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芝 林鵬輝(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江西 贛州 341000)
攀巖運動自入奧以來,參與人數劇增,市場前景廣闊,積極推動攀巖運動的廣泛開展可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贛州攀巖在國內起步較早,為國家攀巖隊、江西省攀巖隊訓練基地,是國內培養攀巖世界冠軍最多的城市,擁有豐厚的攀巖歷史文化底蘊。但贛州市攀巖市場及社會影響力遠遠落后其他發展較好的地區。本文從市場推廣角度出發,對贛州市及其他地區的攀巖運動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總結出適宜贛州市攀巖運動的推廣路徑,提升大眾對攀巖運動的認知度及參與度,帶動攀巖市場化,彌補贛州市攀巖運動發展現狀的不足。
攀巖運動于1987 年從日本引入我國,1989 年開始在地質類院校逐步開展,1990 年,贛州地質學校組建攀巖隊,是國內最早一批開展攀巖運動的學校;2002 年“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青少年攀巖俱樂部”成立,是贛州市第一個以攀巖培訓為主的俱樂部,曾被評為“全國十大極限運動俱樂部”“全國攀巖推廣先進單位”,現為國家攀巖隊訓練基地之一;2007 年9 月,來自贛州市全南縣的鐘齊鑫在西班牙奪得世界攀巖錦標賽冠軍,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贛州第一位個人世界冠軍,現如今贛州市已在攀巖項目上獲得世界冠軍23 項、亞洲冠軍22 項,全國冠軍250 余項,成為世界攀巖冠軍的搖籃;2018 年,贛州市攀巖協會成立,主營業務為組織攀巖運動培訓和比賽,為贛州市各縣區培養了大批攀巖教練員、裁判員,推動贛州市攀巖比賽走向正規化。
對贛州市擁有攀巖場館的學校進行走訪調查,統計出場館數量、類型。如表1 所示,贛州市共有2 所高校、9 所中小學建有攀巖場地,高校攀巖場地建成時間相對較早,中小學的場地從2016 年開始建設使用,建設了攀巖場地的學校均開設了攀巖課程,大多學校能滿足難度、速度、攀石三個項目的訓練,其中4 所學校培養了專業訓練隊,能參與國家級大型攀巖賽事。此數據說明攀巖項目入奧后,部分領導開始重視攀巖運動,支持攀巖運動在各類學校開展。

表1 贛州市學校攀巖項目開展情況

表2 贛州市商業性攀巖場館開展現狀
據調查顯示,贛州市商業性質的攀巖場館共有3 家,其中2 家位于贛州市區,依靠休閑購物中心建設,屬少兒體適能綜合訓練館,主營產品為少兒培訓,攀巖為其中一個培訓項目。另一場館位于全南縣攀巖小鎮,是以攀巖為主題,涵蓋多種業態的戶外休閑基地,可以開展攀巖研學、培訓、旅游等活動,包含供游客體驗的室內場館及可承辦大型賽事的室外場地,為江西省首家全業態攀巖賽事基地,自營業以來,每年接待游客20 萬余人次,擴大了攀巖項目在大眾人群中的知名度。
賽事的舉辦能吸引大量的觀眾和媒體關注,可以激發人們對相關運動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參與度,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對經濟、旅游、商業等方面的發展都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如表3 所示,贛州市近幾年積極承辦各類攀巖賽事,賽事舉辦地點涵蓋大中小學及商業性場館,目前已承辦3 次國家級攀巖賽事、7 次省級攀巖賽事、3 次市級攀巖賽事。江西省攀巖賽事大多在贛州市舉辦,且贛州市已將攀巖納入到市青少年錦標賽及市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中。現贛州市舉辦市級、省級攀巖賽事的條件已經比較成熟,正在向國家級賽事推進,但目前還未承辦過國際級攀巖賽事。

表3 贛州市攀巖賽事承辦情況
攀巖運動自1990 年在贛州開展以來,已有30 多年歷史,前期對攀巖人才的培養主要集中在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以專業隊的形式培養競技攀巖人才,在攀巖項目上,贛州市已培養出5 名國際健將、15 名國家健將、百余名一級二級運動員,全國排名前列。2013 年2 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許可管理辦法》,規定攀巖從業人員需進行職業技能鑒定,贛州現已開設3 期攀巖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資格培訓班,4 期攀巖裁判員培訓班,為贛州市攀巖運動的普及、推廣與發展培養了基礎性人才。2008 年,贛南師范大學建設攀巖場地,同年開設攀巖專業課程,培養攀巖專業學生,并在2020 年開始招收攀巖高水平運動員;2016 年,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增設社會體育專業,攀巖為核心專業課程。這兩所高校每年固定培養百余名攀巖技術技能人才,為贛州市攀巖運動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賽事參與,實地走訪調查全國各地攀巖運動發展情況,根據資料及調查顯示,我國攀巖產業化發展主要分為攀巖與旅游融合模式和俱樂部經營模式。廣西陽朔、廣西馬山、河南萬仙山、貴州六盤水等地依托豐富的山地資源,打造戶外攀巖基地,借助賽事推廣,吸引了眾多攀巖愛好者,同樣當地也借助攀巖這一特色項目,帶動了旅游產業的發展。攀巖俱樂部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較發達地區,經營范圍主要包含裝備出售租賃、攀巖體驗、攀巖培訓等。
2017 年,馬山攀巖小鎮建成,并入選為中國首個攀巖特色體育小鎮,近幾年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周邊建設除攀巖核心產品外,另配備泛戶外產品、商業街、特色娛樂等項目。馬山縣以攀巖小鎮為中心,挖掘山水、植被資源,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體育旅游項目,借助攀巖賽事,舉辦美食文化節,民歌文化節,宣揚當地文化。同時,推進攀巖進校園,培養攀巖后備人才,開展攀巖相關培訓活動,為當地增設一大亮點。馬山縣將攀巖與當地文化、旅游、商業及產業的相關資源相互融合,提升了知名度和影響力,形成了“攀巖小鎮”特色品牌,其開展模式值得其他地區借鑒。
北京市舉辦了第一次全國性攀巖比賽,成立了第一家對外經營的商業性攀巖館,舉辦了第一次以商業化運作為目的的攀巖比賽,是我國攀巖運動商業化發展的領頭羊。現如今,北京市已開設商業性攀巖場館50 余家,其中奧攀攀巖、巖時攀巖、香蕉攀巖等已在全國范圍內開設多家分店。據調查,攀巖館選址包括居民區、商業區、高校區、公園等,收入來源主要為攀巖培訓、攀巖體驗、團建活動、裝備售賣;絕大部分攀巖館軟硬件設施齊全,配備自動保護器,設有健身區、淋浴區等;工作人員學歷及專業水平高,正式員工持有攀巖社會體育指導員證書,大多數場館配有專業定線員,管理人員接觸攀巖年限長,經驗豐富;部分場館定期組織員工參加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提升綜合素質。此外,各俱樂部不定期舉辦攀巖賽事,活躍氣氛,加強對內外交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眾參與攀巖運動的積極性。
贛州市攀巖場地主要集中在學校內,僅有的三處商業性質場館也是依托其他項目建設,并非獨立場館,且大多數場館位于贛州市中心城區,贛州市18 個縣區僅5 個縣區建設了攀巖場地,未向周邊縣區擴散,可見贛州市攀巖運動發展仍處于起始階段,市場小,有待開發。
贛州市現有10 余處攀巖場館,但僅有4 所學校內擁有攀巖專業教師,其他場館攀巖教練均為其他項目的教練兼任,專業水平不足,無法滿足專業訓練及比賽的要求,同時也缺乏具有管理營銷推廣的專業人才,對贛州市攀巖運動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約。
贛州市攀巖運動雖然起步較早,但長期走競技路線,并未打開商業市場,群眾對其的認知度還比較低,攀巖市場規模比較小,因此攀巖俱樂部還需不斷地進行市場開發,拓展市場規模。
贛州市擁有國家攀巖訓練基地,江西省攀巖隊駐訓基地,培養了眾多優秀運動員,贛南師范大學與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兩所高校每年不間斷培育攀巖技術技能人才,保證贛州市擁有豐富的攀巖人才資源。贛州市相關部門應積極協調,增設攀巖人才相關崗位,解決贛州市攀巖師資缺乏與攀巖人才流失等問題。利用現有資源,建立專業團隊,開展校內外攀巖培訓,講授攀巖知識,培養攀巖技能。在此基礎上,加強攀巖俱樂部與各學校之間的聯系,利用課余時間組織研學、夏令營等攀巖活動,深度普及攀巖運動,吸引更多人員參與。
攀巖是在高空開展的體育項目,進入我國時間較短,大眾對攀巖的理解還停留在“危險”二字,參與意向較低,采用廣告宣傳等方式推廣成效甚微。青少年是推動攀巖運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群體,學校是集中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場所,將攀巖運動納入體育課程,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攀巖運動的參與度。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攀巖場地設施設備的投入,將攀巖項目逐步向贛州市各縣區中小學擴散,利用課程教學推廣攀巖運動,提高青少年對攀巖運動的興趣,打牢群眾基礎。
攀巖運動的開展需要有專業的場地設備為支撐,贛州市目前僅有全南攀巖小鎮的場地不限人群開放,其他場地多為教學使用,建議政府利用休閑公園、大型體育場館等地建設攀巖場館,采用政府監管,俱樂部經營的模式,不僅解決了俱樂部資金不足無法建設高標準攀巖場地的問題,也提高了場地利用率,同時滿足了大眾健身需求,推動攀巖運動商業化。
目前贛州市攀巖相關經營產品主要為少兒培訓體驗,無法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攀巖從業人員應根據群體需求設計對應課程,比如針對學生的一系列服務產品,如興趣培訓、課程培訓、專業訓練營、節假日野外攀巖體驗等,針對日常健身人群開發適合的攀巖健身課程,針對企事業單位設計團建活動等。
2022 年5 月,全南攀巖小鎮被贛州市教育局列入贛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這為攀巖運動推廣及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主管部門需加大管理力度,健全考核制度,對攀巖小鎮的研學管理制度,硬件設施,師資力量,服務質量等做到高標準、嚴要求,致力打造攀巖研學精品路線。利用研學實踐教育展示攀巖運動的魅力,將攀巖運動在中小學群體中大力推廣,帶動其他縣區攀巖運動的發展。
體育賽事作為大型文化活動,具有較高的影響力,成功的體育賽事可以為城市或地區塑造良好形象,提升知名度,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當地的商業發展。贛州市近年來多次舉辦省市級攀巖賽事,對攀巖賽事的組織管理有一定的基礎,但目前所舉辦的攀巖賽事缺乏特色,影響力不足,未產生衍生品,無法打開市場。贛州市應積極擴大攀巖賽事規模,加大宣傳力度,學習“陽朔國際攀巖節”“萬仙山國際攀巖節”“全國美麗鄉村攀巖系列賽”等商業化運作攀巖賽事的經驗,將攀巖賽事與當地資源充分結合,舉辦富含多種娛樂項目和種類的攀巖賽,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攀巖精品賽事。
贛州是攀巖世界冠軍的家鄉,位于贛州的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被譽為“攀巖世界冠軍的搖籃”,贛州市在體育旅游品牌設計上可圍繞這兩點進行,設計品牌符號、品牌標志、品牌形象等,在休閑公園、體育廣場、交通轉節點等地加入品牌元素,提高品牌影響力。同時,針對品牌特色,設計文創產品,借助旅游、賽事等活動將品牌對外推廣,拓寬產業鏈。
贛州市具有融生態、旅游、農業、體育為一體的特色攀巖小鎮,已開發相應的吃住行等小鎮商業主題配套產品,采用的是“體育+旅游”的經營模式,以攀巖運動作為品牌支撐。贛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客家搖籃、世界橙鄉、江南宋城、陽明圣地、紅色故都等美譽,保存著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贛州市可以以攀巖賽事為契機,在賽事舉辦期間,利用贛州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攀巖小鎮舉辦相應的民俗文化節、美食文化節、攀巖體驗活動等。打造以攀巖為核心的文化旅游品牌,促進“文體旅商”共同發展,實現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