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偉 陳一龍

去年7月開業的鹽亭首家供銷社超市
四川省鹽亭縣富驛鎮常住人口5.7萬人,全鎮60歲以上老年人0.6萬人,占全鎮常住總人數的10.5%。當前,農村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空巢化等現象突出,加之農村養老服務供給難以滿足養老服務需求,農村養老承受的壓力和面臨的挑戰愈發嚴峻。
今年以來,鹽亭縣供銷社圍繞服務“三農”根本宗旨,瞄準群眾訴求集中、社會普遍關注的老年人就餐難問題,以辦好供銷“小食堂”為抓手,推動“供銷+部門+企業+協會”深度融合發展,創新舉措在富驛鎮建設供銷惠民大食堂,讓老有所養落到實處。
一是“社企”融合,建設惠民食堂。富驛鎮供銷社以供銷標識、標牌入股(占股20%),引進社會資本16萬元(占股80%),盤活企業閑置資產600平方米,標準化規劃建設富驛鎮供銷惠民大食堂。
二是“民政”補助,深化讓利于民。在全面調查研究基礎上,按照“食堂定價比市場價便宜一半”標準,制定食堂早茶5元、午餐12元、品茶3元、棋牌5元,通票15元/天的收費標準。同時,縣民政局將該食堂作為“老年助餐點”,給予60歲以上老人3元/人/天就餐補助,對場鎮行動不便的老人開展送餐服務。
三是高壓監管,確保食品健康安全。針對惠民大食堂在食材采購、餐食加工等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縣供銷社壓實安全主體責任,定期開展日常管理和食品安全檢查,督促食堂嚴格把控食品質量安全,切實履行好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職責。定期組織食品安全自查,評估食品安全狀況,從食堂從業人員管理、供貨者資格審查,以及貨物查驗、生產經營過程控制、食品留樣檢查等方面,把控食品安全風險。
一是進行適老化改造,全面保障老人安全。針對服務人群的特殊性,對食堂樓梯、地面、廁所、座椅等易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進行適老化改造,方便老年人、殘疾人進出,同時爭取上級支持,幫助食堂通過購買保險分擔突發情況所造成的相關損失。
二是在食堂設立義診點,呵護老年人身體健康。對接衛健部門和富驛鎮公立醫院,在食堂設立義診點,定期為群眾提供免費的測血壓、測心率、全科檢查等健康體檢服務,并對居民的身體健康狀況、日常飲食習慣和用藥情況等體檢發現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
三是開展便民服務,讓老年人辦事方便快捷。與縣政務中心建立聯動工作機制,縣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中心負責指導富驛鎮便民服務中心梳理幫辦代辦事項目錄,編制規范的辦事指南、制定辦事流程等,同時對“食堂員工”進行便民服務專題培訓,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疊加工作落地落實。
一是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縣供銷社落實全縣主題教育安排部署,大力開展“立足崗位做貢獻”活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切實解決社區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宣講黨的創新理論。
二是講好供銷社故事,讓老年人感到親切溫暖。縣供銷社組織機關年輕干部、富驛鎮供銷退休干部等組成宣講隊,將富驛鎮供銷社的發展史、供銷社“扁擔”“背簍”精神等重溫展現,重新喚起老人對于過去人生的回憶,讓老年人對供銷社感到親切溫暖。
三是講好動人故事,爭做新時代文明人。通過邀請本人或志愿者講述鹽亭好人雷明芳、抗戰英雄盧發社、富驛鎮道德模范劉文平等奉獻社會、行善積德、感人至深的故事,宣揚正能量。
一是“以趣味競賽聯誼”。縣供銷社針對老年人的愛好,組織豐富多樣的棋牌、象棋等趣味競賽,為參與競賽的老年人準備精美小禮品,吸引老年人積極參與,在歡樂中度過時光,豐富了晚年生活。
二是“以歌會友”。食堂為熱愛唱歌的老年人開辟了交流的場地,通過“老年協會”為他們爭取活動經費,老年人嘹亮的歌聲在食堂環繞,充分展現了富驛長者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三是“以情化矛盾”。縣供銷社對接社區、縣司法部門等成立矛盾調解工作小組,由富驛鎮黨委、政府供銷分管領導擔任“鄰里話室”專項工作組組長,社區黨總支書記兼任“鄰里話室”辦公室負責人,供銷“小食堂”具體負責人兼任“鄰里話室”調解站站長,形成上下同抓、一貫到底的調解工作格局,切實營造和諧共處的養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