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龍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關節炎癥為主要特征, 常累及全身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疾病以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和功能障礙為主要癥狀,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盡管已經有多種治療方法可供選擇, 但仍然有不少患者對常規治療反應不佳或存在明顯的副作用。中醫藥作為一種傳統治療方法,具有獨特的優勢。獨活寄生湯是一種常用中藥處方,具有活血止痛、調和氣血的作用[2]。溫針灸是一種在傳統針灸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治療方法, 通過針刺激結合溫熱作用, 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增加關節灌注,達到活血化瘀、通經絡的效果[3]。雖然獨活寄生湯配合溫針灸在臨床應用中得到一定的推廣, 但其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仍需進一步研究和分析。因此,本研究旨在評估獨活寄生湯配合溫針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 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基于此, 本次研究以82 例患者為例, 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3 年1~6 月本院收治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82 例, 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1 例。對照組, 男性21 例、女性20 例;年齡37~75 歲、平均年齡(56.00±7.33)歲;觀察組, 男性22 例、女性19 例, 年齡36~76 歲、平均年齡(56.00±7.6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可比較。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均在30~80 歲;②患者及家屬簽署文件, 表示自愿參與研究;③臨床資料完整且真實;④患者對治療藥物無過敏史。排除標準:①存在認知或者精神方面障礙;②無法有效配合治療;③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治療。患者使用甲氨蝶呤片(湖南正清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83205) 口 服, 7.5 mg/ 次, 1 次/ 周;雙 氯 芬酸鈉緩釋膠囊(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03219)口服, 50 mg/次, 3 次/d。連續治療3 個月。
1.2.2 觀察組 使用獨活寄生湯配合溫針灸治療。①獨活寄生湯:組方包括:15 g 桑寄生, 10 g 人參,6 g 細辛, 7 g 防風, 10 g 獨活, 6 g 牛膝, 5 g 肉桂, 5 g甘草, 8 g 川芎, 8 g 白芍, 5 g 秦艽, 8 g 杜仲, 8 g 當歸。疼痛嚴重者, 可加入5 g 鱉蟲, 5 g 乳香及5 g 制川烏;腎虛患者, 可加入5 g 白術, 5 g 砂仁;寒重患者, 可加入5 g 附子。將藥材通過水煎, 1 劑/d, 早晚分次溫服。②溫針灸:選擇主穴:命門穴、肝俞、太溪穴、曲池穴、脾俞以及腎俞;局部取穴包括指關節:選擇八邪穴;膝關節:選擇曲泉穴、膝眼穴以及陽陵泉;肘關節:選擇曲澤穴、曲池穴;腕關節:選擇陽池穴、陽谷及陽溪穴;趾關節:選擇阿是穴、八風穴;肩關節:選擇肩內穴、肩俞。采用捻轉提插補法對患者進行快速進針, 得氣后留針30 min, 并將2 cm 艾條插在針柄上并進行點燃, 對患者進行針灸, 以患者出現溫熱感為宜。1 次/d, 5 次/周。連續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癥狀變化 治療前后進行記錄, 包括關節腫脹數目、關節壓痛數目以及晨僵時間。
1.3.2 炎癥因子水平 包括CRP、IL-1、IL-6 及TNF-α, 分別在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 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 通過離心處理(保持3000 r/min 的速度進行10 min 離心), 再完成相關上述指標檢測, 統計結果并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6.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組間行獨立樣本t 檢驗, 組內行配對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組間行χ2檢驗。P<0.05 被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變化對比 治療前, 兩組關節腫脹數目、關節壓痛數目、晨僵時間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關節腫脹數目、關節壓痛數目少于治療前, 晨僵時間短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關節腫脹數目、關節壓痛數目少于對照組, 晨僵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變化對比( ±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變化對比( ±s)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 bP<0.05
組別 例數 關節腫脹數目(個) 關節壓痛數目(個) 晨僵時間(mi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1 9.72±3.18 3.12±1.24ab 11.25±2.63 5.12±2.18ab 42.29±15.15 25.44±9.11ab對照組 41 9.22±2.65 4.33±2.07a 11.44±2.83 7.23±2.88a 40.48±17.16 32.73±14.82a t 0.773 3.211 0.315 3.740 0.506 2.683 P 0.442 0.002 0.754 0.000 0.614 0.009
2.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治療前, 兩組IL-1、IL-6、TNF-α、CRP 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IL-1、IL-6、TNF-α、CRP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IL-1、IL-6、TNF-α、CRP 低于對照組, 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s)
表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s)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 bP<0.05
組別 例數 IL-1(ng/L) IL-6(ng/L) TNF-α(pg/m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1 68.72±8.21 32.55±2.76ab 46.82±3.78 16.34±5.11ab 9.92±3.52 3.83±1.16ab 38.18±17.01 9.18±2.15ab對照組 41 69.12±7.51 41.31±3.58a 47.15±3.39 23.06±1.38a 10.23±2.77 7.84±2.52a 38.64±16.62 18.36±2.41a t 0.230 12.409 0.416 8.129 0.443 9.256 0.124 18.200 P 0.819 0.000 0.678 0.000 0.659 0.000 0.902 0.000
獨活寄生湯配合溫針灸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方面具有多種作用機制, 首先, 獨活作為藥方中重要組成部分, 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關節的血液供應, 并減輕由于炎癥引起的關節疼痛[4,5]。桑寄生作為另一種重要藥物, 具有抗炎作用。桑寄生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抑制炎癥因子產生和釋放的作用, 從而減輕關節炎癥反應, 并阻斷炎癥的進一步發展。其次, 溫針灸通過針刺和溫熱的作用, 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增加關節灌注。這有助于清除關節內的代謝廢物和炎癥介質, 并提供氧分供應, 促進關節康復和修復。最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系統的異常激活導致免疫炎癥反應。獨活寄生湯與溫針灸配合應用可以調節免疫功能, 抑制免疫反應的過度激活, 從而減輕關節炎癥狀[6,7]。
通過獨活寄生湯配合溫針灸能夠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發揮優勢, 首先, 獨活寄生湯配合溫針灸能夠綜合調理患者的免疫功能, 不僅能夠緩解關節疼痛和炎癥, 還可以改善關節功能和生活質量, 提高整體健康水平。其次, 相比于常規治療方法, 獨活寄生湯配合溫針灸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時具有較低的副作用風險[8,9]。采用中藥療法和物理療法, 避免大劑量藥物的使用, 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最后, 獨活寄生湯配合溫針灸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癥狀, 可以調整劑量和穴位選擇, 提高治療效果, 并使治療更加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獨活寄生湯配合溫針灸能夠顯著減輕關節疼痛,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0,11]。通過減輕炎癥反應、促進血液循環和調節免疫功能, 減少對鎮痛藥物和糖皮質激素的需求。獨活寄生湯配合溫針灸可以增加關節的靈活性和活動度, 提高肌肉力量和關節穩定性[12,13]。患者在治療后可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減少對助行器具的依賴。獨活寄生湯配合溫針灸作為中醫藥的綜合治療方法, 能夠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多個方面進行調理, 可以減輕疼痛、緩解炎癥、改善關節功能[14,15]。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 樣本量相對較小, 可能影響結果的可靠性和推廣性;其次, 在治療期間, 患者遵循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可能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 但在本研究中并未對此進行詳細記錄和控制;此外, 療程為3 個月的治療可能無法完全展現長期療效和安全性。因此, 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加大樣本量、延長治療期限, 并結合其他評估指標, 以進一步驗證獨活寄生湯配合溫針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
綜上所述, 獨活寄生湯配合溫針灸作為中醫藥輔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 在調理關節疼痛、改善關節功能和炎癥因子水平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和應用價值。未來研究將進一步加強這種治療方法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地位, 并為患者提供更加個體化和綜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