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義平
髖關節發育不良,又稱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髖部畸形疾病,指患者的股骨頭和髖臼的形態、位置異常。髖關節發育不良可在出生時就存在,或者在生長過程中出現,病因目前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遺傳因素、機械因素等相關。該病可導致跛行、疼痛等不適,也是導致成人繼發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患者除了應根據病情進行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妥善護理,對于減輕病痛、延緩病情發展也大有裨益。
臨床表現
1.局部外觀異常
髖關節發育不良會使患者的局部外觀異常,具體表現為臀紋不對稱、大腿紋路不對稱,一側大腿或臀部有多余的皮膚褶皺、下肢不等長等。
2.髖關節功能障礙
病情嚴重的髖關節發育不良患者,其髖臼部位對股骨頭覆蓋不全。除了導致肢體短縮之外,患者髖關節活動度也受限制,表現為下肢僵硬,活動時會出現“咯噔”聲。此外,髖關節功能障礙還可能導致步態異常,比如走路時臀部后傾、跛行等,影響行走功能。
3.髖關節疼痛
髖關節發育不良會導致髖關節受力結構改變,大部分患者可能在活動髖關節時感到隱約疼痛、酸脹不適。長時間行走會加劇疼痛感,經過休息,疼痛可逐漸消失。隨著病程的延長,患者的癥狀會逐步加重——即使經過充分休息,疼痛依然得不到緩解。
4.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患者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治療,其關節面接觸應力過高,關節軟骨不斷被磨損,會增加罹患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可能性。如果病情嚴重,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
治療方式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常用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外展支具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具體的治療方案要根據患者年齡、病情等綜合考慮。越早發現問題并進行對癥治療,越有利于病情的恢復。大部分患者經過科學治療,均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如果成年患者的病情不是特別嚴重,不影響正常生活,一般可采取保守治療,如物理治療、佩戴支具等,但須定期復查,適時調整治療方案。40歲以下、髖關節結構明顯改變,經輔助檢查尚未罹患骨性關節炎的患者,可開展截骨手術。簡單來說,截骨手術就是將髖關節周圍的骨骼截斷,通過矯形固定措施將髖關節的結構恢復正常。40歲以上、骨性關節炎較為嚴重的患者,可以采取全髖關節置換術,即使用人工髖關節代替病變關節,重建髖關節的正常功能。
術后護理建議
1.密切關注病情
如患者需進行手術治療,應做好術后的護理工作。家屬在護理過程中,應當幫助患者調整至舒適的平臥位,避免活動患肢。密切觀察患者手術后的病情變化,包括注意手術創口的滲血、滲液情況,手術側肢體的顏色、溫度和活動程度,以及生命體征。如果出現異常,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如果患者的疼痛持續加重,可告知醫護人員,更換鎮痛方式。患者臥床休息期間,家屬應協助其定時翻身,促進血液循環。手術后,患者可根據自身恢復情況,適時下地行走,開始康復訓練,爭取盡快恢復機體功能。
2.調整患者心態
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要面對疼痛、關節活動受限等情況,容易出現焦躁、抑郁等負面情緒。家人應給予充分的關心和鼓勵,強化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患者可以多和醫護人員溝通交流,了解病情和治療方案,積極配合,提高治療效果。
3.加強飲食護理
為促進患者恢復,在其術后排氣、排便后,應加強飲食護理。缺鈣易導致骨密度降低,影響骨骼恢復速度。患者應盡量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比如魚、蝦等水產品和乳制品等。蛋白質也是促進手術創口恢復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患者應當合理搭配食用瘦肉類、禽蛋類等高蛋白質食物。同時,為防止術后活動量小導致便秘問題,患者可適量吃些膳食纖維含量相對高的新鮮果蔬,比如綠葉菜、蘋果、西紅柿等,促進腸道蠕動。
家屬可將不同種類的食物均衡搭配在患者的三餐中,保持飲食的多樣化。固定三餐進食時間,避免暴飲暴食,減輕患者的消化道負擔。需要注意,患者術后應避免進食辛辣、油膩食物,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少放些調味料。燒烤等刺激性食物易加重感染,不利于病情恢復,患者應避免食用。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合理進行低強度運動
不少患者有這樣的疑問:我的髖關節發育不良,還能運動嗎?是不是需要“躺平”靜養呢?事實上,合理、科學運動有助于增強肌肉力量,增強身體素質,有利于病情的好轉。建議患者進行髖關節負荷不大、強度比較低的運動,比如游泳、上肢力量訓練等。運動時應注意適度即可,患者應在身體能承受的情況下進行體育鍛煉。
跑步、爬山這些運動對髖關節有直接影響,可能加劇關節軟骨磨損,不適合髖關節發育不良患者進行。由于髖關節活動受限,下肢穩定性不足,患者也應避免進行對抗性運動,比如踢足球、打籃球、打羽毛球等,否則很容易發生意外或加重病情。
2.適當開展髖關節周圍肌力訓練
增強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有助于增強關節的穩定性,減輕關節負荷。身體情況允許的患者,可在醫師指導下進行相關訓練。比如側抬腿訓練,患者側臥在瑜伽墊上,伸直雙腿, 緩慢將上側腿向上方抬高,保持5秒左右后緩慢落下,每側做10次,左右側交替練習10組。
3.改變生活習慣
如果髖關節受冷,可能導致局部肌肉痙攣,加劇疼痛。患者應避免長時間處于寒冷、潮濕的環境中。日常必須加強髖關節的保暖,可以穿戴護膝,使用熱水袋對局部進行熱敷。合理補充鈣質、維生素等營養元素,按照醫囑合理用藥,有利于緩解疼痛,維護骨骼健康,促進機體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