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輔學
健全人格是指具備正確的自我認知、積極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態度。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體現,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7-9年級)學段目標中對“健全人格”素養提出了明確要求:“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熱愛生活,確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認識自己,能夠自我反思,不斷完善自我,保持樂觀的態度,學會合作,樹立團隊意識;能夠自主調控自身的情緒波動,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主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養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態度,在生活中磨煉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自我改進;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認識青春期的身心特征,建立同學間的友誼,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在此,筆者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育學生健全人格作了一定的實踐研究。
一、轉變課程教育教學觀念,培育學生健全人格素養。
現在的初中學生大多在長輩的溺愛中長大,導致了部分學生自私自利、爭強斗狠、自尊心強等極端性格,一旦受到管理指責就會產生叛逆、反感的逆反情緒,有些學生甚至會做出極端行為。這對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非常不利。初中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又往往十分脆弱、不堪一擊"。由于部分教師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教育無從入手,所以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和家長依舊比較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方面比較忽視,沒有及時教會學生辨別是非、勇于承擔的能力。初中學生心智并不成熟,很容易被社會氛圍影響,對他人的評價極為重視,稍不留意就會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必須把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叛逆階段,正是需要學校和教師對其進行健全人格培養的重要時期。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健全人格培養的教育,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道德思想的有效途徑,能夠讓學生受益終生。教師應該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切合實際,更全面的關心學生,努力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這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努力提升自我,教師只有先具備了愛崗敬業的精神,才能做到熱愛學生、為人師表、廉潔從教、嚴謹治學,從而培養出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是教師實現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價值體現,教師可以從中獲得成就感,完成自我人格的升華與塑造。由此可見,探究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對學生有著深遠意義,更對我國素質教育方式創新有著重要的指引意義。
二、挖掘教材人格教育內涵,培育學生健全人格素養。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材中涵蓋的內容非常多,領域也較廣,為了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教材中更注重融合知情、意、行,這也正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條件。比如,在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上冊就涉及諸多健全人格素養的內容?!吨袑W時代》《學習新天地》這兩課要求養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態度,在生活中磨礪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栋l現自己》一課要求正確認識自己,能夠自我反思,不斷完善自我,保持樂觀態度,學會合作,樹立團隊意識?!队颜x與成長同行》一課要求認識青春期的身心特征,建立同學間的友誼,把握異性交往的尺度?!督挥训闹腔邸芬徽n要求認識青春期的身心特征,建立同學間的友誼,把握異性交往的尺度?!稁熒g》一課要求增強與老師的交往能力?!队H情之愛》一課要求知道親情對自己的意義;理解親人之間愛的碰撞;掌握應對愛的碰撞的方法。《探問生命》一課要求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熱愛生活,確立正確的人生觀。生命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墩湟暽芬徽n要求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熱愛生活,確立正確的人生觀。生命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養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態度,在生活中磨煉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毒`放生命之花》一課要求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熱愛生活,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因此,教師的首要工作就是全面深入地掌握教材的內容,以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為重要目標,將教材內容和培養健全人格的條件要求相融合,達到一體化教學的效果。
三、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育學生健全人格素養。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不僅要在課堂上讓學生懂得道德素質理論知識,更要積極結合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學校與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參加,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例如,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八年級上冊《勇擔社會責任》這一單元中的《積極奉獻社會》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福利院幫助失去家人關愛的小朋友找回笑聲;去養老院給老年人打掃衛生、噓寒問暖;走上街頭為辛苦工作的環衛工人遞上一瓶水等等,讓學生通過奉獻自己、快樂他人的方式懂得積極奉獻社會的責任和意義。通過社會實踐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的道德素養,從而完成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與塑造。
總之,重視學科核心素養,培育學生健全的人格,應該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常規要求。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打破原有的機械化教學模式,轉變課程教育教學觀念,深入挖掘教材人格教育內涵,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實現從知識灌輸向有意義學習轉化,從注重結果向注重過程轉化,從內容教學向素質教育轉化,加大學生健全人格素養的培育力度,從而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目標的拔高,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