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昂昂
教學過程中的情景創設對課堂教學有效性尤為重要,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情緒的高漲和求知欲振奮,還可以促進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及推理判斷能力等抽象的邏輯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程資源創設問題情境
教材是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在實際教學中也是教師利用最多的傳統介質資源。如前所述,新課程的教材中編排有大量的可以利用信息資源,這些信息中有圖形也有文字;有實驗結果,也有生活現象;有科學史話,也有科技熱點等等,它們中有相當一部分可以用來有效的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人教版必修1“光與光合作用”這部分內容節首的“問題探討”中,通過講述“蔬菜大棚中為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而使用不同顏色的光照射”這一事實,可以給學生制造“矛盾和困惑”,他們不明白為什么要用紅光或藍紫光照射,而不用其他顏色的光源?他們想知道這種方法的好處以及同光合作用的關系等等。這種問題情境不僅可以順利的引入新課,更能為后續學習提供“動力”,諸如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二、創設“生活”情境
生物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課堂教學中適當聯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使他們體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例如:學習“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在講完厭氧型中的乳酸菌后,告訴學生,酸奶的生產就是利用了乳酸菌的新陳代謝,并進一步提出了預先設計的問題要求:①請吃過酸奶的同學談感受;②請注意“酸奶”不是“優酸乳”飲料;③請同學們回去后,“品償”一下保質期內的酸奶;④正常酸奶的包裝盒是不會“鼓”起來的,為什么?當學生感到所學的知識有用時,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會使他們留意身邊的生活現象,從而培養了學生注意觀察,探索知識的科學精神。
三、利用故事創設教學情境
聽故事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樂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把一些有趣的故事同課本知識相結合,利用講故事的方式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往往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為了給學生講解有關“遺傳與變異”的知識,我就給學生講了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的故事:達爾文在30歲的時候與其舅舅的女兒艾瑪結婚,在婚后,他們一共生了六個孩子,但是在六個孩子中,其中有三個幼年夭折,而剩下的三個孩子命運也非常的悲劇,都是終身不育患者。今天的人們都知道,這是由于近親結婚才帶來的悲劇,而達爾文那個時代卻沒有這方面的研究,達爾文直到晚年時期,才通過觀察自花授粉和異花授粉的區別了解到其中的奧秘。在聽完了達爾文悲劇性的故事以后,學生對于近親結婚又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時候,再給學生介紹相關的知識,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情境教學法對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十分重要,在生物教學中只要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注重相關的原則,并熟練掌握各種創設情境的方式,一定能讓學生掌握好知識、提高能力,最終達到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