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婉君
英語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作業目的是讓學生快樂地完成作業,從作業中取得成就感并反作用于課堂學習,提高英語學習效率。我認為作業設計創新的原則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感,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一定要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創新作業的形式,變重復機械為靈活多變,變單一知識為知、能、行的綜合訓練,使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起做作業的興趣。結合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來做:
1.給學生布置的英語作業需要是有梯度的。
“一刀切”的作業不能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簡單的作業,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但尖子生覺得沒有挑戰性,只是機械重復,沒意思,布置有梯度的作業,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英語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能力范圍內完成的作業,使做作業變被動為主動。
2.設計趣味性作業,讓學生在“樂”中做。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抄寫、跟讀這樣的作業枯燥無味,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首先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使作業的內容和形式富有一定的趣味性,讓作業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吸引力,如在學習第二單元時間的話題上,會讓孩子涂涂畫畫,發揮他們的想象畫一畫時鐘,并用所畫的時鐘與同伴交流,孩子們拿著自己時鐘交流都很開心。
3.增添實踐類作業,讓孩子們動手做一做。
在英語作業設計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動手操作,最后在課堂上展示成果。如我們在學習第四單元農場時可以讓孩子做一個立體小農場,可以從本單元學過的蔬菜中做一道菜,以及在逛超市時用英語介紹我們學過的水果和蔬菜,這些作業的布置使得課本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們在完成的時候也會覺得既新奇又有趣。
4.有效布置創編類作業和表演類作業,激活學生的思維。
英語教材中會有很多兒歌或者歌謠,歌詞簡單,節奏輕快,深受學生青睞,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兒歌,歌謠進行改編,快樂說唱,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低年級的學生表演欲也是很強烈的,因此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主題,提供相關場景和對話,讓學生進行表演,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總之,作業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和學科特點,巧設創意作業,提升作業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