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刑事印證證明方法的實踐運用探析

2024-05-30 15:00:52張慶立
中國檢察官·經典案例 2024年4期

編者按:構建以證據為中心的刑事指控體系是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是“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基礎保障,是實現司法公正、人權保障的必然要求。全國檢察機關貫徹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和全國檢察長會議精神,落實最高檢相關決策部署要求,積極探索,充分踐行,牢固樹立“證據定案”理念,堅持客觀公正立場,取得階段性成效。本期專題以“構建以證據為中心的刑事犯罪指控體系”實踐探索為主題,圍繞刑事印證證明方法的實踐運用、案發證據審查規則、命案主體刑事責任證據審查及電信詐騙證據證明規則展開探討,為推進該體系構建工作盡檢察實踐之力。

摘 要:刑事印證乃司法實踐中常見的證明方法,但不宜夸大為證明模式,必須承認刑事印證并不完美。就刑事印證的程度,司法實踐中往往存在抽象印證與精細印證的不同理解,事實上,刑事印證在范圍上應采“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說”,即只要證據之間在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上能夠相一致或相契合即可。至于具體判定,則應以“定罪和法定量刑情節事實說”為標準,就酌定量刑情節事實、程序性事實等,則沒有必要強加印證。辦案中堅持刑事印證的適度化,既要反對程度上的概括印證、基礎上的形式印證等抽象印證現象,也要反對細節過度和地位過度等過度印證的不當做法。

關鍵詞:刑事印證 抽象印證 精細印證 形式印證 證明標準

“證據裁判”乃現代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堅持“證據裁判”必然要求“基于證據的指控”,即構建“以證據為中心的刑事指控體系”,而“基于證據的指控”又不可避免地涉及刑事印證證明的問題。所謂刑事印證證明即在刑事訴訟中利用不同證據內含信息內容或指向上的同一性來證明待證事實的活動。[1]司法實踐中,刑事印證證明適用廣泛,充斥刑事證明全過程,既適用于對個別證據的判斷,也適用于對綜合證據的判斷,泛化問題凸顯,乃至被稱為“刑事證明模式”。[2]然而,必須承認刑事印證證明并不完美,刑事印證證明既無法適用于所有的犯罪類型,也無法脫離自由心證成為一種獨立的證明模式。作為一種回溯性證明方法,刑事印證證明仍然是在歷史的碎片中努力拼湊過往的事實,這就意味著在具體司法辦案中,如何正確適用刑事印證,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

一、刑事印證抽象化與精細化的爭議

[案例一:李某泉故意傷害案]2002年8月8日,A省Q市Y區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李某泉等人在偵查階段均做過多次有罪供述,盡管上述有罪供述之間在參與人員、具體過程、兇器情況等方面不完全一致,且在具體過程、兇器情況、衣著特征等細節方面與被害人劉某、王某的陳述、證人證言亦有差別,但就被告人李某泉等多人現場持械毆打被害人的事實可以相互印證,尤其是在案被害人劉某、王某的陳述與證人證言等其他證據相互印證,足以認定:2001年2月27日晚11時50分許,被告人李某泉為報復被害人劉某,糾集多人駕車至縣公安醫院,持鋼管、刀具砍砸被害人劉某夫婦和王某致傷,后逃離現場。經鑒定,被害人劉某的傷情構成輕微傷,被害人王某的傷情構成輕傷。據此,判處被告人李某泉有期徒刑1年6個月,并賠償被害人王某人民幣11603.11元。后李某泉提出上訴被駁回。2019年10月18日,A省Q市中級人民法院決定再審,認為李某泉及同案人所作的有罪供述均不穩定,且在參與人員、具體過程、兇器情況等方面不能相互印證,被害人陳述、目擊證人證言與李某泉等人的供述在行兇過程、兇器情況、行兇人員體貌特征等方面多有矛盾,另有李某泉的表弟和鄰居的證言證明李某泉、同案犯郭某案發時不在案發現場,同案犯張某的妻子和同村村民的證言證明同案犯張某案發時不在案發現場,并有肖某某等多人供認本案系肖某某指使他人所為,故判決撤銷原判,宣告李某泉無罪。

[案例二:梁某雄販賣毒品案]2017年9月25日,S省G市J縣人民法院認定: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間,被告人梁某雄為牟利多次向他人販賣毒品,共計8.6克,獲利人民幣3500元,已構成販賣毒品罪,判處其有期徒刑4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同時責令退出違法所得人民幣3500元。但該判決對“在梁某雄身上和臥室內查獲的3.2克冰毒”“2017年3月被告人梁某雄在本縣普安鎮三江路暫住處樓下向母某販賣甲基苯丙胺0.2克的犯罪事實”均沒有認定,后者的理由是:在案母某證言稱在本節事實中購毒時尚未支付毒資人民幣100元,但被告人梁某雄供稱母某已通過轉賬支付毒資,二者不能相互印證,且在案無其他證據補正。判決宣告后,被告人梁某雄未上訴,S省G市J縣人民檢察院未抗訴。判決生效后,S省G市人民檢察院于2018年7月26日抗訴認為,就2017年3月被告人梁某雄在本縣普安鎮三江路暫住處樓下向母某販賣甲基苯丙胺0.2克的犯罪事實,盡管在案母某的證言和梁某雄的供述就是否給予毒資不能相互印證,但對販賣毒品的基本事實相一致,足可認定,販賣毒品并不意味著成功販賣了毒品,毒資并非販賣毒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故法院要求就給付毒資相互印證,屬于過度印證。根據司法解釋,為販賣而收購到毒品就成立販賣毒品罪的既遂。同時認為,就梁某雄身上和臥室內查獲的3.2克冰毒,亦應計入被告人梁某雄販毒的數量,合計販賣冰毒12克。2018年8月20日,S省G市中級人民法院指令G市J縣法院再審,后J縣法院采納了抗訴意見,改判被告人梁某雄有期徒刑7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同時責令退出違法所得人民幣3500元。

在案例一中,原審法院認為“被告人李某泉等人的多次有罪供述、被害人劉某和王某的陳述、證人證言就被告人李某泉等人現場持械毆打被害人的事實可以相互印證,尤其是在案被害人劉某、王某的陳述與證人證言等其他證據相互印證”,而再審法院則認為,“被告人李某泉及同案人的有罪供述在參與人員、具體過程、兇器情況等方面不能相互印證”“被害人陳述、目擊證人證言與李某泉等人的供述在行兇過程、兇器情況、行兇人員體貌特征等方面亦多有矛盾”。從案例二反映的情況看,就“2017年3月被告人梁某雄在劍閣縣普安鎮三江路暫住處樓下向母某販賣甲基苯丙胺0.2克”的指控事實,一審法院曾認為,在案母某的證言和梁某雄的供述就是否給予毒資不能相互印證,故沒有認定,但上級人民檢察院則認為,盡管就是否給予毒資二者不能相互印證,但就販賣毒品的基本事實可以相互印證,故足可認定。何以不同司法機關、不同裁判者對同一個案件的相同證據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同裁判者對刑事印證程度的認識不同。一般來說,凡是堅持抽象印證程度的做法,達成印證就相對容易,相反,凡是堅持精細印證程度的觀點,達成印證自然相對困難。那么,在具體司法辦案中,究竟應當采用抽象印證抑或精細印證呢?這并非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需要進行專題性的探討。

二、刑事印證抽象化與精細化的分析

(一)關于刑事印證抽象化的分析

在上述案例一中,一審法官將印證僅僅局限于“現場有無動手”這一抽象的概括過程,從而得出相互印證的結論,至于“具體哪些人動手、怎么動的手、事后兇器如何處置”等細節則沒有深究。相反,二審法官則更關注“現場動手的過程”等具體的細節,從而得出不能相互印證的判斷。那么對于事實細節究竟應否深究或者說對哪些事實情節應予深究呢?對此,實踐中多數意見采“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說”,主張只要證據之間在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上能夠相一致或相契合,即為相互印證,并認為要求不同證據在所有事實細節上完全重合是不可能的[3],刑事印證絕非復印或者重合,必須容忍證據之間存在合理的差異,相反,如果不同證據之間完全一致,反倒違背人們的通常認識,既不符合邏輯,也不符合經驗,難免有串通或指供之嫌。[4]實踐中,抽象印證(或可稱為概括印證)恰恰是違反了“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說”這一多數說的立場,既不審查證據之間在犯罪關鍵情節上的印證性,也不審查證據之間在核心事實細節上的印證性,而僅籠統地以概括后的所謂核心事實進行比對,從而得出是否印證的結論。可以說,抽象印證是一種粗疏型、概括型、大致化的印證,既不符合現代社會事關公民生命、自由、財產之剝奪應當慎之又慎的法治理念,也不符合刑事訴訟精細化、規范化、現代化的時代要求,還與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不相適應。更為重要的是,抽象印證往往容易導致冤假錯案,并與刑訊逼供、暴力取證、誘供指供等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的行為相牽連,故而是不可取的。

(二)關于刑事印證精細化的分析

關于“刑事印證精細化”的提法本身并沒有問題,但“精細化過度”就難免導致過度印證的問題。上述案例二中,不同司法者之間之所以結論不同,關鍵就在于對“要求就給付毒資相互印證是否屬于過度印證”的問題。S省G市J縣法院認為,販賣毒品案件中毒資屬于販賣的本質內涵,不存在沒有對價的販賣,故而屬于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既然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不能印證,自然不應認定,當然也不存在過度印證的問題。相反,S省G市人民檢察院則認為,販賣毒品案件中販賣的關鍵在于行為人的販賣行為,而不在于購買人支付毒資的行為,故毒資不屬于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即使非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不能印證,也不影響二證據之間的互相印證,故足可認定,且法院要求就毒資互相印證乃過度印證。所謂過度印證(或稱為超量印證),即要求證據之間超出必要的印證范圍進行印證。至于何為“必要的印證范圍”,則應采前述“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之說,但就哪些屬于“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卻爭議不斷。從域外的情況看,日本存在“罪體說”和“實質說”的對立,美國則存在“罪體標準”和“可信性標準”的爭論[5],而我國也有“犯罪構成客觀要件事實說”“犯罪構成要件事實說”等不同的觀點。[6]對此,我們贊成定罪和法定量刑情節事實說,即刑事印證的要求應以定罪事實、法定量刑情節事實為限,酌定量刑情節事實、程序性事實等均沒有必要強加印證。理由在于:一是刑事證明的目的在于精準定罪和量刑,刑事印證作為一種證明方法,自然應重點關注定罪事實和量刑情節事實;二是在量刑情節中,酌定量刑情節冠以“酌定”之名,便意味著法官享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權,偏重主觀性,那么以強調客觀可驗證為主的刑事印證自然不宜適用于酌定量刑情節事實的證明;三是超出了定罪和量刑情節之外的事實,由于對刑事證明目的關系不大,一味要求印證必然耗費司法資源,故不宜做印證上的要求。從實踐角度看,過度印證不僅浪費司法資源,而且有放縱犯罪之患,應加以警惕。

三、堅持刑事印證程度的適度化

(一)刑事印證適度化應當采用“核心關鍵說”

如前所述,堅持刑事印證的適度化,即就印證范圍采用“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說”(也可以簡稱為“核心關鍵說”),只要證據之間在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上能夠相一致或相契合,即為相互印證,并不要求不同證據在所有事實細節上完全重合,進一步看,就哪些屬于“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則又應以“定罪和法定量刑情節事實說”為標準,對于定罪事實、法定量刑情節事實之外的酌定量刑情節事實、程序性事實等均沒有必要強加印證。在具體辦案中,堅持刑事印證適度化,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著力:

首先,防止印證的抽象化。必須在證據審查過程中堅持“抓細節”與“抓關鍵”并舉的思路,一方面,反對抽象印證,就是要抓具象、抓細節,要學會從證據細節入手比對證據之間的異同,從而得出證據內容或指向是否一致的結論。如案例一中被告人、同案犯、被害人、證人對現場行兇過程的描述就是核心事實細節。另一方面,反對概括印證,就是要抓具體、抓關鍵,一個案件事實除核心事實外,還存在眾多細節,在眾多細節中應當抓住關鍵細節進行比對,再如案例一中兇器情況就是關鍵細節,而車輛的情況就非關鍵細節。

其次,防止印證的過度化。一是容忍證據之間的合理差異。不同的人由于自身感受不同、記憶力不同、作證時點不同等,出具完全一致證言的可能性較小,相反,證言之間就某些細節做出差別陳述的可能性較大,這是符合人們認識規律的,也是合理的。正是從這個角度上說,對實踐中高度雷同的陳述保持適度警惕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對證據之間“非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的差異,既不能強求印證,也不能以此為由推卸責任,而應根據單個證據確實可靠性的判斷加以認定。三是對證據之間“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的差異,則需要通過證據補強,為矛盾點做出合理解釋,進而正確認定案件事實。[7]

(二)刑事印證適度化必須防止“印證形式化”

具體辦案中,刑事印證抽象化既有程度上的概括印證問題,也有基礎上的形式印證問題,前者屬于印證的精細化程度不夠,后者則用于印證的證據真實性不足,總體看都屬于粗疏型的印證。正如有觀點所言,刑事印證證明偏重“證據之間是否相互印證”,而忽視“對單個證據的獨立審查”[8],從而容易導致虛假印證(也可稱為形式印證)。作為一種常見的證明方法,刑事印證的理論基礎乃“概率疊加”,形式上的前提即“非同一來源”[9],實質上的前提即“單個證據必須確實可靠”,可以說,單個證據的確實可靠是刑事印證發揮證明作用、達成證明目的的前提之前提、基礎之基礎。如果用于印證的證據本身是不可靠的,那么即使證據之間可以相互印證,也不能得出真實的結論,相反,此時印證程度越高,反而偏離真相的程度越大,這便是所謂虛假印證的問題。[10]實踐中,虛假印證的危害尤甚,極易導致證明結論偏離客觀真相,造成冤假錯案,既使無辜者蒙冤,又使真兇難以得到及時懲治,放縱了犯罪,還可能加劇機械司法,不利于樹立公正、高效的司法權威。司法實踐中,要防止虛假印證,就必須重視對單個證據的審查,尤其是對證據真實性的審查,辦案中比較容易犯的錯誤即將證據之間相互印證作為證據真實性審查的唯一方法,從而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擴張了刑事印證的適用領域。事實上,傳統的刑事印證并不適用于或者不主要用于單個證據的審查,而是用于證據的綜合審查判斷[11],這就意味著對單個證據的審查判斷至少不應主要依賴刑事印證,而可以采用更加多元的方法加以審查判斷。一方面,針對言詞證據,可以通過陳述者的一貫品行、陳述時的情態、陳述內容中不同細節的吻合程度、多次陳述中的前后一致性等判斷其真實性。如某案件中證人本身是一名品行良好的法官,作證時神情自然,陳述的內容在時間、地點、過程等方面都符合邏輯和經驗,且多次核實陳述均一致,便可確認其真實性,反之,則真實性存疑。另一方面,針對實物證據,則可以通過證據來源的可靠性程度、載體的可靠性程度、取證過程的規范化程度、證據保存的規范化程度等方面判斷其真實性。如對被害人提供的無法與原始記錄核對的打印版微信聊天記錄,考慮到被害人與案件存在直接利害關系、微信聊天記錄本身又可以部分刪除或偽造,且沒有經過有關機關的調取比對程序,確實存在失真的風險,故在司法辦案中應當慎重處理,不應直接作為定案的根據。

(三)刑事印證適度化必須防止“印證標準化”

司法實踐中,刑事印證過度化的問題不僅體現在印證的細節上,而且體現在印證的地位上,因此,正確運用刑事印證,還必須防止“印證標準化”的問題。[12]所謂印證證明的標準化,即擴大印證證明在刑事證明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將“證據相互印證”直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從而充當了“證明標準”的角色。其直接危害不僅在于降低了辦案質量,容易導致冤假錯案,同時,從更深的角度看,其將“物本邏輯”絕對化,排斥法官心證,排斥邏輯推理,排斥經驗法則的運用,從而使刑事證明活動完全被動化、形式化、機械化。對此,我們認為:首先,刑事印證證明肯定不等于證明標準,如有觀點就直接指出“刑事印證的證明標準即排除合理懷疑”[13],既然排除合理懷疑乃刑事印證的證明標準,自然不可能是刑事印證本身,這是一種當然的邏輯。而且從性質看,刑事印證乃證明方法,證明標準則為證明目標,方法不等于目標,這也是一種當然的邏輯。

其次,刑事印證證明與證明標準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中,聯系的一面表現在:一是作為證明方法,刑事印證的運用更有利于達成證明標準。二是在已經達成證明標準的情況下,證據之間往往具有內容或者指向的同一性,形成了相互印證的格局。三是在我國,刑事印證證明強調證據之間相互印證的客觀狀態,而“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也強調證據在質和量上的客觀狀態,可見,二者都強調客觀性。四是從比較研究看,刑事印證與“自由心證”相關,而證據確實充分又與“內心確信”相聯,由于“內心確信”往往形成于“自由心證”的過程,從而拉近了刑事印證與證據確實充分之間的距離。二者區別的一面表現在:一是證據之間互相印證并不意味著完成了證明任務,而證明標準的達成則意味著證明任務宣告完成。二是證據之間互相印證并不意味著案件事實已經查清,證據之間相互印證的結論還必須經受邏輯檢驗和經驗法則的檢驗,即使完成了上述檢驗,印證事實對待證事實的支持度大小仍然是必須考量的因素,但達成證明標準則意味著事實真相已經查清。三是證據之間互相印證并不要求全案證據之間都要相互印證,刑事印證既可以是基于兩個證據的印證,也可以是基于多個證據的印證,如零口供案件中關于刑事責任年齡的證據,完全可以只有公安機關出具的公民身份信息登記資料為證,但證明標準必須是基于全案證據得出的結論。四是刑事印證證明主要適用于對證據的綜合判斷,是一種輔助心證的判斷,而證明標準的實質則在于對證明責任的分配,舉證主體不能達成證明標準的,則應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

再次,證明標準不必依賴刑事印證,在一些特殊的案件中,完全可以放松印證或不求印證而達成證明標準,從而完成證明任務。就未成年人被性侵類案件而言,實踐中往往存在“一對一”的證據困境,如強求印證,可能不利于打擊犯罪。建議在具體辦案過程中,一方面,堅持從“被害人陳述是否真實、其他證據能否補強”的角度,判斷證據是否達到了“確實、充分”的標準。同時,未成年人被性侵后往往會告訴家長、老師或者親友,并由后者帶至公安機關報案,而家長、老師、親友既與被害人存在密切關系,其證言又系傳來證據,實踐中往往難以被采納,但考慮到此類案件發生過程的特殊機理,建議適時規定:此類案件中傳來證據查證屬實的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14]另一方面,可探索開展不依賴刑事印證的證明方法,而是從一般經驗法則、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特殊經驗法則、未成年人處于弱勢地位的背景知識等進行最佳解釋推理,構建“確定—排除假說”的證明體系,從而真正在印證之外尋求此類案件的破解之道。[15]

當前,刑事印證證明不僅是司法實踐中常見的證明方法,甚至被夸大為當代中國刑事訴訟的“證明模式”,然而,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的角度觀察,刑事印證證明都并非完美無瑕。司法實踐中,作為一種刑事證明方法,刑事印證究竟應當達到何種程度方謂達成印證,往往存在抽象印證與精細印證的不同理解。事實上,由于抽象印證容易忽略細節,而精細印證又容易導致過度印證,二者都容易誘發冤假錯案,故應堅持刑事印證的適度化。一方面,就印證范圍應采“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說”,只要證據之間在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上能夠相一致或相契合,即為相互印證,并不要求不同證據在所有事實細節上完全重合。另一方面,就“核心事實和關鍵情節”的判定,則又應以“定罪和法定量刑情節事實說”為標準,對于定罪事實、法定量刑情節事實之外的酌定量刑情節事實、程序性事實等,則沒有必要強加印證。具體到辦案中,堅持刑事印證的適度化,就必須反對刑事印證的抽象化,既要反對程度上的概括印證,也要反對基礎上的形式印證,同時,堅持刑事印證的適度化,還必須反對刑事印證的過度化,既包括印證細節上的過度化,也包括印證地位上的過度化。

*本文為最高人民檢察院2023年度檢察應用理論研究課題“賭博犯罪的法律適用問題”(GJ2023D24)、國家檢察官學院2023年度科研基金資助項目“重塑檢察偵查體系全面提升檢察偵查權能”(GJY2023D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副主任、四級高級檢察官,上海市青年法學法律人才[201620]

[1] 參見張慶立:《新時期刑事印證證明的誤解與澄清》,《遼寧警察學院學報》2024年第1期。

[2] 參見龍宗智:《印證與自由心證——我國刑事訴訟證明模式》,《法學》2004年第2期。

[3] 參見鐘明曦:《偵查中的印證證明模式:傳導流程、實踐影響與因應之策 ——從一起故意殺人積案談起》,《湖南警察學院學報》2018年第6期。

[4] 參見王靜:《刑事證明中的“印證”限度探析》,《司法警官職業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

[5] 參見王宇坤:《口供印證的類型化研究——基于我國刑事審判實踐的思考》,《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20年第1期。

[6] 參見呂青:《論相互印證——我國刑事訴訟證明模式的現實路徑》,《山東審判》2008年第2期。

[7] 參見楊建文、張向東:《印證規則與刑事錯案預防》,《法律適用》2013年第6期。

[8] 參見朱德宏:《刑事證據相互印證的實踐形態解析》,《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9] 參見栗崢:《印證的證明原理與理論塑造》,《中國法學》2019年第1期。

[10] 參見張慶立:《刑事印證證明的實踐反思與規范展開》,《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23年第6期。

[11] 參見魏曉娜:《為客觀真實辯護》,《法學家》2024年第2期。

[12] 參見張慶立:《新時期再論刑事公訴證明標準的重構》,《黑龍江政法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23年第2期。

[13] 參見項古、朱能立:《刑事證據印證模式下如何適用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準——以胡某職務侵占抗訴案為視角》,《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公安理論與實踐)》2017年第3期。

[14] 參見丁鈮:《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以被害人陳述為核心的證據審查運用》,《中國檢察官》2023年第20期。

[15] 參見向燕:《綜合型證明模式: 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證明邏輯》,《中國刑事法雜志》2021年第5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国产成人1024精品|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资源在线|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国产系列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视频无码|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亚洲不卡影院|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午夜a视频|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www亚洲天堂|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麻豆a级片|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日韩二区三区| 青青草久久伊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亚洲永久色|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亚洲成年人片| 欧美亚洲欧美|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啪啪啪亚洲无码|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美女被操91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另类欧美日韩| 2020极品精品国产| 久久国产乱子|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91久久夜色精品|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国产91蝌蚪窝| a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 久久成人18免费|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色网站| 国产精品30p| 伊人网址在线|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国产喷水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99久久精彩视频| 亚洲综合专区| 激情在线网| 亚洲精品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