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兵 王曉琳 張偉

大財富時代背景下,居民的理財意識和投資需求逐年提升。伴隨而來的是財富管理市場迅速發展,面向不同客群、滿足不同需求的產品種類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商業銀行作為財富管理領域的主力軍,應快速響應市場發展、及時滿足人民群眾對于各類財富產品的配置訴求。
為此,有效利用數智化手段構建各類代銷產品的數字化生態環境,與數百家合作機構建立安全高效的信息傳遞和賦能方式,從而形成一體化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建立可靠高效的運營生態,最終安全、靈活地支撐大體量、多品類的財富產品銷售,將成為商業銀行破題的關鍵。
商業銀行財富管理產品運營痛點
面對財富管理市場的迅猛發展,隨著創新產品不斷引入,對接機構的數量逐年擴充、產品品類及產品數量激增,商業銀行財富管理產品的運營管理能力成為響應市場變化、落實監管要求、滿足客戶訴求的關鍵。
在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中,商業銀行往往面臨多頭對接的情況。各家資管機構的合規審核機制、參數配置規則、系統功能對接流程等均為非標準化的,商業銀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成本用于對接產品報審、系統聯測、協議簽署、參數運維、物料審核、中收對賬及發票管理等工作。在財富管理業務發展初期,第三方合作機構、業務品類及代銷產品數量不多的情況下,通過人員的調配可以應對。伴隨大財富時代的到來,資管機構、業務品類、產品數量激增,代銷業務的線下對接壓力日益增加,商業銀行面臨行內系統耦合強、流程斷點多、自動化程度低、過于依賴線下工作流程和人工審核等方面的挑戰。
以代銷基金為例。目前商業銀行在代銷基金準入對接方面,包括產品采集、評審打分、甄選引入、產品上架、協議管理及存量運維等,每只產品至少需要四個以上的完整工作流程,每個流程均需保證雙崗審核機制,大大降低了產品擴展的效能。在中收對賬及產品清算方面,隨著養老金融、商業養老、REITs等創新品類越來越豐富,賬務的復雜性越來越高,客戶對于清算的準確性、時效性要求也在逐漸提升,面對多機構、復雜產品的對賬與清算,商業銀行亟需借助數智化能力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在安全生產運營方面,隨著監管日漸趨嚴,客戶對于財富管理產品運作的穩定性、可靠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從對客產品展示、對客資金處理到產品數據的報送,均需做到“質”“量”齊升。在系統功能建設方面,商業銀行的對客銷售系統大都已經成熟,可以滿足多機構、多品類的產品銷售處理需求。但以產品運營的視角看,缺少至關重要的“連接環”,即如何實現代銷產品從前端第三方合作機構至銀行后臺交易處理系統間的閉環聯通。
打造開放式產品運營管理生態
構建雙向賦能鏈狀生態
當前,商業銀行與第三方產品管理機構之間在產品運營管理方面缺少統一的行業對接標準和系統報文規范。面對上百家基金公司、數十家理財子公司及資管信托機構,商業銀行采取人工甄選、準入、審核、錄入、上線的方案,應對不了當下的市場體量。打造鏈狀開放式生態是銀行應對挑戰的有效途徑。
商業銀行首先要打造自身的開放式生態,建立行內的統一標準,通過數字化平臺,與各個產品管理機構實現產品互通,進而建立“開放式貨架”運營模式——在產品上架配置、參數運維管理、中收清算等方面與各個合作機構高效對接,實現信息速達和數據貫通。通過提升產品對接上架效率,加快與合作機構接入的速度,從而提高產品供應量,切實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產品選擇。
新生態的打造不應給產品管理機構帶來額外的系統建設負擔。目前業內對于財富管理產品的運營管理尚無統一的規范與標準,產品管理機構與銀行間的對接工作量大,存在巨大的系統建設負擔,需要智能化的兼容對接模式。通過提煉產品管理機構的對接要素,利用語義識別、機器學習與OCR等智能技術,可以讓產品管理機構端“零改造”,只需要簡單地開立用戶,在現有模式上進行簡單的操作便可直接與銀行的開放貨架完成對接。
開放式運營生態中,商業銀行端可以形成產品快速對接、快速上架的能力;產品管理機構端可以借助生態數據賦能,制定更有效的產品經營策略。
構建數智化運營管理平臺
開放式運營生態需要數字化手段支持。商業銀行現有的產品運營模式一般包含產品準入、產品上架、產品運維、臨期管理等節點,開放式平臺建設需要用數字化手段解決以上節點的串接問題。
在鏈路上,開放式運營平臺需要通過開放門戶形式,形成對各個產品管理機構的統一入口,借助產品要素的語義識別技術,形成對各機構產品接入的兼容適配,從而做到一個門戶、百家機構合并接入。
在產品準入階段,商業銀行往往需要對財富產品完成打分、投決、合規審核等前序流程,在平臺建設中,商業銀行應進行數字量化,例如基于產品管理規模、投資業績、投資年限等評價維度建立評價矩陣,借助深度數據挖掘技術,沉淀產品打分數據,形成產品分析決策的數據支持能力。同時建立在線投決流程,可視化展示投決結果,形成關鍵節點的公開可視及評審物料的線上可追溯。
在產品上架階段,開放式運營平臺應與產品上架銷售形成閉環對接,完成準入后即可無縫銜接到現有的上架流程中?;陂_放式貨架模式,產品參數可完成自動對接和智能校驗,利用OCR等技術,識別關鍵產品參數,通過配置校驗模型,對其完成基礎校驗,從而提高上架效率,降低運維成本。
在產品運維及臨期管理方面,開放式運營生態平臺可以運用OCR、NLP、RPA及生物質檢等技術,實現產品公告和對賬單的智能識別及自動對賬引用,通過雙邊智能對賬模式,大幅提高賬務處理效率,增量不降質,切實做到降本增效。
財富管理產品運營生態建設實踐
基于上述理論,中信銀行對市場進行充分調研,結合自身業務發展現狀,對該生態模式進行推演,成功上線“財富產品協同管理平臺”。
“開放式貨架”雙向賦能
“財富產品協同管理平臺”通過開放門戶的模式解決了銀行與合作機構對接的痛點問題,平臺通過OCR等技術的應用,以兼容模式支持大部分合作機構的現有產品模板及不同產品品類的對接形式,合作機構無需單獨開發或改造自身系統,僅需在合規前提下開立數據相互隔離的用戶,根據產品對接需求進行相應操作即可完成“開放貨架”模式的接入與建立。該平臺目前已完成百余家基金公司、理財公司、證券公司等合作機構的鏈狀對接。基于該平臺,銀行解決了產品對接與運營過程中存在的信息傳遞效率低、標準化低等痛點問題;合作機構在合規原則下,依托銀行的個性化營銷數據及銷售數據,通過“開放式貨架”模式,可以在該平臺上進行數據提取、分析,實現賦能。雙向賦能機制使產品設計和銷售更加貼合大眾需求。
風控流程數字化
“財富產品協同管理平臺”借助“數智能力”,完成產品全生命周期流程的數字化,從“前”到“后”建立了全視圖風險管控體系。
“前”是指針對產品引入前的科學打分、公開投決等流程進行數字化重塑,針對產品準入、協議簽署、參數配置等節點完成流程串接。一方面解決了原有流程分散、手工臺賬多、資料存檔量大等痛點問題;另一方面對流程進行可視化管控,實時跟蹤產品狀態,及時通知關鍵節點上的業務人員,切實把控進度與風險。
“后”是指財富產品協同管理平臺與財富產品綜合銷售平臺形成一體化運營平臺,打通了原有的產品引入、配量參數、上架、運維等分布在不同系統的斷點流程,“產品選品—產品引入—產品上架—產品存續—產品清盤”全產品生命周期完成一體化、“一站式”串接??梢暬墓芸卮胧┛梢杂行Х婪懂a品運作過程中的操作風險、信息不對稱風險及合規風險。一體化、“一站式”的流程貫穿同步提高了產品接入能力和供給能力。
自動化賦能降本增效
“財富產品協同管理平臺”應用人工智能前沿技術,在產品運營的各個環節通過“微創新”實現效能增長。在產品引入方面,通過“量化投資大腦”進行智能打分和評價,為產品選擇提供決策支持;在對賬運維方面,通過OCR、NLP、RPA、生物質檢、知識圖譜等技術,實現產品公告及對賬單智能識別、自動對賬,提高賬務處理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參數配置方面,通過機器學習等技術,同時內建運營參數規則庫和參數監控模型,提升產品參數的準確度,有效監控參數操作風險(見圖1)。通過對以上節點的自動化賦能,以基金為例,預估人工工作量可壓降40%左右。通過構建更加靈活的平臺接口,銀行將加強與外部合作伙伴的數據共享和服務集成,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速度與質量。
(作者單位:中信銀行財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