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摘要:本文以《〈3—8歲兒童分級閱讀指導〉團體標準及推薦書目》研究項目為指導,介紹幼兒園分級閱讀活動的探究途徑,并以沈陽市皇姑區實驗幼兒園中班《十二只小狗》分級閱讀活動為例,展示了分級閱讀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與效果。
關鍵詞:分級閱讀? 幼兒園? 閱讀活動? 提問式閱讀? 閱讀策略
分級閱讀旨在解決孩子閱讀能力差異問題,已發展成系統、科學的閱讀方法。從2011年開始,我國多個文件提倡兒童閱讀的分級推進。現在,中文分級閱讀已成為一種科學的閱讀理念。首都師范大學王蕾教授及其團隊完成了中國《〈3—8歲兒童分級閱讀指導〉團體標準及推薦書目》的研究,對幼兒園教育中分級閱讀的落地和實踐有重要指導意義。
幼兒園分級閱讀活動的探究
分級閱讀能針對性地滿足孩子在認知、語言和情感方面的發展需求,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興趣和提升閱讀能力,因此在兒童閱讀活動中有著重要意義。
分級閱讀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應堅持以兒童為中心,關注兒童閱讀過程,搭建兒童與繪本的對話路徑,實施原則包括互動性、過程性和適宜性。
沈陽市皇姑區實驗幼兒園參照《〈3—8歲兒童分級閱讀指導〉團體標準及推薦書目》目標建議,從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三大閱讀能力維度入手,通過閱讀活動幫助幼兒養成基本的閱讀習慣;學習運用多種的閱讀工具;促進幼兒自主的閱讀行為;推進幼兒運用自己的經驗展開想象、思維,去解讀文本,展開心靈的對話。在分級閱讀活動內容的選擇上,基于幼兒原有的閱讀能力,尊重和重視兒童的自主選擇、自由表達和自主探索;通過多元的閱讀活動推進兒童與書的交流、對話,讓他們愿意且學會聽書、看書、讀書、用書。
幼兒園分級閱讀活動案例分析
“提問式閱讀”是王蕾教授團隊研發的分級閱讀活動的核心教學法,旨在系統地對2—6歲兒童的閱讀素養進行啟蒙。通過“提問式閱讀”的教學法,在閱讀過程中,激發幼兒的自主提問,并形成小組來解決問題,發展幼兒面向未來的項目化學習的核心素養。每本繪本的閱讀都圍繞著一個閱讀策略的啟蒙,達到通過作品的閱讀來學習閱讀方法的目標,幫助幼兒學會閱讀,愛上閱讀。以沈陽市皇姑區實驗幼兒園中班《十二只小狗》“提問式閱讀”活動為例,其活動設計與組織情況如下。
活動前的準備:反復閱讀、走進繪本。教師要像孩子一樣通過讀圖畫理解繪本。《十二只小狗》是一個關于狗主人照顧狗媽媽生小狗的故事。繪本封面就出現了許多只小狗,在閱讀封面時可讓孩子們開始點數,看看是12只小狗嗎?
教師要有感情地朗讀文字,同時查閱作者及作品創作背景。故事中有許多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場景、細節,對于與我們不同的生活場景孩子會有觀察和疑問,所以教師要考慮是將首頁的故事背景直接讀給孩子,還是等孩子們有了問題再讀給他們。
圖文對應感受繪本,嘗試提出自己的問題。帶著問題再閱讀的同時,推測幼兒感興趣的情節及可能關注問題。12只小狗的出生貫穿整個故事,雖然作者只著重描述了每只小狗的顏色,但孩子對應圖文去尋找出生的小狗時,會在每一頁圖畫的無數細節中感受到狗主人、狗媽媽對小狗們的愛。結合這個繪本的圖文特點,“細節大發現”成為教師引導孩子讀懂這本繪本的重點。第六只小狗沒有了呼吸,對于孩子來說是心靈的挑戰。他們會想到第六只小狗一出生就死去了,但是又會很期待它活著能回到狗媽媽身邊。第六只小狗會成為孩子的牽掛,這是一個充滿愛的作品。
活動中的推進:師幼互動,沉浸共讀。共讀不只是單純讀故事給孩子聽。幼兒不僅要愿意聽故事,更要關注圖畫,調動思維,充分使用閱讀工具參與閱讀。調動孩子參與共讀,需要教師通過有意識的停頓、問題等策略引領,激發孩子關注圖畫中的人物動作、場景、角色關系等細節,同時關注文字、圖畫中未明確表現的人物心理變化,調動孩子對于故事發展的好奇,主動進行假設、推理。共讀中老師是需要通過提問引導孩子關注故事發展的重要節點,但無需要求孩子馬上回答,打斷故事完整的講述,而是借由問題,激發好奇,更關注故事的發展。教師在深入理解繪本的基礎上要能較準確把握幼兒閱讀的思維路徑,有隨時根據幼兒閱讀興趣調整講讀節奏的回應能力。
在《十二只小狗》第一次師幼共讀的案例設計中,教師通過深入解讀繪本,充分了解幼兒,使得共讀過程成為雙向互動、互為推進的過程。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思考如何設問、反問、追問,和幼兒共同深入思考和探索。同時,教師需要傾聽、分析、回應幼兒的問題,借此不斷研究如何回應幼兒的問題,并分析幼兒提出的問題是否具有關鍵性,進而展開分享。
“提問式閱讀”中,師幼的提問意識和能力是互為推進提升的,教師需要提升對幼兒問題適宜回應的能力,而不是回答能力。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回應能力,以更好地提升幼兒的問題意識和能力。
活動后的反思:客觀記錄、理解支持。在活動后,教師需要對每個幼兒的問題、觀點進行記錄和分析。這需要遵循客觀、持續的原則,并且要堅持長期對幼兒的問題及表征進行個體縱向及幼兒間橫向的比較研究。教師的分析和評價是為了更了解每名幼兒,并提升自己在閱讀活動過程中的回應和支持能力。同時,教師還需要通過分析和評價來發現幼兒閱讀、提問能力提升的基本規律及個體特點,以便更好地進行個性化教學。
下表是關于《十二只小狗》幼兒問題的記錄,整理的個案。
從上表可見,孩子們的問題讓我們看到他們對故事中狗主人、狗媽媽和小狗們的關愛,尤其是對第六只小狗的關注。他們用心閱讀,充滿情感,提出了有溫度的問題。作為成年人,我們應該珍視孩子們的問題和思考,給予支持和引導,讓他們成長為有創造力和批判思維的人。
在幼兒園分級閱讀活動中,教師需要不斷深入研究和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分級閱讀并不是簡單地按照年齡將讀物進行劃分,而是基于對兒童的深入理解,為他們搭建一座通往閱讀之路的橋梁。這座橋梁以教師對兒童、對閱讀的愛為支撐。分級閱讀的實現離不開教師的教育經驗,但更重要的是教師對孩子和這份工作的執著和熱愛。
作者系沈陽市皇姑區實驗幼兒園教學園長
本文系沈陽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協同學理論推進幼兒早期閱讀共育模式研究”(項目批準號:2023-1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