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上午,廣東省2024年春耕現場活動在從化舉辦。現場特設的機械化耕整地作業、機械化旱播作業、機械化栽植作業、農用無人機飛播作業、無人農場作業等五大演示區和“百千萬工程”農業科技特派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從“耕海牧漁”到“樓房養豬”,從“戈壁農業”到“無人農場”,現代設施和機械化生產極大拓展了農業生產的邊界,讓許多不可能成為可能。發展涉農領域新質生產力,不僅要有過硬技術支撐,還需厚植敢于創新、實踐運用的思維。近來火熱的“大數據”“AI算法”“模式識別”等新技術的應用,就為精準農業、科學養殖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此外,“種業振興行動”取得巨大進展:我國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品種,打破了國外對白羽肉雞種源的長期壟斷;我國科研團隊成功破譯國際關注近百年的“復粒稻遺傳密碼”,為培育高產水稻新品種提供理論基礎和新路徑……如今,越來越多科技孕育的良種播撒進土壤,創新理念的“種子”在頭腦中萌發。
小小的種子關聯著“國之大者”,關系到糧食安全。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創新,只有大力提升農業科技水平,才能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始終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求我們關注產前產中產后的農業科技研發與轉化、良種繁育與推廣、農資供應與流通、人才培養與激勵,在億畝良田上播下科技感滿滿的“良種”。
國之大者、科技創新、自立自強、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