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勇,李 玉
(甘肅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甘肅 蘭州 730030)
近年來,永昌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批示精神,緊緊圍繞甘肅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計劃目標,準確把握規模、效益、資源條件和市場供需平衡的關系,著力開發“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特色產業。聚焦傳統肉羊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培育乳肉兼用型奶綿羊,大力發展獨具特色的綿羊乳產業,推動全縣羊產業由單一的肉用為主向乳肉兼用方向發展。
永昌縣聚焦傳統產業短板弱項,針對羊肉市場價格波動大、農戶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以及肉羊產業發展不穩定等現象,依托產業化龍頭企業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從國外批量引進乳肉兼用型奶綿羊,積極開展純種繁育、雜交育種和技術推廣工作,效益顯著、特色鮮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組織領導有力。圍繞打造全國最大、世界一流的奶綿羊全產業鏈,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培育奶綿羊產業推進羊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加快培育奶綿羊產業推進羊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規劃》《永昌縣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措施,成立了永昌縣農業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高站位部署、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奶綿羊產業發展,為加快奶綿羊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二是發展模式清晰。探索形成了“輕資產發展”“聯合體發展”“擴繁場發展”等多種模式和“五統一分”(統一供種、統一管理標準、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飼草供應、統一回收羊奶、分別飼養管理)標準化養殖生產技術模式,打造形成了集研發、應用、示范推廣于一體的現代農牧業技術研發機構。通過政府引領扶持、龍頭企業示范帶動、銀行提供貸款、資金統籌使用、高等院所技術支撐等措施,為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發展根基穩固。經過多年發展,永昌縣奶綿羊核心育種群初具規模。目前,通過“政府+金融保險+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建成奶綿羊研究院1個、千只奶綿羊規模養殖場1家、百只以上奶綿羊規模養殖場8家、擴繁場(改良點)8個,奶綿羊存欄達3.5萬只,全縣規模奶畜場泌乳畜占比達43%,泌乳羊只均年產奶量在400 kg以上,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保持在100%[1]。奶綿羊新品種培育也進入了橫交固定后第三個選育世代,并獲省級部門批準新品種中試,初步形成了以核心育種場、規模示范場、農戶為主的三級奶綿羊繁育體系,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了穩固的根基。
四是技術力量雄厚。成立了國內首家奶綿羊產業研究院,特邀24名專家(包括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7個院校、3名外籍專家)組建了一支專業技能強、技術力量雄厚的奶綿羊全產業鏈專家團隊,開展奶綿羊性能測定、分子育種、高效繁殖、疫病防控等工作,奶綿羊養殖關鍵技術和管理模式在國內領先。2021年,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在線發布了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甘肅元生中新奶綿羊產業研究院組裝完成的全國首個東佛里生綿羊高質量參考基因組。這是甘肅元生中新奶綿羊產業研究院成立以來取得的第一項重要科技成果,它在分子層面為指導“乳肉”兼用綿羊新品種的選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對于完善綿羊種質資源庫、進一步實施種質資源保護、篩選組建綿羊核心育種群有著重要意義,為奶綿羊產業加快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五是品牌優勢激發。目前,“永昌綿羊生乳”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永字招牌”“元生愛特”綿羊奶分別獲“甘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甘味”企業商標品牌認證,“元生愛特”綿羊鮮奶、酸奶、乳鐵蛋白羊奶粉、綿羊奶皂、奶片等綿羊奶系列產品在蘭州、金昌等地產品體驗店供不應求,綿羊鮮乳被國內各大乳企爭先搶購,產品盈利水平不斷提高,品牌溢價能力持續提升。
當前,歐美、新西蘭等國把羊奶定位為特色優質奶品,綿羊奶更是羊奶中的頂級特色奶。綿羊奶產業在我國屬于剛起步發展的特色產業,以其特殊的營養和保健功能,被營養學界譽為“奶中之王”,在全球范圍內呈消費熱增態勢,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一是國內市場空白。據統計,全球羊奶產量為3 200萬t,而綿羊奶產量大約為1 200萬t,占比不到1/3,歐洲、亞洲和非洲的產量分別占全球的41%、40%和17%,市場占有率高達98%。目前,我國尚無大規模綿羊奶源基地,發展奶綿羊產業可填補該產業市場空白。此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發表的關于奶綿羊產業前景分析等文章中明確闡述,綿羊奶屬于優質、高端特色奶,在中國才開始進行產業化生產,市場前景極為廣闊,是增加經濟新動能的一項重要途徑。
二是乳品質量上乘。綿羊奶口感清香、蛋白含量高(達5.5%,山羊奶和牛奶中蛋白含量為3.2%)、乳脂肪優(達6.5%,而且脂肪球顆粒細小,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牛乳;山羊奶和牛奶中乳脂肪含量為3.6%)、鈣含量高(約為牛奶的1.5倍),葉酸含量是山羊奶的5倍,維生素B12含量是牛奶的2倍、山羊奶的10倍,是制作高品質酸奶、奶酪和配方奶粉的最佳材料,屬于奶品中的“特中特”。東佛里生綿羊奶中的乳糖、低乳糖、脂肪、蛋白質和酪蛋白含量可達4.45%、4.10%、6.06%、4.38%和3.23%,均顯著高于山羊奶含量。綿羊奶脂肪酸中C13:0十三酸甲酯、C16:0十六烷酸及C18:0硬脂酸甲酯含量略低于山羊奶,其他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山羊奶。
三是適宜人群廣泛。綿羊乳致敏因子低,a-S1酪蛋白和B-乳球蛋白僅為1%~3%,更適合過敏體質和乳糖不耐人群,易于吸收,其中的小分子脂肪球顆粒直徑僅為3 μm,是牛奶的1/3,更容易為小腸中的乳糜吸收;還富含中鏈脂肪酸(MCT),該脂肪酸在人體的消化過程短,不易在脂肪組織和肝組織中蓄積,不易導致肥胖;奶蛋白質結構與母乳更接近,蛋白凝塊屬于“細而軟”類別,是人體更易吸收的一類;在綿羊奶的脂肪結構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且呈乳化狀態,脂肪球小,接近人乳,更適合嬰幼兒食用。
四是發展效益顯著。從市場價格方面進行分析,目前綿羊奶價格達13~18元/kg,是山羊奶價格的2倍多、牛奶價格的3~4倍。永昌縣奶產量達2.8萬t,奶業產值達2.53億元。從市場經濟指標方面進行分析,傳統肉羊基礎母羊凈利潤為1 000~1 500元/年,乳肉兼用型奶綿羊基礎母羊凈利潤達到2 500~3 500元/年,乳肉兼用型奶綿羊較傳統肉羊多收入1 500~2 000元/年,效益實現了增長,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增加了農民的經濟來源,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水平[2]。
五是帶動效果突出。以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社會大循環“三環”相連的循環經濟體系為依托,2022年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奶綿羊全產業鏈銷售收入突破3億元,輻射帶動永昌縣4個鄉(鎮)33個村集體經濟入股分紅394萬元。通過產業扶貧入股,帶動136戶424名脫貧群眾每年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包括養殖、銷售、加工等環節,帶動了當地農村的就業增長,農戶穩定增收致富,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通過多年發展,永昌縣奶綿羊產業在增加經濟效益、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等方面已經取得明顯突破,但是產業規模小、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因素依然是產業發展的瓶頸。下一步,應緊緊抓住國家和省市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以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業為牽引,加快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體系建設,帶動產業裂變式增長,推動產業接一連二、接二連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打造奶綿羊產業發展新高地,實現農民增收、產業增值、地方增稅,助推全縣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3]。
一是加強優質奶源供應。推行“輕資產發展模式”“聯合體發展模式”和“擴繁場發展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新建標準化萬只規模奶綿羊場,通過龍頭企業示范帶動、政府引導扶持、銀行集中貸款、資金統籌使用和“五統一分”的養殖生產模式,實現奶源基地快速發展。
二是補齊產業發展鏈條。加大對國內知名乳企的引進力度,在政策、用地傾斜和金融保險上大力支持,吸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通過股份合作或第三方參股合資的方式,在永昌縣新建綿羊奶加工廠,補齊、建強、延伸產業鏈條,提升市場占有率和產品競爭力[4]。
三是健全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入股分紅、輕資產運營等產業發展合作新模式,以奶綿羊產業研究院為技術支撐,完善“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民”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組團發展、風險共擔、利益共贏”的發展格局[5]。
四是提升產品品牌價值。堅持品質為要、宣傳為先,持續加大品牌建設力度,聚力開展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甘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甘味”企業商標品牌認證工作,重點培育扶持“永字招牌”,打造“元生愛特”綿羊奶品牌等商標,促進產品盈利水平不斷提高,品牌溢價能力持續提升。
一是完善奶綿羊產業支持政策與措施。完善奶綿羊產業資金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等方面的政策,鼓勵農戶積極參與奶綿羊養殖。設立奶綿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改善養殖場設施、提高養殖技術水平,促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提高產業附加值。加強對奶綿羊產業相關企業的培育和支持,鼓勵企業提高生產工藝、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水平,開拓國內外市場,提高產品競爭力[6]。
二是加強土地資源保護利用。制定土地利用政策,明確奶綿羊養殖場的規劃布局和用地標準,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防止過度開發和浪費,保護農業用地資源。加強生態保護,推廣綠色養殖模式,加強對養殖廢棄物的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鼓勵農戶采用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保護當地生態環境,提高土地資源可利用效率。
三是健全市場監管與質量監管體系。建立健全奶綿羊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加強對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全過程的監管,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保障水平,增強消費者信心。制定嚴格的市場準入標準,加強市場監管,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市場競爭秩序良好發展。
四是加強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加強對奶綿羊產業的科技支持,鼓勵科技創新,推動奶綿羊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提高產業技術含量和科技含量。加強對奶綿羊產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人才培養體系,提高農戶養殖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創新發展。
五是重視社會責任實踐與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奶綿羊產業發展過程中,企業應當重視社會責任實踐,積極參與當地社會公益事業,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促進當地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同時,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在奶綿羊產業發展過程中科學選址,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控制養殖規模,加強廢棄物處理和污水處理,減少環境污染。此外,推廣科學養殖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產業綠色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