以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域,實現就近就地轉化增值,還可以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黑龍江省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增添新動能。二是農產品加工設施改造提升。農產品加工設施改造提升是農產品加工業優化升級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農產品品質、做強“最先一公里”的基礎保障。應構建財政與金融協同聯動的支持機制,以“黑土優品”和“九珍十八品”為牽引打造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建設標準化農產品加工示范區,提升區域性預冷烘干、儲藏保鮮、鮮切包裝、精選分級等初加工設施水平,推進精深加工設備升級改造,以全鏈條優化升級帶動農業產業效益提升。三是支持農產品全產業鏈加工。學習借鑒典型農產品全產業鏈發展優秀經驗,著力圍繞大豆等農產品構建從源頭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打造全新的科技型、服務型農產品價值鏈,加大力度培育創新鏈“鏈主”企業,將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在重點領域形成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全產業鏈。
農村流通體系是城鄉生產和消費銜接的紐帶。推動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必然要求,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商品和資源要素高效流動,形成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良性循環的迫切要求,是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擴大內需釋放消費潛力的有效措施,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一是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數智技術,推動全供應鏈數據采集,確保數智化系統高效運行,優化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效率。構建智慧農貿市場追溯管理系統,推行食品安全“一品一碼”,實現產品從生產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完善智能動態監管系統,對進入市場的農產品的檢驗狀況及經營銷售進行動態跟蹤監管,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完善制度保障,制定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相關投資、運營、檢測、交易、收費規則和標準。優化稅收政策,進一步擴大農產品流通增值稅免征范圍,適當降低經銷企業所得稅率,增強商戶參與積極性。二是優化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農產品保鮮是提升農業產業穩定性和產品韌性的關鍵問題之一。應支持和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物流企業等參與構建冷鏈物流體系,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農村延伸,加快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冷鏈物流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智能化水平。支持有條件的縣級物流中心和鄉鎮運輸服務站拓展冷鏈物流服務功能,升級現有物流服務平臺,提高服務質量、擴大服務范圍、消除物流盲區,為農產品預冷保鮮、移動倉儲、低溫分揀等設施設備提供運營場所。依托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設施網絡,鼓勵運營主體與物流企業加強合作,共建共享、合作聯營、成網配套。三是促進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整合政府、企業、農戶等多方力量,深挖黑龍江省優勢稟賦、區域特色、民俗風情、文化底蘊,打造“電商直播+渠道運營+人才孵化”一體化示范基地,統籌構建主播孵化、直播帶貨、品牌設計、資源共享的全方位立體化發展模式。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應依托黑龍江省農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優勢,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復合型青年人才,充分發揮青年人才技術指導及示范引領作用,推動黑龍江省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