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體記者 姜明廣 孫靖道
走在油城大慶的街頭,經常可以看到一個獨特的“福”字,或被印刷在路燈、招貼上,或被鑲嵌在道路兩旁商家的招牌上。這個“福”字,由“平”“安”兩字以獨特的書寫和間架組合方式巧妙結合在一起而成,堪稱匠心獨具。這就是“平安福”,誕生于大慶這片石油工業熱土上,日漸浸潤時代人心,成為新時代大慶城市文化符號之一。同時,它也是大慶市在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的一項優秀成果,為新時代大慶文化繁榮增添了新載體,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造了新亮點。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民俗文化中,“福”字是一個寓意深長的文字符號,寄托著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和美好的祝愿。“福”字誕生于上古時期,幾千年來,圍繞著它衍生出很多文化載體,組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福文化。“福”字的書寫形式是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從古到今,“福”字的寫法早就超過上百種。而大慶市福文化學者、書法家呂國明創造的“平安福”,因其寓意深遠、內涵豐富,成為當代經濟價值潛力較大的“福”字之一。
2008年,北京奧運會驚艷開幕,讓全世界驚嘆,也令國人振奮。國慶節期間,呂國明在興奮之下,創作出了他心中醞釀已久的“平安福”,并將之命名為“中華盛世平安福”。為了向偉大祖國獻禮,也為了向國人傳遞“平安福”的美好寓意,呂國明決定推動“平安福”產品化、產業化。為此,他停掉了自己的生意,先后幾次變賣家產,走遍天南海北推廣“平安福”。然而,幾經周折,“平安福”的產業化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這時,一位對民俗文化頗有研究的學者的一席話點醒了呂國明:做文化產品,要有“根底”,這“根”就是它的文化傳承,這“底”就是它的文化土壤。呂國明如夢方醒,回到大慶創辦了黑龍江省盛世同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始將推廣重點轉向福文化傳播,以福文化為依托推動“平安福”產業化。自此,“平安福”由單純的創意設計產品,不斷豐富內涵、拓展外延、創新載體,逐漸嬗變為一種與大慶鄉土風情、歷史人文緊密融合的平安福文化。
2015年,“平安福”被列入大慶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中國平安福文化展示館在大慶市大同區落成。“平安福”成為新時代大慶一個全新的文化符號,逐漸風靡油城。

中國平安福文化展示館 (孫靖道/攝)
“平安福”的直接寓意是“平安是福”,同時它在字形中還融合了“和”“福”二字,囊括了中國人自古以來對生活的諸多美好祝愿,因此一經問世就被人們所喜愛。大慶市大同區率先將“平安福”融入精神文明建設,于2009 年以“盛世平安福”為主題投資興建了同福廣場,同時叫響了“福地大同”地域文化品牌。如今,同福廣場已成為大同區百姓健身休閑首選之地,人流密集。對此,呂國明介紹說,大慶油田第一口噴出油流的油井——松基三井就位于大同區,大同這片土地被人們認為是福地。“平安福”的美好寓意和它誕生的時機恰好契合了大同區委區政府塑造新時代精神、打造地域名片的需要,所以大同區很早就將“平安福”作為重點文化概念來打造,多次在各類展會上推出福文化展,并遴選“平安福”主題工藝品作為旅游紀念品和對外交流活動伴禮。
2010 年,呂國明應邀入駐大慶百湖藝術群落,并與大慶市剪紙藝術家葛濤合作創作了長14 米、寬6.2 米的“平安福”掛錢,此掛錢獲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兩項世界紀錄。2019 年,在大慶市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呂國明建立了中國平安福文化展示館。該館集中國福文化之大成,系統介紹了“福”字的歷史演變、哲學底蘊和內涵拓展,并結合大慶市歷史人文闡釋了“平安福”的美好寓意和時代意義,賦予“平安福”以鄉土文化特性,成為“平安福”產業化的重要依托。

大慶市盛世平安福愛心驛站 (孫靖道/攝)
近年來,以“平安福”為主題,盛世同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已開發出眾多產品系列。在大慶全域旅游服務體驗中心展廳內,陳列著各式“平安福”主題產品,這些產品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創意設計結合起來,兼顧文化屬性和功能屬性,覆蓋了包裝設計、手工藝品、家居飾品、車載掛飾、文創周邊等多個范圍,形成了十幾個系列,產品類型近百種。其中,大慶本地一家稻米加工企業推出的“平安福”米產品包裝引起了記者關注。據呂國明介紹,近年來,包裝市場的福文化元素大受歡迎,與百姓息息相關的米面糧油領域已經推出了眾多福文化概念產品,其中“平安福”概念表現突出,盛世同福已授權多家企業使用“平安福”概念和設計。如今,“平安福”概念包裝已經開始走向全國,使用范圍也不斷擴大,有些外地企業還推出了“平安福”酒、“平安福”干調產品等。“平安福”的商業價值正在不斷擴大,成為近年來大慶市文化產業發展的亮點。
在家居擺件、掛畫以及車載飾品方面,“平安福”產品開發已漸趨成熟。在大慶全域旅游服務體驗中心里,呂國明拿起一件車載掛飾對記者說:“平安是福,開車的人非常喜歡這個寓意,這款掛飾特別受消費者歡迎。目前的問題就是產量受限。”
“平安福”在手工飾品、文創周邊產品方面,一直堅持立足優秀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土壤,多數產品種類都堅持采用手工裁縫、編織等傳統方法制作,呂國明認為只有這樣才更能突出民俗特色和文化品格。這就導致產品成本較高、產能受限,成為市場開發面對的一個矛盾問題。
2023 年,大慶市總工會伸出援手,推動“平安福”走進社區,與大眾創業深度融合。大慶市總工會牽頭,聯合大慶市婦聯、團市委、市殘聯,共同策劃推出了“平安福”創意設計產業合作項目和“平安福”愛心基金。各單位與盛世同福公司攜手,背靠群團組織,以社區“愛心驛站”為依托,組織社區婦女、待業失業人員和殘障人士加入“平安福”手工藝生產行列。據大慶市總工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此舉一方面能促進社區群眾創業就業、提升殘障人士保障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將“平安福”的產業化發展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大慶市總工會積極推動“平安福”特色文化品牌進一步融入文旅產業發展。目前,“平安福”已走進“大慶坑烤第一村”——龍鳳區鐵東村美食一條街。在鐵東村,商戶們的牌匾和店招都鑲嵌著“平安福”,來自各地的游客在享用坑烤特色美食后,還可以選購“平安福”主題旅游紀念品,暢游“平安福”文化長廊。據鐵東村商戶介紹,“平安福”的融入讓鐵東村的特色旅游更加富于人文底蘊與鄉土特色,極大提升了游客體驗感。
在大慶市有關部門扶持和盛世同福公司的長期推廣下,“平安福”由一個單純的“福”字逐漸發展為一個新興的文化產業單元,其內涵目前仍在不斷深化拓展。“平安福”傳承中國傳統福文化,積極融入大慶地域文化和文旅產業發展,正在展現出越來越強的公共性和時代性,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作出亮眼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