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惟一 王利支


地域文化是現代設計的創作源泉,地域文化的弘揚與現代設計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在對荊楚地域文化的文化基因進行抽象和提取的背景之下,進行視覺符號的轉譯應用,對于荊楚地域文化基因進行提取,探索地域文化與視覺轉譯融合意義,結合消費者的審美需求來探討視覺轉譯方法,進行視覺轉譯實踐,以此來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受眾審美、改變消費者審美觀念,使得文化與設計的融合更加簡單,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經濟高速發展使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物質需求的豐裕使得人們開始轉向精神需求的完善,因此物質本身不再成為人們選擇產品的第一需要,消費者開始更關注精神需求的滿足,這成為決定消費者做出決策的核心要素。探討設計產品背后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對于文化意義的選擇可以引導消費者形成正確的審美價值,產生良好的審美導向。為此,文章從地域文化與視覺轉譯的概念入手,將生物學概念引入文化當中,進行跨學科融合,進行荊楚地域文化地識別,探索地域文化基因提取原則與視覺轉譯方法,進行視覺轉譯實踐,為弘揚荊楚文化,提高國家軟實力和增強文化自信出一份力。
荊楚地域文化與視覺轉譯概述
作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荊楚地域文化從夏代至近代中國,再到今天,經過不斷發展和演變,給世界留下了令人震驚的文化遺產。因為荊楚地域處于大陸版圖的中心位置,因此荊楚地域文化可以算作南方的“中原”。在歷史的長河中,受到不同文化和歷史事件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發展時期和不同的內容劃分。
視覺轉譯在風格上經歷了由工藝美術、裝飾藝術到以功能為第一要義的現代主義、極簡主義風格的轉變,由寫實臨摹到抽象扁平,由繁瑣裝飾到簡潔明了的轉變,而到現代社會,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加持之下,各類設計風格都可以和諧存在,百花齊放。
荊楚地域文化的識別與提取
為了更好地進行荊楚地域文化的識別與提取,我們可以將生物學的專有名詞——基因,引入設計學科,結合形成“文化基因”的概念,學者們認為,文化基因隱藏在各個社會活動之中,文化基因的遺傳、變異、重組會導致社會活動的發展和演變。按照基因的成分來分析,可分為主體基因、附著基因、混合基因、變異基因等,按照基因形態分類等,來探討視覺轉譯的方法,以達到荊楚地域文化與現代設計的有效融合。
按地域文化基因成分分類。主體基因,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主體基因是最重要的一種基因成分,“主體”二字體現出主體基因可以決定基因的外在形式和發展演變,相當于可以代表生物最本質的特征,例如魚必須生活在水里,烏龜必須冬眠一樣,會成為生物識別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將主體基因放在地域文化中看,會對文化的細化發展有一定影響,所有文化的發展都會在主體基因的影響下,產生一種思維定勢,例如“霧都重慶”“水鄉蘇州”等,而提到荊楚地域,我們就會想到“鳳鳥文化”“千湖之省”等,這些都是進行視覺轉譯的內容之一。
附著基因,附著基因一定是依附于某種載體存在的,不能是單獨存在且發揮作用的,可以是對上文所講的主體基因的加強,雖然是附著于別的基因之上,但是也可以反映地域文化的特征。例如荊楚地域文化因發展變遷而遺留下來的物質文化遺產——編鐘、越王勾踐劍等,在這些物質文化遺產上所采用的裝飾紋樣、文物形態、造型結構等,都屬于附著基因的范疇,或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風俗神話、地方語言、特殊工藝等,也是屬于附著基因的范疇。因此附著基因是對主體基因的衍生和補充,是在主體基因發展下派生出來的另一種基因成分。
混合基因,“混合”說明并不是由一種基因組成,而是由多種文化共同組成的一種基因成分,因此混合基因不會成為某一種地域的特有,而是在地域發展變遷中,受到了不同文化、習俗、生活方式等的影響,而逐步發展成為該地域文化中的典型和代表。例如湖北各市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早餐文化,襄陽的牛肉面、武漢的熱干面等,形成了不同,但殊途同歸的特色早餐文化。因此混合基因可以維持著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和文化生態系統的平衡。
變異基因,在地域文化的發展變遷中,會受到各種或文化或環境的影響,從而產生變異,改變原有的文化特性。而這種變異也分為良性變異和惡性變異,例如荊楚地域文化受到不同文化影響而產生的其他文化,例如炎帝神農文化、長江三峽文化、現代革命文化等,這些都屬于良性變異。
按地域文化基因形態分類。按照地域文化所形成的文化遺產、建筑形態、紋樣圖案等物質形態和風俗習慣、傳統技藝等非物質形態,可以將地域文化基因分為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兩種。
顯性基因,顯性基因是指在地域文化基因形態中,能夠被直接感知的基因形態,例如個體所呈現出的形態、結構、色彩、圖案等,都屬于顯性基因的范疇。圖案基因是典型的顯性基因,能夠體現出傳統文化的視覺特征,例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傳統服飾花紋圖案,并以此為基礎創造出來的視覺符號,同時還有湖北地域建筑形態的符號化,以及荊楚文化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的視覺化,經過提煉和抽象,轉譯成可以廣泛流傳的視覺符號。色彩基因是文化基因中最“醒目”的一種基因形式,不同顏色的組合可以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每個地域文化都有屬于自己的顏色組合,例如大家熟知的敦煌色系、青綠山水色系、青橙色系等。
隱性基因,所謂“隱性基因”,指的就是一些非物質的、精神方面的因素,不僅僅有精神內涵,還有價值觀念、情感認同等,對于地域文化來講,有很深刻的民族思想在里面。隱性基因是與顯性基因相輔相成出現的,無法以直接且具體的視覺符號的形式出現。荊楚地域文化廣博豐富,有著大量的民間藝術、戲曲詩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隱性基因的發展提供了養料。同時,荊楚大地百年來經歷過的風風雨雨,也在此大地上留下了深深印記,荊楚文化中包含著革命文化、清江巴士文化等,這些荊楚文化不同的發展方向為荊楚文化的發展留下了不可忽視且無比珍貴的隱性基因。
荊楚地域文化與視覺轉譯融合策略
將地域文化基因進行提取,轉譯成設計符號,是現代設計的核心環節,也是設計師進行創意思維發散的核心環節。上文可知,地域文化基因有多種不同的類型,因此視覺轉譯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同時,即使是同一種文化基因形式,根據不同的設計分類不同的應用對象、不同的受眾、不同的審美觀念,也會采用不同的轉譯方式。因此,根據不同的基因成分和對象,可以將轉譯分為直接轉譯、再現轉譯、抽象提取、情感映射等不同的轉譯方法。
直接轉譯。直接轉譯是最簡單的轉譯方式,轉譯內容是那些可以被直接感知到的具有具體形式的基因形式,這里的直接感知,可以是能夠觸摸到的,或者是能夠因為顏色不同而進行直接識別的顯性文化基因。例如地域文化中的山川地貌、文化遺留物的形態結構、紋樣色彩等,其本身已經在消費者心里有一個具體的形象,具有明顯的指向性。因此,這種基因形式就可以采用直接轉譯的方式,對紋樣、色彩、形態等進行臨摹、借用和復制,以達到和消費者心中形象進行直接連接,實現地域文化的良好宣傳。例如圖1是黃鶴樓宣傳網站圖標,采用了將標志性建筑文化基因直接轉移的方式,提取了部分自然景觀,與武漢地標建筑和設施相結合的形式,同時采用了能代表黃鶴樓的標志性色彩,直觀地表現了武漢黃鶴樓悠久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建筑形式。
再現轉譯,再現轉譯與直接轉譯相對,而再現轉譯的轉譯內容則是隱性基因,隱性地域文化基因反映的是一個地域的價值理念、風俗習慣、人文追求等精神層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并不會直接體現,而是需要提取之后再進行轉化,從地域的外在顯性基因中進行提取。荊楚地域中,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既有一脈相承、又有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的存在,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物質載體與表現形式具有復雜性、多元性的特點,例如民間歌舞、詩詞歌賦、節日活動等制作工藝、背景內涵等,可以采用圖像摹寫、步驟再現、內涵普及等方式來再現,在經過歸納和總結之后,提取最典型的特征,選擇最佳物質載體進行視覺符號的傳達。
抽象提取,所謂“抽象”是指本身難以直接使用的圖案,這類圖案可以是荊楚地域傳統紋樣,也可以是需要簡化的結構形式,需要進行提取、簡化、變形等手法才能運用到現代設計之上。設計師們如何采用抽象提取的方法呢?最重要的是了解荊楚地域文化,了解荊楚文化的發展歷程和內涵寓意,在文化內涵的基礎之上采用不同的設計方式來進行視覺符號的轉譯應用,但視覺轉譯不能過度夸張,要保留荊楚文化特性,同時要有符合當時時代的特征。例如在各個電視臺的圖標設計中,就有非常典型的例子,如圖2湖北衛視新標識以長江為元素,以窗口為載體,寓意湖北衛視將努力成為華中地區的窗口。湖北衛視新標識以長江為核心標識元素,取材于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通過兩江交匯、跨越式動態延伸營造悠揚的意境。在色彩搭配上,藍白交融,時尚、柔美、力量感十足。隱喻長江澎湃之勢,兩江匯流,跨越發展之勢。
情感映射,“情感映射”這一轉譯方法,主要針對的是在地域文化發展中,能夠反映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態度、審美風格等的隱性文化基因,例如地域文化中的神話傳說、詩詞歌賦、山歌舞蹈等。這些文化基因不能夠直接表現出來,而是需要創作者自己進行體驗,然后通過轉化翻譯,將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氣息與現代設計手段相結合,這種轉譯方式可以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體現地域文化內涵。
荊楚地域文化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它涉及地域廣泛、遺留文化產物眾多、現存元素符號豐富、民族內涵深厚。設計師們應在現有理論和荊楚文化的引導下對荊楚地域文化進行合理提取、轉譯,并且結合當代審美觀念來進行設計,不斷地挖掘能夠表示荊楚地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及其深層意義,將生物學的概念引入文化領域,實現跨學科融合,明確荊楚文化基因的類型和具體視覺轉譯方法。將這些方法付諸行動,為提高消費者的認同和審美觀念,使得更加有利于推動荊楚文化的弘揚,實現文化自信,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出一份力。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