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祥云,劉元元
(1.阜陽市潁上縣第二幼兒園,安徽阜陽,236000;2.阜陽市阜紡幼兒園,安徽阜陽,236000)
幼兒握筆姿勢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生理和學習相互作用的結果,幼兒小肌肉群和精細動作的發展及外界因素影響著幼兒的握筆姿勢。王希研究發現,筆桿直徑、任務類型等外界因素會對幼兒握筆姿勢發展產生較大影響。[1]唐立寧以幼兒為研究對象,分析手指與筆尖距離、筆桿傾斜度、手指配合方式對幼兒握姿的影響。[2]姜軍麗通過分析大班幼兒握筆姿勢常見問題,提出相應的培養策略。[3]齊鑫從幼小銜接視角探究大班幼兒前書寫教育,從幼兒前書寫興趣培養、前書寫能力培養、前書寫習慣培養三方面分析幼兒園前書寫教育現狀。[4]目前,學術界關于中班幼兒握筆姿勢研究及相關的指導建議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外界因素對4—5歲中班幼兒握筆姿勢的影響,促進教師對中班幼兒握筆姿勢特點的理解,對幼兒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促進幼兒握筆姿勢的健康發展。
以阜陽市某全日制幼兒園中班300名幼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44名,占48.0%,女性156名,占52.0%。本研究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4輪實驗研究,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幼兒的握筆姿勢,利用攝像機記錄幼兒握筆姿勢的類型。中班幼兒尚未掌握成熟的握筆姿勢,握筆姿勢多樣,通過對300名中班幼兒日常握筆姿勢的觀察發現,以兩指交叉握姿、四指握姿、三指握姿為主。
1.研究筆桿直徑對幼兒握姿的影響,為幼兒提供4mm、10mm、16mm直徑的水彩畫筆、畫有“O”的卡片,幼兒使用慣用手模仿畫圓。
2.研究任務類型對幼兒握姿的影響,為幼兒提供10mm的水彩畫筆,帶有圓形“O”、漢字“十”、手指圖案三種不同類型的卡片,幼兒使用慣用手模仿,繪畫不同類型的圖片。
3.研究筆的種類對幼兒握姿的影響,為幼兒提供相同筆徑的蠟筆、水彩畫筆、記號筆,提供畫有“O”的卡片,幼兒使用慣用手模仿畫圓。
4.研究慣用手對幼兒握姿的影響,為幼兒提供10mm的水彩畫筆,提供畫有圓形“O”的卡片,使用慣用手和非慣用手模仿畫圓。
隨筆桿直徑的增加,幼兒的握筆姿勢出現顯著變化:兩指交叉握姿的幼兒人數比例降低;四指握姿人數比例先降低后升高;三指握姿人數比例均超過60.0%,并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如果筆桿直徑過大,幼兒需要調用大肌肉群完成繪畫動作,不利于精細肌肉動作的發展。如果筆桿直徑過小,由于幼兒的小肌肉群尚未發育成熟,部分幼兒會使用四指握姿控制筆桿,影響幼兒肌肉發育,長期使用細筆也會對幼兒精細動作的發展造成影響。
不同性別的幼兒肌肉發育程度不同,表現的握筆姿勢也不同。如表1所示,在4mm、10mm、16mm水彩筆直徑下,女幼兒的三指握姿的比例分別是52.9%、53.8%、55.3%,略高于52.0%的基數比例,女幼兒的三指握姿人數略高于男幼兒;女童兩指交叉握姿比例分別是46.3%、48.7%、43.7%;四指握姿比例分別是52.8%、44.7%、45.0%。10mm筆桿直徑下中班女幼兒的三指握筆姿勢表現更為成熟,整體來看,性別對幼兒握筆姿勢的影響不明顯。

表1 不同筆桿直徑下幼兒握姿類型統計
隨任務類型從“十”字、圓形“O”、手指等圖形難度的增加,幼兒握筆姿勢類型呈現顯著變化,如表2所示:三指握姿的人數比例逐漸降低,比例從78.3%下降至69.6%;兩指交叉握姿的人數比例逐漸增大;四指握姿的幼兒人數比例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四指握姿有助于幼兒完成連續性的圓形線條繪畫任務,三指握姿適合完成簡單的繪畫任務,部分幼兒適合使用兩指交叉握姿完成復雜任務,因此,復雜的繪畫任務類型不利于培養中班幼兒正確的握筆姿勢。

表2 不同任務類型下幼兒握姿類型統計
在不同的任務類型方面,隨繪畫任務難度的增加,女幼兒三指握姿比例分別是48.9%、49.1%、48.3%,均略低于52.0%的基數比例,男幼兒的三指握筆姿勢表現更為成熟,整體來看,性別對幼兒握筆姿勢的影響不明顯。
在蠟筆、水彩筆、記號筆不同種類的筆的變化下,幼兒握筆姿勢類型出現顯著變化。如表3所示,幼兒三指握姿比例從86.0%降至66.3%,四指握姿比例從7.7%上升至25.0%。幼兒從小班開始接觸蠟筆,由于長度短,握筆姿勢呈現三指握姿為主,兩指交叉握姿和四指握姿比例較小,幼兒從中班開始接觸水彩筆、記號筆等新的畫筆種類,記號筆、水彩筆相對于蠟筆較長,幼兒則傾向于使用四指握姿完成繪畫任務。

表3 不同筆的種類下幼兒握姿類型統計
在筆的種類變化下,女童三指握姿比例分別達到51.5%、51.3%、51.7%,均略低于52.0%的基數比例,因而男童的三指握筆姿勢表現更為成熟,并且性別對幼兒整體握筆姿勢的影響不明顯。
如表4所示,慣用手與非慣用手對幼兒握筆姿勢影響較大,幼兒采用慣用手更容易使用三指握筆姿勢,幼兒使用非慣用手更容易采取四指握姿。由于幼兒的手指協調能力較差、運動不靈敏、手指的抓握能力不足,幼兒使用非慣用手時,四指握姿更容易控制畫筆。同時,在同一繪畫任務中,幼兒使用慣用手的繪畫質量優于非慣用手,因而培養幼兒使用慣用手更容易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研究結果顯示,在使用慣用手和非慣用手方面,女幼兒三指握姿人數比例分別為52.2%、52.8%,均高于52.0%的基數比例,因而中班女童的三指握姿表現更為成熟,性別對幼兒握筆姿勢的影響不明顯。

表4 慣用手與非慣用手下幼兒握姿類型統計
握筆動作是一系列視覺和觸覺有機協調的整體精細動作,通過對中班幼兒握筆姿勢影響因素的實驗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超過60.0%的中班幼兒能使用三指握筆姿勢,能順利完成復雜的任務圖形,但三指握筆姿勢尚未完全發展,因為中班幼兒并未開始正式練習書寫技能,中班幼兒小肌肉群尚未發育成熟。
第二,筆桿直徑對中班幼兒的握筆姿勢影響明顯,筆桿直徑會影響幼兒對握姿的選擇,影響幼兒精細動作的發展,筆桿直徑可以控制在10mm左右。不同種類的筆對幼兒握筆姿勢產生顯著影響,筆的長度影響幼兒手指的抓握能力,選擇合適長度的筆桿對培養幼兒正確的三指握姿具有重要作用。中班幼兒的繪畫任務應以簡單圖形為主,不應采用復雜圖形,以簡單初級的精細動作訓練為宜。幼兒使用慣用手更容易掌握三指握筆姿勢,非慣用手影響幼兒握筆姿勢的同時,也影響書寫或者繪畫的質量成果,性別對中班幼兒握筆姿勢影響不明顯。
中班幼兒的握筆姿勢尚處于發展過渡階段,成熟的三指握筆姿勢逐漸形成,但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呈現不同的握姿類型。教師對幼兒的教育指導需要適度,過多矯正幼兒的握筆姿勢會影響幼兒生理發育,讓幼兒對書寫產生厭惡和排斥心理。
第一,遵循自然和適度原則。幼兒的身體發育具有差異性,教師要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安排相應的活動,如繪畫活動、區角活動、手工活動等,不同的活動在鍛煉幼兒精細動作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幼兒正確的握筆姿勢,但教師需要注意控制幼兒連續握筆的時間。[5]有些家長在中班階段會讓幼兒練習書寫,如果過分關注幼兒的握筆姿勢,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第二,提供多樣化的書寫工具。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書寫工具不同。中班幼兒相較于小班幼兒,手部肌肉群進一步發育,主要使用水彩筆、記號筆。教師提供的畫筆種類要充足,同時注意筆的直徑是否易于幼兒控制。教師在日常繪畫活動中要注意觀察幼兒的握筆姿勢,及時糾正幼兒的握姿。中班幼兒是接觸鉛筆的最佳時期,在中班第二學期教師可以適當安排幼兒接觸鉛筆。[6]幼兒握筆姿勢可能會沿用水彩畫筆的握筆姿勢,在幼兒進行活動過程中,教師應予以示范和指導,幫助幼兒運用三指握筆姿勢進行繪畫,促進幼兒良好握筆習慣的形成。
第三,培養幼兒的前書寫能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培養幼兒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注重培養幼兒精細動作的發展。[7]教師和家長可以從三個方面加強孩子的前書寫能力。一是小肌肉鍛煉。在園期間教師可以在區域中投放鍛煉幼兒小肌肉的材料,如橡皮泥、剪紙、折紙、串珠等,家庭中可以進行搭積木、穿針線等活動。二是發展幼兒手腕的靈活性。家長可以指導幼兒正確使用筷子,在幼兒園戶外活動期間,幼兒可以適當通過輕器械鍛煉手部力量。三是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將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融入幼兒園區域活動,通過多種方式鍛煉幼兒手眼的協調性,可以為幼兒正確握筆奠定基礎。
第四,促進家園共育。家庭和幼兒園應共同協作,創造有利于幼兒握筆姿勢發展的環境。除教師的引導外,家長可以在了解正確握筆姿勢和中班幼兒握筆姿勢特點基礎上對幼兒的握筆姿勢進行指導。家長應與幼兒共同參與手指游戲,培養幼兒的握筆姿勢,如扣扣子、撕貼畫等,家園共育有助于調動家長參與幼兒握筆姿勢培養的積極性,鞏固教師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