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翠翠 唐青青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中紅細胞減少, 當低于正常范圍的下限則不能對組織器官充分供氧, 這將引起一系列癥狀, 甚至導致進一步的器官病變, 這一臨床綜合征被統稱為貧血。其臨床癥狀最常見乏力、頭痛、耳鳴、心率加快、呼吸困難、腹部不適等[1]。貧血情況在廣大人群中極為常見, 其誘發的機制也比較復雜, 會導致患者能量和氧供應不足、免疫力下降。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骨髓衰竭性疾病, 該病癥屬于慢性疾病,患者病程最長可達到10 年, 若在發病時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治, 其造成的死亡率較高[2]。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發病時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貧血、因中性粒細胞減少導致機體血液反復感染及血小板降低而出現黏膜出血, 女性還會出現月經量多的情況, 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臨床對于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通常使用免疫抑制劑、促造血一類的藥物, 但是臨床療效并不理想[3]。康力龍是一種蛋白質同化的類固醇類藥物, 其能夠增加機體對蛋白質的吸收, 特別適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骨質疏松、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環孢素A 是一種有效的氨基酸免疫抑制劑, 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并減少對藥物反應的抗藥性[4]。本研究的重點通過環孢素A 聯合康力龍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 分析其臨床效果, 現將研究結論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研究對象為本院2019~2022 年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90 例, 按照單偶數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5 例。對照組男22 例, 女23 例;年齡21~59 歲, 平均年齡(38.89±6.94)歲;病程2 個月~5 年, 平均病程(3.58±1.42)年。觀察組男21 例, 女24 例;年齡21~59 歲,平均年齡(39.12±6.93)歲;病程2 個月~5 年, 平均病程(3.63±1.47)年。對比兩組上述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均經骨髓病理學檢查并確診為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②自身伴有嚴重貧血以及出血的情況;③對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藥物無過敏現象;④治療依從性高。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類疾病且意識不清或有認知障礙;②患有其他血液類疾病;③患者的臨床資料不完整。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康力龍(廣西南寧百會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45020728, 規格:2 mg/片)進行治療, 3 次/d, 1~2 片/次口服;后期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適當進行減量。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再加入環孢素A(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960123, 規格:10 mg/粒)治療, 根據患者的具體體重口服用藥, 3~5 mg/kg, 后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加減。兩組患者的服藥時間均為6 個月, 期間醫護人員定期采集患者的血樣數據, 并囑咐患者3 個月檢查1 次。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常規指標 血常規指標包括血紅蛋白、中性粒細胞、血小板計數。
1.3.2 生活質量評分 使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評定,包括情感角色、健康狀況、軀體角色及社會功能等維度, 每個指標的滿分為100 分, 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5]。
1.3.3 主要癥狀積分 使用本院自制量表對患者頭暈心悸、貧血、皮膚出血、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癥狀進行評估, 各項癥狀滿分均為100 分, 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6]。
1.3.4 網織紅細胞絕對值 網織紅細胞絕對值的正常范圍為(24~84)×109/L。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納入SPSS17.0 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常規指標比較 觀察組血紅蛋白、中性粒細胞、血小板計數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常規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常規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血紅蛋白(g/L) 中性粒細胞(×109/L) 血小板計數(×109/L)觀察組 45 99.14±26.74a 2.26±1.28a 80.19±15.34a對照組 45 87.68±25.54 1.84±1.15 68.13±17.28 t 2.079 1.637 3.501 P 0.041 0.105 0.00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的情感角色評分為(93.74±1.96)分, 對照組為(81.37±1.17)分;觀察組健康狀況評分為(92.65±2.16)分, 對照組為(82.84±1.47)分;觀察組軀體角色評分為(93.98±1.79)分, 對照組為(84.13±1.58)分;觀察組社會功能評分為(94.63±2.15)分, 對照組為(85.16±2.76)分;觀察組情感角色、健康狀況、軀體角色及社會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情感角色 健康狀況 軀體角色 社會功能觀察組 45 93.74±1.96a 92.65±2.16a 93.98±1.79a 94.63±2.15a對照組 45 81.37±1.17 82.84±1.47 84.13±1.58 85.16±2.76 t 36.353 25.187 27.675 18.15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兩組患者主要癥狀積分比較 觀察組的頭暈心悸積分為(55.74±2.25)分, 對照組為(60.74±3.65)分;觀察組的貧血積分為(61.36±1.59)分, 對照組為(68.69±2.16)分;觀察組的皮膚出血積分為(72.36±2.69)分,對照組為(86.74±3.85)分;觀察組的上呼吸道感染積分為(69.36±4.36)分, 對照組為(81.26±5.67)分;觀察組頭暈心悸、貧血、皮膚出血、上呼吸道感染積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主要癥狀積分比較( ±s, 分)
表3 兩組患者主要癥狀積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頭暈心悸 貧血 皮膚出血 上呼吸道感染觀察組 45 55.74±2.25a 61.36±1.59a 72.36±2.69a 69.36±4.36a對照組 45 60.74±3.65 68.69±2.16 86.74±3.85 81.26±5.67 t 7.822 18.333 20.539 11.161 P 0.000 0.000 0.000 0.000
2.4 兩組患者的網織紅細胞絕對值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的網織紅細胞絕對值為(26.44±2.65)×109/L, 對照組為(16.23±2.68)×109/L;觀察組的網織紅細胞絕對值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8.172,P=0.000<0.05)。
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起病緩慢, 以貧血為主要臨床表現, 出血多限于皮膚黏膜。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各種因素, 包括食物、毒素、輻射、病毒感染等所導致的骨髓及造血機能發育不完全引起的一類綜合疾病。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大多是全血細胞數降低, 并伴隨著大量出血、病毒感染等,隨著疾病的進展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血液是人體運送營養的中間物質, 其能夠利用血紅蛋白對機體各器官、組織、細胞等進行氧氣供給, 由此才能保證人體的正常工作。血液是由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等組成, 其大多是通過骨髓形成, 若骨髓造血功能發生障礙所致的貧血即為再生障礙性貧血[7]。
臨床上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多選用康力龍和環孢素A 兩種藥物進行治療, 但一般單用療效不理想, 兩種藥物聯合可有效增強治療效果, 改善患者的預后, 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環孢素A 是一種免疫抑制劑,對于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預防及治療有效, 因為其不僅能夠調節T 細胞亞群的數量, 同時能夠抑制T 細胞上白細胞介素受體的表達, 進而能夠適當調節造血功能[8,9]。康力龍是一種合成雄激素類似物, 可通過刺激骨髓中的干細胞增殖和分化, 從而促進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生成, 改善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的情況;同時, 康力龍具有抗免疫特性, 可通過抑制免疫反應減少自身免疫攻擊造成的損害, 減輕患者的造血細胞受損程度[10-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血紅蛋白、中性粒細胞、血小板計數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康力龍和環孢素A 聯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常規指標。觀察組情感角色、健康狀況、軀體角色及社會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康力龍和環孢素A 聯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觀察組頭暈心悸、貧血、皮膚出血、上呼吸道感染積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康力龍和環孢素A 聯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觀察組的網織紅細胞絕對值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康力龍和環孢素A 聯合可以有效提高網織紅細胞的活躍度。
綜上所述, 康力龍和環孢素A 聯合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 可以有效提高血紅蛋白、中性粒細胞、血小板計數等血常規指標及網織紅細胞活躍度,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 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