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霞
〔摘? ? 要〕?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許多教師已改變傳統教學理念,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著低效率的問題。因此,基于“雙減”政策的提質增效要求,教師應潛心鉆研教材,創新構建教學方式,通過理性分析、詳細說明等方式引導學生提升自我,有效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打造說理課堂就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法。教師打造說理課堂應根據教材及學生學習情況,創設探究課堂說理情境,讓學生身心愉悅地、有邏輯條理地闡述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 “雙減”背景;說理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5? ? 070-072
一、巧用信息技術,激發說理活力
學生對一個事物發生興趣,就能激活學習的活力。學生一旦對數學感興趣,就會全身心主動積極探究數學的奧秘,尋找其規律。教師在構建說理課堂時,要激發學生對數學說理的喜愛之情,指導學生試探性地對數學進行說理,構建學生數學說理的意識。為此,教師應潛心了解學生的特點,通過激發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說理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教師要巧用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設計各種形式的數學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探究構建數學說理課堂。
如:在執教《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借用現代信息技術,播放了一段視頻,向學生展示一些常見物品,如月餅、蘋果、橘子、梨等,將它們平均分成n份,通過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學生熟悉的具體物品形象,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讓學生能夠輕松理解分數的意義。接著,教師使用多媒體班班通展示一個四邊形,將其隨意分成四份,并對其中的一份進行上色。這時,教師向學生提問:“請問,你能夠用分數來表示已經涂過顏色的部分嗎?”話音一落,學生紛紛回答。對學生回答的不同結果與說法,教師并沒有立即評價不同答案的正確與否。此時那些有不同觀點的學生,讓他們根據個人的認識和經驗,陳述各自的主張,說明理由。學生發揮聰明才智,從不同方面給予充分說明,即,我們所說一個整體被均等地分成n份后,那n份中的一個份就能用n分之一來表示,而屏幕上的四邊形并非均等劃分,其中的一個劃分只是整個圖形的一部分,是無法用分數來表示的。學生在討論數學問題時,表達方式可能有所不同,說理陳述有差異性,但是大家都認識到“平均分”這個關鍵詞非常重要,是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核心點。最后,由學生各抒己見來整理總結,分數的概念在學生腦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讓他們牢記分數的意義,提高課堂效率。
二、憑借數學語言,梳理說理脈絡
數學語言是師生雙方活動互相交流、進行說理發表主張的交流工具。其表現方式為三種:文字、圖形和符號。第一,學生使用文字在數學說理中能建立起整個知識體系的架構,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記錄學生說理中閱讀理解感悟應用探知過程,使用語言文字表達數學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如教師在執教《兩位數乘兩位數》時,不少學生基本能完成教師布置的兩位數乘法計算的習題,但對算理懵懵懂懂,了解不深。此時教師就應為學生講清兩位數乘法計算的要點及計算過程,與此同時,利用班班通視頻播放或教學用具等來進行演示說理,直觀有效。第二,利用圖形進行數學說理,直觀常見,比文字描述更加直觀易懂便捷。尤其在小學學段,使用圖形的模擬或排列來表示數量關系和空間概念時,淺顯易懂,易于理解。第三,使用符號這種語言,它含有數字、字母和標點符號三個要素。符號在數學中的運用能使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化,學生根據具體情況自由自在,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說理。例如,在執教《乘法分配律》一課時,教師把抽象的分配律用數學語言進行講解,啟發學生使用字母符號進行概括和探究,得出包含字母的一般表達式。
這三種數學語言的運用,取決于教師在說理課堂上使用哪種語言的時機,時機不同其運用效果有異。因此,教師要憑借自己的教學智慧,依據數學內容或目標來選擇使用數學語言,以幫助學生提高說理能力,提升學生數學的素養。
三、建立說理平臺,享受互動樂趣
小學數學教學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并開展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運用規律,以促進他們掌握技能技巧。在說理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弄懂弄通數學的本質,并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討論來反思自己的不足。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提供了一個用于學生進行展示的平臺,有效地運用已學知識實現教學目標,在說理生生互動中享受互動的樂趣。
教師首先根據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況及課堂表現情況能力的差異,可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促進生生交流互動。合作小組組建后,教師應發揮主導優勢,密切關注學生的互動情況,并對各組的討論成果給予積極評價與肯定激勵。?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感受到思考辯論的魅力,享受互動的樂趣,提高數學素養。
如在執教《相遇問題》一課時,“相遇問題”與學生聯系緊密,在學生實際生活中常遇見。教師應教會學生厘清相遇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用方程來解決相遇問題。學生在此課中提高了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并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互動辯論就是解決“相遇問題”的好辦法。例如,有藍天、白云兩個施工隊分別從南北兩邊修建8000米的棧道。經過80天后,棧道還剩下400米未完成。藍天隊每天開鑿50米,請計算出白云隊每天開鑿多少米??這道題目問題的核心是藍天隊每天開鑿50米的進度,而白云隊每天要開鑿多少米?以保持棧道修筑的進度。
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一種辦法是通過方程解法解決,還有一種算數解答。在課堂上開展說理辯論,學生對不同的解題方法說理辯論,陳述各自解題的過程,辯論理清各自的解題方法的利與弊,最終的結果由學生評價,得出結論。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改進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創新方法,開啟智力,培養“讀、思、達”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四、探究核心問題,打造說理課堂
數學說理課堂應具有啟發性,把重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而這種能力是培養說理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應重點關注教學的核心問題,針對涉及思考深度的核心問題進行說理,創設多種說理情境,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及數學素養。?如在《四邊形內角和》的課上,教師問道:“所有的四邊形內角和是否都等于360°?”教師啟發學生自主探究“四邊形內角和都等于360°”這一核心問題,測量學過的多種不同四邊形的角度。有的學生在自主動手實踐中利用量角器測量各種四邊形的內角和,有的學生通過裁剪拼接的方法測量四邊形的內角和,結果發現無論用哪種方法,內角和都等于360°,從而證實了最初的猜想。學生經過不斷的探究,更新了學習觀念,事物的推理在探究實踐中獲得正確的結果。
此外,教師還應在說理中考慮學生數學的邏輯思維及悟性,小學生的理性思維還比較弱,主要還是靠形象思維構建對事物核心問題的認識,需要借助形象直觀的教學邏輯思維才會暢通,事物的結果才會正確。如在執教《圓柱》一課,教師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動態的形式把圓柱展開,教師提問:“屏幕上的圓柱沒展開和已經展開的,這兩個圖形分別是什么?”針對這一問題在班班通的屏幕上尋找結果,各自試試說理,讓學生的思維實現飛躍,從二維轉向三維,在頭腦中構建立體空間的概念,準確認知圓柱形成的全過程。
五、組建合作小組,訓練說理能力
學習探究新事物,掌握新知識,重新構建知識體系,需要長時間、有充沛的精力、懷有極大的學習熱情,而小學生好動、貪玩,學習的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高度集中,這需要教師在課堂形式上做文章下功夫,以確保說理課堂有效高效。組建合作小組是一種很好的形式。教師以4~6人為一組,把學生差異合理分組,在小組中生生互動,質疑討論交流。教師緊密觀察學生的動向,關注個性化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層面想問題,要求講清道理,邏輯性強,語言嚴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執教《四則混合運算》后,多數學生了解掌握混合運算法則,能獨立使用,準確運用算法,驗算結論的正確性。此時,教師在說理課堂上布置5道題目請學生計算。首先,學生根據小組安排驗證答案對與錯;接著,某一道題小組同學出現不同答案,這時小組內就采用說理的辦法來進行題目計算驗證;下一步,教師為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集中注意力,營造寬松交流氛圍,引入別開生面的游戲“糾錯比賽”,即小組內根據不同的錯誤,生生之間相互剖析糾錯,說清運算規律法則;最后,教師肯定表揚激勵優秀小組,指出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六、肯定激勵評價,培育說理品質
讓學生進行說理,開發智力,促進學生數學邏輯思維,也是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路徑。對學生進行激勵評價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說理課堂,教師對學生說理表現情況及時給予積極正面的激勵評價,給予肯定鼓勵,改進不足,提出修改建議,進一步提高說理效果,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力的提升。
例如,在執教《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時,教師時時關注說理學生的個別表現,給予正確激勵評價,讓學生全身心投入數學探究之中,享受數學魅力。同時,教師引導學生掌握說理方法,學會表達,啟迪智慧。如有的學生在使用量角器量三角形的內角和不等于180°,教師明白學生使用有誤差,就及時告知同學:量角器雖是較準確的測量工具,但也會有誤差,要想精準度高,就得找新辦法。這時,教師鼓勵學生勇敢探索,動手實踐,然后對新的辦法進行說理。如教師在組織說理中,有一個學生發現一個正方形的內角和等于360°,若從對角線切割后成兩個三角形,每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教師讓其進行說理,說明自己尋找三角形內角和的思路,對學生肯動腦筋、積極思考、有創新思維進行肯定激勵,鼓勵全班同學總結經驗,積極思考探索。
總而言之,在“雙減”背景之下要提質增效,教師應構建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數學課堂效益。在數學教學中構建說理課堂,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為學生開啟智慧、自主探究、思考表達、明確知識相互關聯理清說理思路,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本文系福建省泰寧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2022年度立項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說理課堂學習單設計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立項編號:XXKT22-007】
參考文獻
[1]張貴蓮.小學數學說理教學促進深度學習策略芻議[J].學苑教育,2021(32):79-80.
[2]蔡阿聰.深度學習下的小學數學說理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51):62-63.
[3]魏弘.深度學習下的小學數學說理課堂教學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0(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