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村振興背景下“三階遞進”模式在農民培育中的構建和應用

2024-05-29 00:00:00丁麗軍奚照壽袁華根
安徽農業科學 2024年8期

摘要 要實現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就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質農民隊伍。基于此,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創新育人體制、機制,通過構建培育資源包、開發培育模塊、固化培訓流程、建立質量保障體系等一系列做法,為鄉村振興培養“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發展生態農業對高素質農民的需求,采用“三階遞進”高素質農民培育模式進行培育,取得了較好的培育效果,形成了高素質農民培育范式,為模式的完善和進一步推廣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三階遞進;技術路線;培訓模式;取得成效

中圖分類號 G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08-0270-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8.06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Step Progressive”Model in Farmer Culti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uild and Apply

DING Li-jun, XI Zhao-shou, YUAN Hua-gen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Taizhou,Jiangsu 225300)

Abstract To achiev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ensur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effective supply of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high-quality team of farmers. Based on this, Jiangsu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has continuously innovated its educ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Through a series of measures such as constructing a cultivation resource package, developing cultivation modules, solidifying training processes, and establishing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t has cultivated a group of high-quality farmers who are “skilled i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meets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farmers, and the “three-step progressive”high-quality farmer cultivation model has been adopted for cultivation, achieving good cultivation results and forming a high-quality farmer cultivation paradigm,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further promotion of the model.

Key words Third-order progression;Technical route;Training mode;Achieve results

黨的十八大提出“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要實現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就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質農民隊伍。2012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同年農業部在全國100個縣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并印發試點工作方案,由此啟動全國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農業部《“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對培育工作進行了系統全面部署。《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明確提出: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造就更多鄉土人才。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2021年2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提出:加強農民教育培訓,深入實施現代農民培育計劃、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1-2]。這些文件的頒布和實施都為培育高素質農民指明了方向、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1 高素質農民培育需要解決的問題

“高素質農民”概念提出前,我國已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農民職業學歷教育和培訓,如“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農村實用人才百萬中專生計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礎。但與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傳統農民教育培訓沒有隊伍建設的統一目標要求,教學與生產經營脫節,與產業發展和農民需求不相適應;教學標準、課程設置等要求不明確、不規范,條件能力不足;各類農民教育培訓資源分散且缺乏廣泛參與機制。

2 “三階遞進”模式技術路線

該成果技術路線分為模式理論研究、模式試點實踐和模式推廣應用3個階段(圖1)。

2.1 模式理論研究階段

在江蘇省職業農民培育指導站的委托和指導下,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圍繞高素質農民的培育目標,在對現有農民培訓模式研究分析的基礎上,開展依托高等農業院校資源,校地協同全過程培育高素質農民新模式的研究與構建。

2.2 模式試點實踐階段

在江蘇省職業農民培育指導站的指導下,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與興化農廣校合作,遴選該市優勢產業——稻麥產業進行試點,采用“三階遞進”高素質農民培育新模式開展職業農民培育,培育過程中對培育流程、培育機制、培育方式等關鍵環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對模式進行修改完善,形成高素質農民培育范式。

2.3 模式推廣應用階段

2017年起,在江蘇省職業農民培育指導站的指導下,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依托自身承擔的部省級培訓項目、“科技入戶”“掛縣強農”等科技服務項目、各級農廣校及農業院校進行廣泛推廣應用。技術路線見圖1。

3 構建“三階遞進”培訓模式

以終身教育理念為指導,緊緊圍繞“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培育目標,分析高素質農民應具備的能力,整合學校產學研用優質資源,打造“四庫一平臺”培育資源包;打造技能培訓、學歷教育、精英培育、全程跟蹤指導“3+1”高素質農民培育模塊;固化“1332”高素質農民培育流程;建立校地合作、產教融合、培學協同“三位一體”精準培育機制,健全并完善1+“X”證書為核心的培育質量保障制度體系,整合形成了“技能培訓+學歷教育+精英培育”的“三階遞進”全過程培育高素質農民模式[3-4],見圖2。

3.1 構建“四庫一平臺”培育資源包

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將專業與產業對接,分產業設計培育項目,建成培育項目庫;依托學校學歷教育和培訓課程資源,分項目建立培育課程庫;擇優選聘校內外師資和技術能手,分課程建立培育師資庫;整合校內培訓基地、實訓基地(中心)與校外農業企業、家庭農場、田間學校,打造培育基地庫;圍繞信息化培育需求,打造遠程教學平臺。構建基于技能培訓與學歷教育協同培育理念的“四庫一平臺”高素質農民培育資源,為“三階遞進”高素質農民培育模式的實施奠定基礎。

3.2 開發“3+1”培育模塊

圍繞“三階遞進”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階段式培育特點和培育目標,開發技能培訓、學歷教育和精英培育三大教學模塊;同時圍繞全程服務理念,開發全程跟蹤服務模塊,整合形成了“3+1”高素質農民培育模塊。技能培訓模塊針對集中學習時間短的特點,設計開發以技能培訓為主、理論教學為輔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該模塊主要采取集中授課,田間教學的形式進行教學。學歷教育模塊結合農民學歷層次不高和農閑時間少的特點,開展中高職銜接教育、高職教育,開發設計以培學結合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開展教學。精英培育模塊圍繞典型學員需求,實行定制扶持方案、定制專家指導等服務,組織進修省外(境外)考察進一步拓寬眼界。全程跟蹤服務模塊主要針對培育的全天候服務特征,依托數字化教學內容及遠程教學平臺提供免費在線學習、農業技術推廣、農業信息推送服務,組織專家團隊提供在線咨詢、現場指導服務。

3.3 固化“1332”培育流程

以精準培育理念為指導,設計并固化“1332”培育流程(圖3)。“1”為確定1個目標,即通過產業需求調研,確定培育對象通過培育應達到的素質和能力目標; “3”為實施3個精選,即精準遴選學員、精準設計課程、精準選聘師資,確保全過程精準培育;第2個“3”為進行3階段培育,即學員經過技能培訓后,在自愿的前提下,擇優錄取進行學歷教育,畢業后擇優進行精英培育,打造創業致富典型;“2”為開展2個評價,即通過開展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和學生學業水平評價,確保培育質量。

3.4 建立“三位一體”高素質農民培育機制

為提高培育效果,模式建立了校地合作、產教融合、培學協同“三位一體”培育機制。校地合作機制包括合作溝通協調、合作監督評價和合作教育教學。合作溝通協調即建立校地溝通協調渠道,定期召開會議對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合作監督反饋即校地共同對培育過程進行全程監督,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整改。合作教育教學即校地雙方共同參與教學管理、授課和指導。產教融合機制包括產教融合基地建設、企業專家授課及頂崗實習、創業孵化等。制定高素質農民培育產教融合基地管理辦法,遴選優秀的校內實訓基地、示范家庭農場等建成田間學校、創業孵化基地等,依托基地創業典型、管理骨干、能工巧匠進行示范教學,開展實踐教學、頂崗實習和創業孵化。培學協同機制包括學分置換和學分認定,學員在學歷教育期間可通過參加培訓所獲得的學時證明換算相應課程的學分,同時學員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的榮譽、獎勵;創辦的農業企業、合作社等均可認定一定的學分,有效解決農學矛盾問題[5-6]。

3.5 健全1+“X”證書為核心的培育質量保障體系

為保障培育質量,模式構建了基于1+“X”證書為核心的高素質農民培育質量保障制度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1+“X”證書、校地雙元評價制度、教師教學水平評價制度和學員學業水平評價制度。1+“X”證書制度即學員在3個學習階段,在獲得1種規定獲得的證書(技能培訓階段、學歷教育、精英培育階段分別獲得合格證書、畢業證書和認定證書)的基礎上,還積極組織學員參加技能鑒定、職業技能比賽及創新創業大賽等,獲取不少于1種的其他證書[7]。校地雙元評價制度即校地雙方建立領導小組對培育過程進行全程監督,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研討解決和反饋,督促整改;制定“校地雙班主任”等制度,對影響培育質量的各環節關鍵點進行嚴格管理,嚴把質量關。教師教學水平評價制度和學員學業水平評價制度即制定《培育師資管理辦法》《學生學業水平評價辦法》等制度,組織對授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員的學業水平進行考核和評價[8]。

4 打造培育典型案例

2015年,在江蘇省職業農民培育指導站的指導下,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與興化農廣校合作,圍繞當地打造“興化大米”“興化面粉”等名優產品,發展生態農業對高素質農民的需求,采用“三階遞進”高素質農民培育模式進行培育,取得了較好的培育效果,形成了高素質農民培育范式,為模式的完善和進一步推廣奠定了基礎。

4.1 緊密對接產業需求,精準制定培育方案

根據精準培育的原則和要求,校地雙方共同制定稻麥產業“三階遞進”高素質農民組織專家對方案,并進行論證優化。該方案在對興化稻麥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進行調研、研究確立培育的素質目標和能力目標的基礎上,構建了包含10門培訓課程、22門學歷課程、15門精英培育課程的“稻麥種植技術培訓課程+高職農村經濟管理專業學歷課程+精英農場主培育課程”的課程體系,明確專業課程“學分置換”和“學分認定”辦法。圍繞教學需要,選聘專家教授、鄉土人才和技能骨干80人組建師資團隊和跟蹤指導團隊;開發教學講義20本和數字化教學資源40件。遴選校內外優秀的實訓基地和具備實踐教學條件的示范家庭農場15家建設田間學校,進行田間教學和頂崗實訓。

4.2 規范實施“三階遞進”培育過程

第一階段依托農業農村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以技能提升為目標,遴選 120名興化稻麥家庭農場主、種植大戶等組成“興化市生產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班”,開展為期8天的專家授課、觀摩實踐、技能鑒定等,經過考核,120名學員獲得培訓合格證書,112名學院考取初級職業技能鑒定證書。

第二階段在自愿報名的基礎上,以經營管理能力提升為目標,從合格學員中遴選80名組建“興化家庭農場主農村經濟管理大專班”,采用集中面試、在線學習、“學分置換”“學分認定”等途徑進行培養,期間組織學員參加更高等級的技能鑒定、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67名學員獲得畢業證書,89人次獲取中級職業技能證書等相關證書。

第三階段遴選陳誠等8名優秀學員進行精英培育,為其定制專家團隊提供免費指導,組織到省內外示范基地進行現場教學和參加國家、省產品推介活動、技術論壇,優先向其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培育其成為地方致富典型。

全程跟蹤階段,組織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認定,依托學校科技服務團隊和鄉土專家、技術能人組建20人的“興化稻麥產業跟蹤服務團隊”,對學員進行全程跟蹤指導,依托學校遠程教學平臺新政策、新知識、新技術和在線開放課程,終身免費向學員開放。

4.3 人才培育助推興化稻麥產業提升發展

通過系統培育和典型帶動,興化稻麥產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有了明顯提升。2016年以來,興化18家成為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5個農產品榮獲縣級以上知名商標,80個學員的農產品獲得了有機農產品和綠色農產品稱號,6名學員獲得“興化市優秀職業農民”等縣市表彰。通過系統學習,明顯增強了其帶頭致富、帶領致富的“雙帶作用”,學員通過“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富”成功帶動周邊農業快速發展,有力推動了興化農業的現代化。2019年興化市稻麥產業同比2016年提升18%,農業產業現代化水平提升37%,農民可支配收入同比提升30%。

5 “三階遞進”培育模式推廣措施

5.1 依托項目,構建“校地合作”推廣體系

2017年,在江蘇職業農民培育指導站的推動下,以省內農業高等院校牽頭和地方農廣校合作,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項目、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培訓項目、涉農大學生培訓項目及“科技入戶”“掛縣強農”等科技服務“三農”項目為支撐,構建“校地合作”推廣體系在全省廣泛推廣(圖4)。

5.2 多措并舉,增強推廣應用效果

首先,依托全省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江蘇省職業農民培育指導站通過工作會議部署,下發實施方案,重點推介“三階遞進”貫通培育高素質農民模式。其次,通過全國性會議、論壇等活動進行推介。2018年4月,江蘇省職業農民培育指導站站長周軍將“中高職銜接培育高素質農民模式”作為江蘇創新經驗在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會議上進行典型交流;2019年10月,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何正東在第二屆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發展論壇上做《加強校地融合 培育“雙高”農民》的專題發言,介紹了農民中高職銜接教育的創新實踐經驗,受到與會者的廣泛關注。第三,通過各類媒體進行宣介推廣。2017年以來,項目組成員在《農民日報》《新華日報》等多家省級以上媒體發表相關文章30余篇,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相關論文19篇,報道該模式的做法與成效。如《農民日報》刊發《愛農助農興農全力助推“鄉村振興”》;《中國教育報》刊發《江蘇牧院:產教科融合培養鄉村振興卓越人才》《中國財經報》報道《江蘇:探索農民職業教育路徑》;《新華日報》先后報道《江蘇牧院:打造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黃埔”》《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技能與職業教育協同發力創新培育模式打造‘雙高’農民》《江蘇牧院:“三三三”貫通培育高素質農民》《構建教育培訓全體系,培養高素質農民》《江蘇牧院:雙創培育新農人,逐夢鄉村助振興》《傾心培育“領頭雁”、鄉村振興譜新篇》6篇文章;《中國高校之窗》刊發《江蘇農牧職業學院將為昆山培育更多新型職業農民》;《江蘇農業信息》刊發《校地融合,培育雙高農民》等,有力助推了模式的推廣。

6 取得成效

6.1 打造了一條江蘇特色的高素質農民培育新路徑

聚焦高素質農民素質和能力要求,創新設計了課程互接、學分互認、農學互融,將職業培訓與中高職銜接學歷教育進行有機融合,有效解決了農民能夠學、愿意學、持續學的問題,提高了培育供給與農民需求的匹配度[9]。通過打造職業技能培訓、系統職業教育、精英鍛造培育“三階遞進”培育路徑,實現了農民教育培訓的統一性、整體性、全程性和系統性,提高了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需求的鍥合度[10]。通過校地、校校、校企深度合作,突破了傳統院校圍墻式辦學模式,提升了培育質量和效果。形成了滿足農民成長需求、符合農民學習特點和規律的高素質農民“能力+學歷”雙提升有效模式,為全國高素質農民培育提供了江蘇智慧。該項目主要成果“農民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案例”“農民職業教育和農民職業培訓銜接案例”“農民高等學歷教育案例”被農業農村部推介為2019年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發展典型案例。

6.2 構建農民終身教育培訓新機制

6.2.1 增強了農民教育培訓的針對性。通過“學分互換”方式,創新“雙高”農民培養。模式推廣過程中,充分考慮農民學員農學矛盾問題突出、生產實踐時間較長、經歷豐富的實際,制定了專業培訓學時換算學歷課程學分辦法,每15個學時換算1個學分,但換算的學分不能超過該課程總學分的30%。學分互認互換極大地增強了農民學員學習的自信心、調動了農民學習積極性,更好地體現了農民教育培訓的特點。同時依托高校“網絡學習中心”、騰訊課堂等網絡手段架起“空中課堂”。學員利用中國大學MOOC、國家級在線開放課程、省級在線開放課程、專業教學資源庫等資源免費進行自主學習。“學分互換”“空中課堂”方便農民隨時隨地的學習,有效解決了學員的農學矛盾,增強了學員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升了技術推廣的實時性。

6.2.2 增強了農民教育培訓的實效性。根據地方產業的發展需求和培育對象特點,開展分產業、分層次、分類培育,突出培育的實效性。一般性農業從業人員的農業技術普及型培訓按照“就近就地”原則在當地進行;現代青年農場主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一般集中至高校進行系統培育。在培訓內容設計上,按照產業發展特色和農民需求制定培訓菜單,采取“農民點菜、技術人員掌勺”的方式,突出培育的針對性[11-13]。2018年,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與東臺市農廣校聯合舉辦園藝班,招生83人。通過系統教育、培訓,這批學員中已有13人創辦了家庭農場、6人創辦了農業合作社、13人成為糧油種植專業大戶、2人創辦了農業企業、1人被評為優秀職業農民。2019年,以“東臺班”為模板的昆山班、濱海班、漣水班、淮安班等陸續開班。目前累計開設中高職銜接培養班31個,錄取農民大學生2 196名。量身打造、重點培育的“東臺班”培養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學習強國》《泰州電視臺》《江蘇教育報》等媒體也相繼進行了報道。

6.2.3 搭建了農民教育培訓的新平臺。模式實現了中高職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的有機銜接,提升了農廣校體系整體辦學層次,優化了辦學形式,同時有效滿足了農民高職學習需求。實現了“精英寶塔式教育”向公平化教育轉變,讓農民有更多機會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14-15]。模式平臺的出現加速了優質教育培訓資源向農業、農村的延伸,進一步豐富了面向農民、具有針對性的、完善的農村教育培訓體系,拓展了農民教育培訓的途徑,提升了農民教育培訓的層次。

6.3 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農民成功典型

“三階遞進”高素質農民培育模式的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效果,為當地的鄉村振興培養了一批致富帶頭人和領頭雁。泗洪沃德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潘裴原是該校2015級青年農場主學員,從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學習后,開展稻蝦共育技術革新,互聯網+產品營銷理念革命,其農場年產值達5 000萬元,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勞動模范”。東臺“西瓜大王”吳劍是該校首屆“中高職銜接班”學員,2018年起經過系統學習后,專業知識和經營能力不斷提高,其聯合當地果蔬種植戶成立專業合作社,成功申報“滄之戀”商標品牌,帶動周圍1 000多戶農民開展現代農業種植,為當地農民的增產增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許玉鳳是該校2019級“中高職銜接班”農民大學生,在校期間經過專家講座、實踐教學、跟蹤指導,逐漸摸索出一套無抗生態蝦蟹混養技術,成蟹品質在當地名列前茅,其打造“沁旨庭”品牌,借助電商平臺,實現年銷售額300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養蟹專家。許玉鳳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還充分發揮“頭雁”作用,指導、幫助周邊農戶,使昆山河蟹養殖技術的整體水平得到較大地提升,被評為“昆山市新型職業農民鄉土專家”“蘇州市最美巾幗奮斗者”“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新秀”。

參考文獻

[1] 奚照壽,丁麗軍,袁華根,等.鄉村振興背景下高素質農民“三能力四模塊”培育模式創新實踐: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21,49(14):1-5.

[2] 袁華根,丁麗軍,蔣平,等.高素質農民培育的“三能力四模塊”模式構建: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職教通訊,2021,36(3):83-89.

[3] 陳文玲,奚照壽,錢小莉.“中高職銜接”結碩果[J].現代職業教育,2019(36):96-97.

[4] 劉爭,奚照壽.江蘇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研究: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0):270-272,275.

[5] 楊郁松,奚照壽,錢小莉,等.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筑牢鄉村振興之基:江蘇省東臺市試行農民中高職銜接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農民科技培訓,2019(4):19-21.

[6] 傅饒,袁華根.鄉村振興視角下高素質農民培育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24):244-246.

[7] 劉小更,奚照壽.規范建設農民田間學校 助力培育高素質農民[J].農民科技培訓,2020(7):25-28.

[8] 劉小更.農牧類高職教育和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制研究[J].黑龍江糧食,2021(9):64-65.

[9]楊郁松.健全農教體制機制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J].鄉村科技,2018(26):31-32,34.

[10] 袁華根,傅饒,劉小更,等.現階段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職業教育,2016(27):180-181.

[11] 耿重,奚照壽,袁華根,等.創新創業教育視角下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3):5-7.

[12] 劉爭,奚照壽.江蘇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情況調查[J].科教文匯,2019(29):187-188.

[13] 黃黎容.逐夢·筑夢·圓夢:讓農民中高職銜接教育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時代推手[J].科數導刊,2019(32):10-11.

[14] 戴建華,奚照壽,袁華根,等.技能培訓與職業教育協同培育高素質農民的創新與實踐: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農民科技培訓,2021(8):32-34.

[15] 劉爭,袁華根,袁宏峰.三方聯動構建農民教育培訓體系[J].農民科技培訓,2021(1):10-13.

基金項目 2019年度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2019JSJG361)。

作者簡介 丁麗軍(1980—),男,江蘇海安人,副教授,碩士,從事成人教育培訓及獸醫臨床教學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5-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中国精品自拍| 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91|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一级色| 亚洲小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福利一区在线|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亚洲欧洲综合| 久久综合色88|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熟女日韩精品2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69视频国产|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www.狠狠| www亚洲天堂| 狠狠操夜夜爽| 99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91亚洲国产视频|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亚洲人妖在线|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国产精品v欧美| 99热亚洲精品6码|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欧美在线免费| 色香蕉影院|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亚洲激情区|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成人精品区|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久热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在线无码九区| 天堂网国产|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污视频日本|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国产麻豆另类AV| 色网站在线视频|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视频网|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