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視域下的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學校在教育過程中一起參與,互相合作,共同育人的教育模式。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家校共育的概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教育環境。家校共育的實踐可以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為家校共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撐。由此可見,家校共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勢在必行。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孩子成長中兩個不可或缺的環節,二者間存在獨立性與分割性。家校協同育人,可以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優勢互補和有效融合,讓孩子在家庭和學校中獲得更為全面的教育和培養。本文探討家校共育的概念、意義和作用等,旨在提高家庭、學校、社會對家校共育的認識和重視,為家長教育孩子和學校教育學生提供借鑒和參考,為家校共育的發展提供建議。
一、家校共育的意義和作用
(一)家校共育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家庭和學校對孩子教育的側重點不同。家庭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人格品質,而學校則注重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家校共育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發展社交技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批判性思維。
(二)家校共育有助于增強家校之間的信任與合作
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教育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的溝通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家校共育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教育體系和學校的育人模式,以便更好地幫助孩子學習和發展。同時,家校共育還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每個學生的需求和能力,進而更好地為他們提供支持和指導。
(三)家校共育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
家庭和學校都是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場所。家校共育可以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進其全面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
二、家庭在家校共育中的角色
(一)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品德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社會。家庭教育是孩子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環節。家庭應該教育孩子遵守規則,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家庭也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增強孩子的自信和獨立性
家庭應該給孩子充分的關注和支持,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愛。同時,家長也應該適當地給孩子一些自主權,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和獨立性,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加從容。
三、學校在家校共育中的角色
(一)為學生成長提供專業的教育
學校是孩子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場所,應該為孩子提供專業的教育和培訓。學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如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并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二)為家庭教育提供專業的指導
學校應該與家庭共同育人,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和幫助。學??梢圆捎眉议L會、家訪等形式,與家長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情況和需求,并為家庭提供相應的幫助和建議。同時,學校也可以組織家長參加學校開展的活動和課程,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的育人方案,為家庭教育提供參考和借鑒。
(三)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學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讓他們成為有責任心和擔當的公民。通過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育人形式,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和公益事業,讓他們學會關愛他人,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力量。
四、家校共育的實施方式
家校共育的實施方式有很多,如家長會、入戶家訪、親子活動等。這些方式可以增強家校之間的聯系和溝通,更好地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一)家長會
家長會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形式。家長可以通過參加家長會了解學校的教育情況,與教師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同時也可以在家長會中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家長可以分享教育孩子的好經驗,也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中出現的困惑。大家集思廣益,探討交流,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二)入戶家訪
學校要定期進行入戶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教師與家長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心理狀態等,同時,也可以指導家長更好地教育孩子。入戶家訪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教育方式。教師可以親身體會學生的家庭氛圍,有針對性地為家長提出建議。
(三)微信群
學校通過家長微信群,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同時也向家長宣傳學校的教育理念,以尋求家長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微信群里應該是正面、積極的信息,學生存在的問題應該單獨與家長溝通,不要在微信群里交流學生的缺點和不足。
(四)親子活動
定期開展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活動,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強化家校合作。校園開放日讓家長沉浸式體驗校園生活,讓家長與孩子同上一節課,或一起參與課外活動。
五、家校共育的挑戰與展望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家庭和學校肩負著培養下一代的重要任務。家校共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已經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發展趨勢逐漸向好。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家校共育在實踐中仍然面臨一些挑戰。
(一)家校共育面臨的挑戰
1.家庭教育的差異性。
家庭教育的差異性是影響家校共育的一個重要因素。每個家庭的文化背景、經濟條件、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各有不同,這就導致不同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目標不同。這種差異可能會導致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出現分歧,進而影響教育效果。
2.學校資源的不均衡性。
學校資源的不均衡性是影響家校共育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有些地區,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和教學資源充足,而在有些地區,則相反。教育資源不均衡會導致不同家庭的孩子對教育資源和機會的獲取存在較大差異,進而導致育人效果的差異。
(二)家校共育的發展前景
1.多元化的教育發展趨勢。
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將更加多元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將更好地結合起來,家長和教師將更多地合作,共同制定孩子的教育計劃。同時,家校共育將更加注重孩子的個性化發展,采用更加靈活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學習中更加自主、積極。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聯系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教師將會意識到家校共育的必要性,并將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來實現家校協同育人。
2.家校共育的發展策略和建議。
學校可以采取舉辦講座、提供家長手冊和分享網上資源等方式,為家長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教育體系,支持孩子的學習和發展。加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助于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和合作關系,從而,更好地支持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同時,學??梢岳矛F代教育技術,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為他們提供支持和指導。
總之,家校共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后,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家校共育的實踐效果和影響因素,探索更加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同時,加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溝通,能夠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注:本文系天津市教育學會“十四五”(2022)教育科研規劃課題“立德樹人視域下家校共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KT-[十四五]-015-2022-GH-0002)的研究成果。
(吳"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