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的法律困境與解決路徑

2024-05-30 21:40:00張楠馬治國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年2期

張楠 馬治國

摘要:數據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盤活數據資產價值、促進數據資產運用是當前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全面建設數字中國的主要目標。由于數據價值實現進程中受到資金與技術投入的制約,數據潛能釋放面臨瓶頸。在此背景下,數據資產證券化作為數據資產與證券融資結合的創新業態,能夠為企業激活數據資產價值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所以,一經提出便備受關注并持續傳遞新動向。目前,這一證券新模式正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有必要基于數據資源化到數據資產化再至數據資本化的三重價值演進形態,釋明其價值實現的內在理路,即是歷經初始生成數據資源到加工獲取數據資產再到實現數據資產證券化的動態實踐,體現了數據要素價值增值的“變現”之路。在此動態進程中,數據要素的獨特屬性使得數據資產證券化區別于傳統資產證券化,呈現出與新興科技尤其是區塊鏈技術的深度聯系,其技術原生特性有助于促進證券全流程的數字化重塑。通過檢視當前“數據+資本”雙要素耦合的證券新模式發展現狀,發現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存在產權規范不明、交易機制缺失、監督管理失配等諸多問題,成為激活數據資產價值的掣肘因素。鑒于此,立足兼顧金融創新與風險防控的二元目標,應從法律與技術協同作用的雙維視角進行路徑設計,對破解當前數據資產證券化實踐的現實困局予以合理化規制,即以健全產權制度、交易規范與監管規則的方式加強法律制度供給,優化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的制度環境;以推動技術運用、完善技術規范的方式增強區塊鏈技術支持,提升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的實踐效能;以目標共識、規則銜接與利益協調的協同作用機制,促進法律供給與技術賦能整體效應的發揮,從而為釋放數據資產價值潛能、推進數據資產證券化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數據資源;數據資產;證券化;區塊鏈;技術賦能

中圖分類號:D922.287;F832.51;F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5831(2024)02-0211-12

一、問題的提出

為全面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強調“釋放商業數據價值潛能”。最大限度挖掘數據資產價值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但是,數據價值的實現呈現“生產成本高、價值周期長、技術要求高”的鮮明特征,對企業資金儲備和數據要素市場金融支撐體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動“數據+資本”要素的聯動轉化成為激活數據資產價值潛能的迫切需求,而數據資產證券化作為數據資本化的重要途徑之一,能夠基于資產穩定、可預見現金流發行數據要素證券化產品,有助于提升數據資產價值、推進金融結構性創新。因此,探索數據資產證券化對促進數據資產運用,實現數據價值增值具有現實意義。近年來,國際社會持續傳遞數據資產證券化實踐新動向。美國率先開啟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且2021年數據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量達到61.7億美元[1];2022年歐盟成員國數據貨幣化價值預計達到189億歐元,較2021年提升28.3%[2];2023年7月,我國浙江省發行全國首單包含數據知識產權的證券化產品。相較于“數據+資本”要素的實踐熱潮,我國學界關于數據資產證券化的理論研究尚處起步階段,聚焦數據資產管理[3-4]、數據資產證券化的產品設計 [5-6]等問題,但關于數據資產證券化的價值演進邏輯未能盡釋。本文聚焦于“數據+資本”要素融合發展的當下景況,試圖基于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的三重價值演進形態,闡釋“數據資源—數據資產—數據資產證券化”的探索進路及困境,并結合“數據+資本”深度耦合呈現的價值機制和技術訴求,從制度供給與技術賦能的雙維視角,探尋破解數據資產證券化實踐困局的協同路徑,為“數據+資本”證券新業態實踐與決策提供有益參考。

二、實踐探索:從數據資源到數據資產證券化

釋放數據要素潛能、激活數據資產價值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內容,基于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三重演進形態的系統分析,有助于釋明“數據資源—數據資產—數據資產證券化”的實踐探索進程,發展“數據+資本”雙要素耦合的金融創新模式。

(一)數據資源化:初始生成數據資源

數據與物質、能量共同成為社會必需的三大資源[7]。數據規模呈指數級增長,企業越發重視數據的驅動作用[8]。數據資源作為企業合法收集經用戶、機器生成的數字化信息,是存儲于技術系統的原始數據。數據資源呈現存儲規模性、結構多元性、來源復雜性、技術依附性等特征,聚合了企業所有可能產生價值的數據,但若未經加工利用,其價值難以激活與體現。同時,數據資源是企業利用新興科技挖掘與分析進而產生經濟利益的必要“原料”,也是其開展商業模式創新的基礎性資源,經實質性處理后的數據資源能夠為企業帶來可觀收益。由此,數據資源作為數據價值實現的邏輯開端,關系著數據權屬、流通等內容,價值實現的權益基礎有賴于明晰數據資源的自身特性。

數據資源是技術系統持續更新迭代的派生產物,無法脫離技術而獨立存在,具有無形性、非競爭性特征。一方面,數據是無體的,其本身所承載的內容需依托于數字化系統工具加以展示與識別[9],與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深度耦合。數據資源能夠無限復制,且其價值實現并非通過物理介質的有形交付,而是有賴于技術實現數據的讀取、分析與流通,不因使用而發生有形損耗。另一方面,數據資源具有非競爭性,即便因不同目的為多人使用,也不會因此影響其他人員的使用價值,更不會降低社會總價值。其中數據資源使用的邊際成本接近為零,邊際擁擠成本為零[10]。因此,促進數據開放、流通、復用才是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的根本途徑。

(二)數據資產化:加工獲取數據資產

數據資源是企業數據價值實現的基礎前提與潛力來源,其資產化進程既是企業通過實質性處理獲取數據資產的過程,也是為數據控制者回報經濟利益的過程。資產作為經濟學概念,《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20條規定“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解讀資產的釋義,不難看出“擁有或者控制”和“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是資產的關鍵信息[11]。作為資產的下位概念,數據資產蘊含著資產的核心特征,是指“由組織合法擁有或控制的數據,以電子或其他方式記錄的結構化或非結構化數據,可進行計量或交易,能直接或間接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2]。

從定義解構,并非所有的企業數據資源都是數據資產,某項數據資源確認為數據資產須同時滿足法律屬性與經濟屬性。一方面,數據資產是由企業合法控制的數據資源。企業數據的財產權化趨勢已逐漸清晰[13]。《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以下簡稱《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以下簡稱《數據安全法》)等法律規定了企業數據保護與利用的內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數據二十條”)指明了數據產權制度構建的基本方向,為企業數據資產享有產權并促進其流通與交易提供了制度指引。同時,上海、深圳等地出臺法規,對企業合法合規取得的數據以及通過數據合法利用途徑獲取的財產性權益給予了肯定性回應,有助于激活數據資產價值和推動數據要素資本化進程。另一方面,數據資產能夠為企業帶來可觀經濟利益。1985—2020年間數據驅動型企業的市值增長明顯優于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整體指數[14]。數據有助于企業增強洞察力[15]、促進業務優化[16]、降低成本[17],不同加工處理樣態的數據資產服務于企業商業活動,既可基于初步處理的數據進行商業決策、精準營銷,如商業銀行分析客戶數據,關注業務需求[18],也可通過深度加工形成七麥數據、GrowingIO等數據產品獲得經濟收益。

(三)數據資本化:實現數據資產證券化

1.數據資產證券化的內涵界定

數據自被收集之日起,持續驅動決策進而實現商業變現成為企業面臨的新挑戰[19]。如何推動基于數據資源所獲取的相應資產,實現“變現”之目標是企業商業開發的核心內容。資本化是將數據等要素資源,以產權化、證券化等形式轉變為可流通的資本[20],數據資本化即是利用資本運營手段,實現數據資產價值“變現”的動態過程。數據資產證券化作為數據資本化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將數據資產的未來收益即期變現,設計發行可以在證券市場流通交易的證券權利憑證以滿足數據資產方的融資需要[21]。數據資產作為企業享有數據產權、合法控制的經濟資源,源于其產權的許可收入以及面向供應鏈的未來收益等都可作為數據要素證券化產品設計的基礎資產,以確保未來收益的穩定,防控系統性風險。

數據資產證券化既是我國數字經濟建設的內在要求,又是企業獲取更多經濟收益、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數字經濟是以數據為核心驅動的經濟形態,數據要素證券化產品融合數據與金融資源,通過標準化設計提高數據資產的可交易性、價值性,充分調動企業收集數據資源、生成數據資產的主動意愿,有助于促進創新資本激活數據潛能,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另一方面,數據成為企業重要的戰略資產[22],但數據資產的“變現”之路,面臨成本高、周期長、技術難等諸多問題,通過探索“數據+資本”金融創新模式,采用證券途徑匯聚投資者力量為企業融取所需資本,以未來收益補足當前數據資產收集與加工過程中的資金缺口,有利于形成數據全生命周期的良性循環。

2.可證券化數據資產的研析

縱然學界關于可證券化資產的論爭頗多,但是諸多學說的關注重點聚焦于能否產生未來可預見且具有穩定性的現金流。在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階段,結合傳統資產證券化中資產通用要求和數據資產的獨特屬性,探討可證券化數據資產的標準與要求確有其必要。

首先,可預見性。企業利用數據合理分配資源,提高整體績效[23],或者提供豐富的數據產品與服務,構建以數據要素為核心驅動的商業運作模式從而生成可預見且穩定的現金流。企業因數據資產而產生的能夠預見的未來收益是設計數據要素證券化產品的基礎。例如,2018年美國Vantage公司首次完成數據中心行業11.25億美元的證券化融資。

其次,產權狀態明晰。除可預見性標準之外,基礎資產應當權屬明確。如若數據資產權利歸屬不明,產權狀態模糊不清,不僅直接影響證券交易,也會加劇參與主體之間的信任危機。鑒于此,理清數據資產的產權狀態是推進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的前提。目前,中央與地方出臺了一系列制度,為明確企業數據產權,推動數據資產證券化實踐提供了政策依據與方向指引;同時,部分地方開展數據產權登記探索,如北京市、上海市等地開展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工作,廣東省、天津市等地推進數據資產登記工作,以加快數據產權清晰界定,推動數據資產流通交易。

最后,可轉讓性。真實銷售與破產隔離是遏制資產證券化風險的重要舉措,聚焦于數據資產證券化領域同樣如此。通過數據要素證券化產品的設計,在合同中約定未來債權發生時所產生的債權轉讓效果。數據資產的可轉讓性也已在相關交易實踐中充分驗證,例如,深圳數據交易所已開展了數據集、API、數據模型以及數據服務等多種形態的數據交易探索;又如,上海數據交易所掛牌氣象數據產品,開展了挖掘特殊領域數據潛在價值的有益嘗試。

3.推進數據資產證券化的技術訴求

數據資產自生成之初便存儲于技術系統,后續商業性開發更是與技術系統的功能、特性、范圍緊密聯系,此時,如若數據資產被孤立地從技術系統抽離并研討推動其證券化的法治規范,則是忽略了數據三重價值演進進程與技術系統運行規律深度耦合的現實需求,即是靜態地處理數據資產證券化與技術系統的關系。一方面,數據有別于傳統生產要素,價值實現與技術運行關系密切。數據資源的原始生成、數據資產的交易流轉建構于技術系統之上,數據資源之規模性依賴于技術系統的擴張,數據資產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同樣依賴技術支持。以此觀之,數據與技術關系緊密,數據資產證券化的探索進程同樣產生“鎖定效應”。另一方面,高度數字化、技術性是數據資產證券化實踐探索的顯著特征。數據資產獨特的生成加工與價值實現機制有賴于技術發展,“數據+資本”證券新模式突破了傳統物理空間,須借助科技之維構建動態的證券業務技術運作模式,從而應對數據資產證券化中交易流轉頻率快、安全保護需求強和監督管理要求高的客觀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科技為證券新模式提供技術支持的同時,區塊鏈憑借溯源機制、加密技術、去中心化的技術特征,能夠真實、透明、準確地反映數據資產證券化中的各項記錄與信息,補足了當前數據資產證券化實踐中的技術缺口,成為了推動“數據+資本”這一金融創新實踐的最關鍵技術賦能工具。

三、法律困境: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中的阻滯肇因

數據資源到數據資產再到數據資產證券化的探索進路,為企業激活數據資產價值拓展了融資渠道。目前,數據資產及其證券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尚處探索階段,面臨產權規范不明、交易機制缺失、監督管理失配等困境,阻滯數據價值實現。

(一)產權規范不明

一方面,企業數據產權法治規范尚未統一構建。目前,我國“數據二十條”等政策文件推動數據產權基礎性制度的構建,下一階段則有必要通過立法程序將政策文件轉化為實體法治規范,這一過程并非一蹴而就,既有數據產權法律規則存在“空白領域”。首先,數據產權專門性法律制度缺失。《民法典》第127條雖回應了數字中國與數字經濟建設中關于數據財產屬性亟需肯定的現實需求,但也秉持對新型生產要素的謙抑和審慎;《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通過介入數據處理環節加強行為約束,卻缺乏關于企業數據產權結構性分置的立法規則。專門性法律制度的供給遲緩難以滿足數據資產“變現”之訴求。其次,既有規范性文件內容缺乏可操作性。當前政策明確指出探索數據產權結構性分置制度,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開展細分領域的數據分類管理,但是,企業數據保護利用的規范性文件內容相對籠統、分類分級標準待進一步細化,缺乏具體可行的制度設計,在數據資產證券化實踐中適用性不足。最后,企業數據司法治理的雛形初現,但囿于既有法律制度難以實質性突破。在司法實踐中,受限于數據要素謙抑的立法理念以及數據產權法律規范的相對缺失,法院只能援引既有法律對企業數據的權屬爭議予以回應,在涉企業數據權益的反不正當競爭糾紛中探索數據產權的邊緣性確認。此外,數據資產是一種產權可界定、可交易的商品[24],在數據產權設計框架下,學界探索分類分級保護,如基礎數據和增值數據[25]、數據資源和數據產品[26],然而關于企業數據類型化及其產權設計規則暫未達成共識,待進一步深入研析,以便為數據產權法治規范設計掃清理論障礙。

另一方面,數據資產登記規則有待完善。為實現數據“資源”到“資產”、“資產”到“資本”的價值進階,數據資產登記是推進其轉變的關鍵內容。目前,國家既重視數據產權基礎制度的理論研究,也注重推動企業數據確權授權機制建設。自2016年《“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首次提及“完善數據資產登記制度”到2023年《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中強調“開展數據資產計價研究”,我國數據資產登記工作呈現“邊探索、邊規范”的特征,但關于數據資產登記的制度供給與技術支撐相對遲緩。其一,數據資產登記規則設計理念待更新。我國企業數據資產登記起源于政務數據資源體系,受到既往清單公示、目錄編制等工作方式的影響,登記效率低、周期長,資產登記工作對數據權屬證明、交易流通以及監督管理方面的功能與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其二,現階段企業數據資產登記規則存在標準不統一等問題,亟待進一步明確與完善。目前,我國數據產權登記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區域探索差異明顯,存在數據知識產權、數據資產、數據產權等不同類型的登記實踐,各地關于數據產權登記范圍、要求、內容等標準不一,可操作性不足,客觀上人為制造了限制數據資產聚合與流通的制度梗阻。其三,地方性登記平臺分散布局削弱了數據資產登記的公信力。數據資產的登記需要予以公示,以提升交易安全、降低過程風險,但是目前,數據資產登記工作呈現全國“散點式”發展態勢,由于數據法律規范供給的滯后和區塊鏈技術運行系統的缺位,雖各地方持續推進數據資產登記工作,但至今未構建全國性的數據資產登記制度,數據資產登記的功能與作用屢受質疑。

(二)交易機制缺失

一方面,數據資產證券化交易的統一規范待完善。數據資產證券化是數據資產與證券融資的創新嘗試,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以規制數據資產交易行為,防控交易風險。《數據安全法》第33條涉及了數據交易中介服務機構的相關責任,然而未細化參與主體在交易過程中的權利義務;山西、四川、重慶等28個省級地方性法規中提及數據交易,涉及部門職責、機構設立、交易原則等內容,但仍缺乏交易標的標準、信息建設、資產評估等具體操作指引;《深圳市數據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作為規范性文件,為管理數據交易工作提供了政策參照,但法律位階低且區域性規定難以明確規制交易環節具體活動。同時,數據資產證券化涉及數據與資本雙要素,其交易活動既受到資產證券化制度的規制,也應符合數據領域的規范要求,但是由于數據資產具有高流動性與技術強依附性特征,增加 了適用既有規則的難度。以數據資產信息披露為例,《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明確了數據資產分類、科目確認以及信息披露的相關內容,但聚焦于會計信息,與證券相關規范銜接不足,未將所有數據基礎來源、權屬、應用等信息納入強制性信息披露范圍。評價標準、范圍的缺失導致數據資產證券化參與主體難以有效識別可能風險,投資人、監管者無法及時跟進企業的數據資產經營狀況,加大了依托數據資產開展證券化交易的實踐難度。

另一方面,數據資產證券化交易的實施規則有待加強。我國數據資產證券化實踐處于起步階段,平臺交易、信息披露以及技術應用方面的制度規制與市場指引存在不明確的問題。其一,數據平臺交易規則尚待健全。目前,我國數據交易平臺區域分布廣泛[27],地方以平臺建設為契機,掀起了數據資產到數據資本的價值實踐熱潮,如《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設立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規定“探索開展數據資產證券化金融創新服務”,但當前平臺交易規則、標準、產品等制度規范尚不統一、平臺服務水平與層次不均衡,造成全國數據資產碎片化分布與流通,與數據資產證券化推進所需的數據聚合要求相背離。其二,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尚待完善。數據資產證券化既涉及數據要素的權屬認定、交易流通,也涉及資產證券化常規業務,實踐復雜性加劇了證券交易環節的信息披露難度,參與主體多元、數據價值多變等因素導致交易信息獲取困難、真實性與合法性存疑,多元主體間的信息博弈與失衡容易引發信用危機。其三,區塊鏈運用的法治規范滯后于數據資產證券化交易探索。數據資產的確權流轉及其證券化業務中多元主體的交易信息披露、記錄溯源、流程優化等有賴于區塊鏈技術支撐,以提升證券交易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保障數據資產證券化跨場景、跨地域的交易安全。然而,當前交易平臺的技術生態處于建構階段,區塊鏈運用于數據資產證券化的相關技術規范缺位,《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等文件對技術服務內容雖予以規定卻未涉及“數據+資本”的證券創新領域,難以明確規制證券新模式中區塊鏈的運用,阻礙數據資產證券化推進與實踐。

(三)監督管理失配

首先,監管規則設計理念亟待革新。一方面,我國金融監管長期以維護穩定安全作為關鍵任務,但這與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尋求創新成長空間的現實訴求存在一定沖突。金融維穩管控理念導向下的規則設計往往呈現出相對明確的監管標準和固定的監管手段,降低系統性風險的同時,也會抑制探索證券新模式的主動性。因此,突破傳統金融監管理念,尋求金融安全與金融創新的協調統一成為證券新模式探索中監管規則設計的現實需求。另一方面,目前數據法律制度的規制重點在于回應數據保護訴求,其法治規范呈現出過度規制的傾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場交易成本,制約數據流通利用,強調保護的制度設計理念與數據資產證券化注重數據市場化配置的需要相左,阻礙了數據資產價值盤活與釋放。

其次,監管協同合作機制亟待加強。一方面,數據要素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其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的全過程涉及多領域、跨行業,受到數據、金融、公安等部門的多重監管,但囿于固有的中心化監管方式,多部門之間監管合作不足,存在信息收集、處理、公示等不全面、不及時的情況,無法獲得系統、準確的一手信息導致監管措施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我國數據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新業態融合正處于發展完善之中,監管部門之間存在責任不明確的問題,亟需加強數據資產證券化評估、發行、交易等環節的證券業務和技術應用行為的協同法治。

最后,監管科技運用規則亟待完善。數據資產是經過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分析以發揮其經濟價值的無形資產,存儲于虛擬網絡空間,由此衍生的數據資產證券化業務顯示出對技術服務的強烈依賴,“數據+資本”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實現了跨市場聯動、跨場景交易和跨地域經營,依托線下監管模式已不再適應這一金融創新,嘗試利用科技之維適應金融新業態發展已成為當前監管革新的必然方向。然而,當前我國監管科技運用發展緩慢,數據資產證券化領域的監管科技規則寥寥,金融監管處于低效狀態,難以甄別并懲處數據資產證券化進程中的違法行為。

四、解決路徑:構建法律供給與技術賦能的協同路徑

“數據+資本”證券新模式的探索推動了數據的價值躍升。這一過程中,區塊鏈顯示出與數據資產證券化各環節的天然紐帶關系,憑借其技術原生特性促進證券業務優化與效率提升。由此,為應對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實踐中亟須應答的諸多挑戰,有必要構建法律制度供給與區塊鏈技術賦能的協同路徑,發揮法律規范引導與技術運用支持的整體合力。具體來說,法律制度供給是基礎,以法律規制路徑提供法治規范的思路指引與規范約束,優化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的制度環境;區塊鏈技術賦能是支撐,以技術支持路徑推動法治規范的規則實施與行為規制,提升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的實踐效能;協同機制是保障,以目標共識、規則銜接以及利益協調的方式促進路徑融合,發揮法律供給與技術賦能的整體效應。

(一)以“法律供給”優化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的制度環境

1.建立明確清晰的數據產權法律規范

一方面,探索數據產權類型化保護法律體系。數據資產類型復雜、利益多元,企業對不同處理程度的數據資產呈現著差異化的制度期待,有必要通過分類規范方式予以回應。事實上,在涉數據權益的司法實踐中已有關于數據類型化規則探索的具象體現,法院肯定企業享有數據整體資源的競爭性權益( 參見杭州鐵路運輸法院(2021)浙8601民初309號民事判決書。),同時,承認了企業對其開發的數據產品享有財產性權益( 參見杭州鐵路運輸法院(2017)浙8601民初4034號民事判決書;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浙01民終7312號民事判決書。)。因此,數據產權制度應當結合數字中國建設的現實情境和司法審判的經驗總結,理性引據國際經驗,提煉適宜數據資產價值實現的產權制度,遵循“利益平衡、安全保護、價值貢獻”原則,綜合考量利益相關主體的正當利益期待、安全保護義務以及價值貢獻比例,明確數據產權客體與范圍,建立適應數據類型化形態的產權結構性分置配套規則,堅持激勵與約束并重,實現數據保護與數據利用的統一協調。

另一方面,構建全國統一的數據資產登記規則。數據要素證券化產品設計關鍵在于數據權屬明晰,即在實體法律規范明確數據產權的基礎上,通過數據資產登記制度證明數據產權和促進數據資產交易。具體來說,在數據資源的資產化蛻變伊始開展全國統一的數據資產登記工作,搭建權威性登記平臺,界定數據資產登記性質,完善涵蓋數據資產范圍、內容、主體等信息的可操作性制度規則,健全分級分類的登記機制與信息披露制度,從而使數據資產的來源、歸屬、變更、流轉公開透明,推動數據資產的“確源”與“確權”,保障后續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的合法正當性。

2.健全數據資產證券化交易規范

一方面,完善數據資產證券化交易相關的法律法規。設計遵循自由流通、共享透明以及安全可靠原則的證券交易規范,統籌規劃數據要素證券化產品交易的路徑、方式、標準等內容,加快制定數據資產證券化交易的相關法律規則。基于證券化場景與環節,明確參與主體的數據保護與安全交易義務,規范與約束參與主體交易行為;構建適宜“數據+資本”金融創新交易的統一監督管理規范。結合數據資產的特殊性,秉持兼顧證券創新與數據安全的設計理念,健全數據資產證券化交易的配套規則,促進金融與數據領域法律制度的融合銜接。

另一方面,健全數據資產證券化交易的實施規則。以建設全國性、權威性數據交易平臺為契機,打破平臺服務碎片化之短板,以數據資產聚合與互聯互通為目標,完善平臺管理制度與數據安全保護具體規則,明確交易標準范圍、監管職責、準入機制、行為規范等內容。同時,完善數據資產證券化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以數據資產強制性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規則,披露內容應當包括數據資產來源、合規情況、經濟收益、有效期等。結合數據資產證券化交易數據,制定泄露通知制度,完善數據安全監管制度體系,保障交易數據的安全與真實。

3.設計適應金融創新的監管規則

首先,秉持開放包容的監管理念。相較于傳統資產證券化的成熟機制,數據資產證券化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此時,開放包容的監管理念與當前證券新業態探索階段相契合。開放性監管能夠尊重數據資產價值實現和證券化運行規律,促進數據資產全國性流通,為其發展提供相對寬松的制度環境,推進區塊鏈技術深度運用與服務數據資產證券化;包容性監管則能夠在促進數據資產利用流通的同時,堅守數據權益保護、證券市場安全的法治底線,實現數據市場與資本市場中監管權力的理性配置,適度調整數據領域重保護而輕利用的監管模式。

其次,構建協同合作的監管規范。搭建以金融監管部門為中心,多部門緊密合作的協作機制,整合與明確多元監管部門的職責,建立重要監管信息定期披露制度。構建合作協商機制,建立金融與數據領域監管部門之間的聯席會議制度,聯合制定數據資產證券化的監管規則,推動監管信息共享與開放,探索非現場監管、風險預警等協同執法方式,提升監管水平,匯聚監管合力。

最后,完善監管科技運用規則。數據資產證券化與技術深度耦合對監管工作帶來了巨大沖擊,在此背景下,監管部門同樣能夠通過完善法治規則推動管理方式的技術化變革。一方面,強化證券場景化監管科技運用規則。結合數據資產證券化運行場景廣泛之特點,整合資源聚焦關鍵場景,優先針對數據資產及其證券化交易場景設計監管科技運用規范,監控交易行為、交易身份、交易風險等重點內容。另一方面,健全跨部門聯動的監管科技規則。在“數據+資本”雙要素融合背景下,應當構建監管科技運用的跨部門協同制度,通過法律規范明確不同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的內容、范圍、區域等,為推行區塊鏈監管技術的運用提供制度基礎。

(二)以“技術賦能”提升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的實踐效能

1.推動區塊鏈賦能數據資產證券化的科技實踐

首先,建立以溯源機制為基礎的數據資產登記系統。針對數據資產確權難、來源不清、內容不明等問題,區塊鏈利用共識機制、分布存儲等溯源特性,構建數據資產的數字化權屬憑證,保證信息可被準確、即時獲取。具體來說,參與主體通過共識機制實現數據資產的實時記錄和驗證監督,強制“公開”記錄信息,便于事后溯源與責任界定。該特征通過自動化履行確保權屬證明與數據資產的一一對應,能夠生成唯一可信的數字化標識,并記錄后續資產流轉狀況,從源頭解決資產不透明、不安全的問題。同時,區塊鏈采用分布式存儲模式,其防篡改特性與數據資產確權登記的真實性要求相契合,參與主體能夠隨時請求對數據資產權屬憑證的完整性與準確性開展實質核驗。綜上,區塊鏈溯源機制能夠支持數據資產可信存證與確權登記的實現,為數據要素證券化產品設計提供實踐可能。

其次,搭建以加密技術為核心的交易生態系統。區塊鏈能夠在維護數據資產安全的同時,促進證券交易業務的高效開展。一方面,數據資產證券化所涉主體多元,加劇主體權限設計難度,若權限過大容易引發數據泄露危機,權限過小可能誘發“信息孤島”。鑒于此,利用區塊鏈加密設計與權限分置優勢,通過預先設計代碼程序,實現參與主體的信息共享互通和資產安全可信。例如,根據《數據安全法》中數據處理者的安全保護義務,區別設置節點權限,明確其交易責任。另一方面,非對稱加密技術通過對應的公鑰和私鑰驗證身份、加密和解密信息,提高數據安全性[28]。采用驗證身份與信息的途徑,合理調整交易信息的公開范圍,有助于保存與保密交易記錄,提升交易運行效率與信用建設水平。

最后,構建發揮“去中心化”優勢的監督管理模式。“中心化”監管的效率低下、協同機制缺失弊端日漸顯現,難以適應證券新模式追求高效、平等監管的訴求,借助于區塊鏈去中心化特征能夠提升證券監管的公正、效率水平,實現穿透式監管。一方面,去中心化優勢能夠提升監管信息準確性。分布式存儲形成了多節點共同作用的整體網絡,具體到數據資產證券化進程,參與主體行為均會在技術網絡中留存痕跡,以去中心化技術特性達成業務主體對鏈上信息的共同認可,監管部門基于此開展的行政執法活動,能夠提高監管公平性與可信度。另一方面,去中心化優勢能夠破解監管信息不對稱難題。證券新模式涉及多元監管部門,加劇信息溝通與處理復雜性,區塊鏈不僅能夠實時記錄信息,還能追溯歷史、遏制篡改,由此,監管部門化身特殊節點后,能夠突破傳統信息單一線性傳輸局限,實現信息時時掌握,有助于消解信息不對稱、不客觀的監管難題,避免差異化處罰的情況,在保障行政處罰結果公正性的同時,提高監管效率。

2.完善區塊鏈賦能數據資產證券化的技術規范

一方面,技術規范應當兼顧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工具理性應當從屬于價值理性,并在價值理性提供的目標和前提下才能發揮積極作用[29]。然而,區塊鏈賦能數據資產證券化所呈現的技術優勢可能使部分參與主體滋生對科技的過度信仰,忽視價值理性的關鍵作用。因此,技術規范應當注重客觀運用結果與主觀價值判斷的平衡,換言之,基于數據資產證券化的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設計應當遵循“公平、開放、合理、安全”的基本原則。具體來說,其一,明確區塊鏈研發、應用以及維護環節的技術評估制度,保障技術運用全生命周期的合法性;根據數據資產證券化場景性要求,針對不同環節設立技術標準,建立與“數據+資本”金融創新實踐適宜的技術安全保障體系。其二,根據證券評估、發行、交易等環節的具體要求,健全區塊鏈技術運用合規制度,包括數據合規技術方案、風險防范應急處置制度等,提升區塊鏈賦能證券業務的安全性、高效性。其三,構建區塊鏈技術創新與運用多元審查制度。組建由公眾、專家以及部分參與主體代表共同組成的技術監測工作組,定期檢視區塊鏈技術設計與應用的合法情況;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監督作用,形成達成共識的技術設計、應用規范,完善投訴與糾紛的多元處理機制。

另一方面,技術規范應當兼顧創新應用與風險防控。區塊鏈原生特性能夠助益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但技術并非“無隙可乘”,一旦發生數據泄露、證券欺詐等危機將通過技術系統快速傳導,因此,推進區塊鏈技術運用的同時,也應當警惕可能衍生的潛在風險。正視區塊鏈技術與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的緊密聯系,引入“監管沙箱”模式,允許區塊鏈賦能數據資產證券化的相關實踐在監管沙箱劃定的“試新空間”中運行,為技術研發與運用提供相對自由的制度環境。同時,構建過程性技術風險防控規則,完善事前技術風險預警機制,預先警示可能發生的數據與金融安全風險;引入投資者與第三方共同參與的事中監督機制,構建事中技術動態風險監測和即時風險應對制度;加強事后技術維護與監督制度建設,優化風險防控措施,推動區塊鏈技術賦能風險管控的正向循環。

(三)以“協同機制”發揮法律供給與技術賦能的整體效應

1.促進法律供給與技術賦能的目標協同

法律制度供給與區塊鏈技術賦能是推動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的關鍵路徑,其中法律供給依托于國家強制力,區塊鏈技術依托于代碼運行,二者都致力于盤活數據資產價值,實現數據要素的市場性效益,目標之同一性是保障“數據+資本”證券創新模式得以實踐的根基。目前,法律對待區塊鏈技術發展保持著審慎的限制態度[30],但同時,“監管沙箱”等創新模式又給予區塊鏈相對寬松的實踐環境,使其得以賦能證券活動。數據資產證券化進程應當優先明確總體發展目標,兼顧促進數據資產價值增值和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安全的雙重目標,達成法律制度供給與區塊鏈技術賦能的目標共識,以有效指引數據資產證券化的探索實踐。

2.推動法律供給與技術賦能的規則銜接

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中推動法律制度與技術規范之間的呼應能夠提升規則的有序銜接,是發揮法律與技術整體效應的現實要求。一方面,促進法律制度轉化為操作性更強的技術規范,既是推進數據保護的權利規則向行為規范的拓展,也是推進金融安全規則向可量化標準的落實。具體來說,一是結合數據產權類型化法律規范,依托區塊鏈底層框架完成分類分級資產登記的規則設計,為不同數據產權形態配置個性化的技術保護與利用方案;二是基于數據保護與金融安全的法律規范,明確符合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目標的技術強制性規范與標準,約束區塊鏈技術設計、運用、維護等全生命周期行為,遏制技術不當設計與應用可能引發的風險;三是促進法律與技術監管的融合統一,健全證券場景化信息共享與風險警示聯動的技術規范,針對可能引發風險的行為及時警告、限制,發揮區塊鏈在數據資產證券化監管中公正高效的技術優勢,化解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對于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中符合“數據+資本”要素發展目標與立法宗旨的技術規則,可以提煉強化為法律制度,但應當注意,區塊鏈賦能數據資產證券化是創新性的技術運用,其技術規范的法律化進程應當秉持謙抑的立法理念,保留充足的科技革新與自治空間。

3.實現法律供給與技術賦能的利益協調

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進程既涉及數據控制者、處理者等主體,又涵蓋了證券業務的諸多參與主體,主體之間必然存在利益博弈,在此背景下,協調主體間的利益期待,保障其合理目標實現,才能驅動法律制度供給與區塊鏈技術賦能雙重實踐路徑的穩定、可持續運行。因此,有必要基于企業數據產權的類型化劃分,明晰不同數據所內蘊的利益差異,構建與之相適宜的權利配置規則與技術應用規范,促進法律制度與技術規范的協同實施,從而保障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進程中多元參與主體之間的利益協調性,提前化解因規則設計與實施引發的利益沖突。

五、結語

數據資產證券化是激活數據資產價值的資本化途徑之一,目前“數據+資本”雙要素耦合的證券創新模式尚處于摸索階段。本文試圖通過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的價值進階,釋明數據從資產轉換為資本的數據資產證券化探索進路,并基于這一動態進程中存在的現實困境,初步探尋符合數據資產特性與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實情的破解之道,即法律供給與技術賦能協同作用的應對路徑,為處于萌芽階段的數據資產證券化提供決策參考,以助力我國數據資源大循環暢通,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隨著數據資產證券化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日漸深入,勢必衍生更多新興問題待持續研析。

參考文獻:

[1] 謝迪揚.數據資產證券化的法律風險辨識與中國啟示:以美國數據資產證券化實踐為鑒[J].上海金融,2023(3):57-67.

[2] IDC,LISBON COUNCIL.European data market study 2021-2023(second report on facts and figures)[R].2023.

[3] 黃麗華,郭夢珂,邵志清,等.關于構建全國統一的數據資產登記體系的思考[J].中國科學院院刊,2022(10):1426-1434.

[4] 李香菊,付昭煜,王洋.基于資產屬性視角的數據資產課稅制度研究[J].稅務研究,2022(11):23-28.

[5] 曹碩,廖倡,朱揚勇.數據要素的證券屬性設計研究[J].上海金融,2021(4):71-79.

[6] 曹碩,廖倡,朱揚勇.數據要素證券化路徑研究:基于DAITs模式的探討[J].證券市場導報,2021(10):44-51.

[7] 龐琳.數據資源的國家所有:權屬反思與重構[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22(5):97-108.

[8] WANG S,KRISCH U.A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data-driven culture[J].Applied Marketing Analytics:The Peer-Reviewed Journal,2019,4:238-252.

[9] 李愛君.數據權利屬性與法律特征[J].東方法學,2018(3):64-74.

[10] 李齊,郭成玉.數據資源確權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應用框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0(11):206-216.

[11] 高偉.數據資產管理:盤活大數據時代的隱形財富[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12.

[12] 大數據技術標準推進委員會.數據資產管理實踐白皮書(6.0版)[R].2023.

[13] 王磊.個人數據商業化利用的利益沖突及其解決[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1(5):89-100.

[14] OECD.Perspectives on the value of data and data flows[R].2020.

[15] EREVELLES S,FUKAWA N, SWAYNE L.Big data consumer analytic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rketing[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897-904.

[16] WANG Y C,HAJLI N.Exploring the path to big data analytics success in healthcar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7,70:287-299.

[17] GOLDFARB A,TUCKER C.Digital economic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19,57:3-43.

[18] KHANBOUBI F,BOULMAKOUL A,TABAA M.Impact of digital trends using IoT on banking processes[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9,151:77-84.

[19] 安德魯·羅曼·韋爾斯,凱茜·威廉斯·江.數據變現:構建用數據驅動增長的策略和解決方案[M].高敬文,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2-3.

[20] 杜慶昊.數據要素資本化的實現路徑[J].中國金融,2020(22):34-36.

[21] 馬治國,張楠.區塊鏈賦能數據資產證券化及其法律治理[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3):114-124.

[22] HANNILA H,SILVOLA R,HARKONEN J,et al.Data-driven begins with data;potential of data assets[J].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2022,62:29-38.

[23] GHASEMAGHAEI M,CALIC G.Assessing the impact of big data on firm innovation performance:Big data is not always better data[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0,108:147-162.

[24] 蔡昌,趙艷艷,李夢娟.區塊鏈賦能數據資產確權與稅收治理[J].稅務研究,2021(7):90-97.

[25] 朱寶麗.數據產權界定:多維視角與體系建構[J].法學論壇,2019(5):78-86.

[26] 武騰.數據資源的合理利用與財產構造[J].清華法學,2023(1):154-171.

[27] 陳舟,鄭強,吳智崧.我國數據交易平臺建設的現實困境與破解之道[J].改革,2022(2):76-87.

[28] 戚學祥.區塊鏈技術在政府數據治理中的應用:優勢、挑戰與對策[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105-111.

[29] 張康之.公共行政:超越工具理性[J].浙江社會科學,2002(4):3-8.

[30] 陳姿含.數字貨幣法律規制:技術規則的價值導向[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64-71,80.

Legal dilemmas and solution paths in the exploration of data asset securitization

ZHANG Nan,MA Zhiguo

(School of Law,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P. R. China)

Abstract:Data has become a core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ing the value and promoting the use of data assets is the main goal of the current efforts to promote the market-oriented allocation of data elements and comprehensively build a digital China. As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value of data is constrained by financial and technological inputs, the release of data potential faces bottleneck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data asset securitization, as an innovative mode of combining data assets and securities financing, can expand financing channels and reduce financing costs for enterprises to activate the value of data assets, which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nd continues to transmit new trends. At present, this new model of securities is in the preliminary stage of explo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xplain the intrinsic rational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its value based on the triple value evolution from data resources to data assets to data capitalization, that is, it is the dynamic practice of initially generating data resources to processing and acquiring data assets and then realizing the securitization of data assets, which embodies the value-added value of data elements. In this dynamic process, the unique attributes of data elements distinguish data asset securitization from traditional asset securitization, presenting a deep connection with emerging technologies, especially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its technologically native characteristics help to facilitate the digital reshaping of the entire process of securities. By review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new model of securities coupled with “data+capital”,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exploration of data asset securitization, such as unclear property rights specification, missing transaction mechanism, mismatch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etc., which have become constraints to activate the value of data assets. In view of this, based on the dual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path design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two-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law and technology to crack the realistic dilemma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data asset securitization. Specifically, in order to release the value potential of data assets and promote the securitization of data asset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upply of the legal system by improving th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transaction norms and regulatory rules; enhance the technical support of blockchain by promoting the use of technology and perfecting the technical norms;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supply of law and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through the synergy of the objectives, the articulation of rules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interests.

Key words:data resources; data assets; securitization; blockchain; technology-enabled practices

(責任編輯 胡志平)

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商業數據的知識產權保護路徑研究”(2022M710109)

作者簡介:張楠,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Email:nan_zhang126@163.com;馬治國,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久久新|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 欧美影院久久| 老司机精品久久| 毛片卡一卡二| 99热最新在线| 亚洲精品你懂的|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亚洲色图另类| 国产激情影院|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久久人体视频| 日本国产在线| 亚洲男人天堂2020|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欧美视频二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国产成人三级|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99re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免费视频| aⅴ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欧美天天干|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免费jizz在线播放|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嫩草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婷婷色中文网| 久久青草视频|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91久久精品国产| 97在线碰| 成人一区在线|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h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狠狠色综合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色婷婷在线影院| 国产一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