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
我的婆婆是位普普通通的農村老太太。小時候,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她沒有上過學,認識的字僅限于手機通訊錄里常聯系的幾個人。但就是這樣一位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村婦女,卻令我刮目相看。
寵愛不代表寵溺
我老公在家里排行老小,上面有三個姐姐,很多人都說:“家里的寶貝兒子,一定非常受寵!”受寵是真的,三個姐姐會把好吃的留給他。但寵愛不代表寵溺,婆婆從他小時就教導他要自強自立!因此,我老公早早就被鍛煉成了全能型選手:洗衣、做飯、拖地,脾氣好、會聊天、學習棒,成為鄰居和親戚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我暗自納悶:這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竟然懂得許多大道理,她是怎么悟透的?
拉家常,聊瑣事
以前,我像我爸爸一樣,不愛傾聽、不愛聊天,但來到婆婆家后慢慢被婆婆感染了。
逢年過節,一大家子十多口人圍坐一起,吃吃喝喝鬧鬧。婆婆的嘴閑不住,一會兒聊學業,一會兒聊工作,一會兒聊生活,總有聊不完的話題。
令我驚奇的是,每個人都愿意接婆婆的話茬,以至于每每深更半夜仍在暢聊。起初,我總會感嘆:這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怎么這樣能聊呢?天長日久,我慢慢明白了:婆婆的聊,其實是講故事,在一個個故事中讓每個人放下心頭的包袱并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我真正切身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開始格外敬佩我的婆婆了。
“老漂族”
由于種種原因,去年婆婆跟我們一起來到鄭州,成為一名“老漂族”,生活平淡平凡卻也知足。
但今年春天,發生了一件令我和老公羞愧的事:有一次,婆婆竟打電話讓公公送錢過來,她手里沒錢了!
原來,家里的開支除了我和老公支付水、電、燃氣費并進行周末大采購之外,平時孩子喜歡吃的肉、蛋、菜等都是婆婆負責買和做。由于我們的忙碌和粗心,她手上的錢花完了不好意思開口要,就找我公公求援了。由此,我和老公開始反思:我們對她的關心遠遠不夠。
婆婆經常找我們“邀功”。比如,買菜時,她把附近的超市逛了個遍,最終選定既新鮮又實惠的那家,省了幾塊錢。剛開始,我和老公不理解,為了幾塊錢奔波一大圈,不值得!后來,我們慢慢懂了:她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后,待在空蕩蕩的家里倍感孤獨和陌生,就尋思找些事做,一來打發時間,二來創造價值,結果就想到了“買菜的事”。一次又一次,看著她發自內心的高興,我都會心笑笑,繼而夸贊她做得好!
對這位普通又善良的婆婆,我有很多話想對她說,但限于才情只能用這些平凡的語言記錄下來。在此,我衷心祝愿婆婆:健康、快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