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芝
2023年6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強調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主動,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能夠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并交流思想,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科學劃分學習小組,培養小組長
在完成基礎內容的講解后,教師應組織小組開展合作學習,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小組,且每組學生的人數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確保小組內的學生學習水平相對均衡。一個能力均衡的小組能夠更好地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長處,并從同伴身上學到東西。因此,教師可以選擇一個責任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組長,并對表現優秀的小組組長給予表彰和獎勵。小組組長需要具備一定的領導力,不僅要在學習上起到帶頭作用,還要協調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確保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同時,小組組長還要監督組內學生學習進度,確保每個人都能跟上學習步伐,并及時反饋學習中面臨的困難。小組組長的存在不僅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更重要的是通過小組組長的努力,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關系會變得更加融洽,從而促進小組整體的學習效果提升。
結合教學內容,確定合作學習目標
一個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能夠使學生明確自己學習的方向,并為之付出努力。因此,在開展合作學習前,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考量,設置學習目標,并要確保學習目標與課程的總體要求相一致。不僅如此,教師還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習水平、個人潛力等,確保合作學習目標有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使他們真正變成學習的主角,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同時,教師還需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這意味著,目標設計應具有激勵性,能夠鼓勵學生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從而讓他們體驗到團隊合作帶來的成就感,并在合作學習中真正受益,進一步深化知識理解。
合理安排學習任務,注重巡回指導
為確保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已經設定的合作學習目標布置學習任務。具體而言,教師可設計各種形式的學習任務,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的同時,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變得更為豐富和多元,不僅要結合教材布置學習任務,更要將重心放在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查上,通過巡回指導,確保每個小組都能夠向預期的方向前進。在發現學生面臨的問題和困擾時,教師要及時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建議。這樣做不僅能夠確保學習的順利進行,更能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共同解決問題,高效完成任務。
給予正向反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在合作學習中,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團隊合作能力是保證學習效率和效果的關鍵因素。當學生展現出積極態度、付出努力或取得進步時,教師應迅速給予正向的評價和反饋,鼓勵學生繼續保持端正的學習態度,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糾正不良學習習慣。其中,口頭表揚是一種直接且有效的方式,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公開表揚學生,在同學面前獲得成就感。此外,獎勵也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小獎勵,如書簽、筆記本等,以此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幫助學生在學習道路上更加順利地前行。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具有顯著的優勢和實效性。教師要通過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合理安排學習任務等策略,使學生深入理解和應用知識,提高學習效果。同時,教師要注意開展正向評價和反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本欄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