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圓圓
由于城鄉一體化地區生源基礎較差,學困生較多,該區域學校的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亟須提升。針對上述問題,城鄉一體化中學可以依據學情,把大數據用到教學變革中,探索出適合城鄉一體化中學的課堂教學策略,改善教學現狀。
一、面臨的主要問題
首先,教學內容碎片化,學生整體認知難以形成。其次,課堂學習效果難以達到課程目標,學生核心素養難以形成。最后,教學方式單一,不能借助信息技術來改變課堂教學環境和提升教學效率。因此,從數據整合的思想出發,利用大數據優化城鄉一體化中學課堂教學,探索基于大數據的教學資源,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參與活動。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樹立數據學習課堂理念
利用大數據構建城鄉一體化中學課堂,以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用學習任務統領,整體設計教學目標、情境、內容和評價,利用數據工具及數據資源綜合安排線上線下實踐活動,形成數據學習理念。學生在數據情境下積極表達,梳理探究,充滿活力,思辨、表達及情感等素養協調發展。
(二)規范數據課堂模式
1.主題自主式
該模式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形成“情境導入、數據支持—活動架構、數據建模—自主積累、數據應用”流程,將自主探究、情境學習銜接起來。其關鍵在于找到符合城鄉一體化中學學情的學習主題,而主題的確定基于大數據學情分析。教學流程為“預習階段—學習階段—總結階段”。
2.導學驅動式
導學驅動式數據課堂范式即以導學的數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協同的數據驅動學生探究合作,用測評的數據促使學生分享吸收。教學流程如下:導學階段,用大數據設計學生自學任務清單,指導學生自學,合作解決問題;協同階段,教師和學生對大數據技術接受能力不同,需要不斷提高大數據使用的協同力,協同使用大數據設計活動,豐富數據資源;分享階段,借助大數據平臺及時反饋學生自主學習及檢測中的問題,對照學習目標,形成核心問題,使學生在協同中學習重點,在研習中交互對話,在分享中贊賞評價。
3.互動相長式
實施互動相長式學習活動,將大數據技術優勢和資源儲備充分調動起來,激發課堂活力。教學流程如下:課前,教師借助計算機生成的數據分析學情,細化數據課堂設計;課上,教師借助大數據發布微學案,留出時間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課后,學生借助大數據快速記錄改錯細節,并生成數據資源予以共享,為以后的學習提供借鑒。
(三)搭設線上線下交叉的大數據平臺
教師結合學段學習目標,在大數據平臺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把數據資源融入課堂活動,形成“生活體驗、數據生成—自由研討、數據交流—聚焦問題、數據對話—個性修改、數據發布”的課堂新生態。利用數據工具及資源,可以使學生激活自我表達需求,共融分享,深化學習體悟。
三、成效與反思
一是破解了城鄉一體化中學課堂教學目標與學習效果相脫離的難題,將學生的數據學習同學習效果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開展數據探究。二是使班級授課制下的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使基于生活情境的思考與活動、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成為教學常態。三是突破了數字化學習中由數據媒介、資源、設備介入造成的工具性思維瓶頸,把數據工具及資源融入課堂,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體驗中學習知識、提升能力。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教育資源保障研究一般課題“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學科質量測評促進學習成效應用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2023JZB029)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