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加快形成——產品從規模生產到個性定制,產線從勞動密集到人工智能,生產空間從工業園區到深海深地深空,科技創新不斷實現新突破,使新質生產力展示出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河北雄安新區,“5G+北斗”定位導航技術,將2萬千米高空的信號高質量引入地下12米,建設成本只是傳統技術的一半。這一支撐“地下一座城”精準管理的商業航天科技,可以推動建設“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布局,更能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浙江平湖農開區,魚菜共生系統提升養魚密度近20倍;智聯植物工廠里澆水、施肥、控溫全部依靠“智慧大腦”,畝產效率大幅提升。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向“新”而行,提“質”而上,現代農業新模式不斷出現。河南鄭州,哈工大鄭州研究院“種出”納米金剛石,最堅硬的材料有了高彈性,既可做生物皮膚,又可應用于下一代芯片。基礎材料是制造業賴以發展的基石,致力開發先進材料,發展新動能不斷積聚。
科技創新是世界百年變局的一個“關鍵變量”,我們要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搶抓機遇,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一定能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科技創新、抓住機遇、新質生產力、中國式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