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榮晶

新時代背景下,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故事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什么是游戲故事?它主要指在進行深度游戲之后,教師帶領幼兒將玩耍環節的整個過程及行為特征,通過語言或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游戲故事間接反映了幼兒對周邊環境的理解與感知,是幼兒表達自身情感、發泄自身情緒的一種渠道。
在傳統幼兒教學中,教師主要作為引領者,組織幼兒進行學習活動,并未過多關注幼兒的情感表達;而游戲故事模式下,幼兒能夠作為活動的主體,成為良好的表達者與學習者。因此,教師應當積極開展游戲故事教學,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倡導其他教師、家長及同伴認真傾聽幼兒的想法。研究發現,游戲故事可以促進幼兒積極行為的產生,培養幼兒基本的學習觀與表達能力,教師需要探索出適合幼兒成長的游戲故事開展方式。
一、幼兒園開展游戲故事教學的現狀分析
游戲故事中蘊含豐富的教學價值,能夠反映幼兒當下的想象力、情感力等,并涉及多個教育學科及發展領域的實踐經驗。當前,很多教師雖然意識到了游戲故事的教育價值,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并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其采取的教學方式不恰當。一個好的游戲故事應當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且具備多種幼兒感興趣的元素,這樣才能吸引幼兒投入活動。
此外,游戲故事還需具備兩大關鍵要素。第一,構建和諧、平等的師幼關系。教師要用尊重、平等、親切的態度與幼兒溝通,了解幼兒的想法,挖掘幼兒的喜好。在開展游戲故事的過程中,即使幼兒存在過失行為,也需要用良好的語氣與其交流,鼓勵幼兒進行試錯,在試錯中積累實踐經驗。教師只有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才能讓幼兒在游戲故事環節獲得足夠的安全感,進而產生表達欲。然而,一些教師并未了解師幼關系對游戲故事開展的重要意義,不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基于此,筆者建議教師在活動中認真觀察幼兒的行為,了解幼兒的心聲,建立積極的教育觀與兒童觀。
第二,教師需要將游戲故事放置在真實的游戲環境下。3—6歲兒童的心理發展特征主要來源于其在日常生活及游戲活動中的感官認知、實踐經驗。可以說,幼兒在游戲中的實踐過程就是其探索世界、了解社會的過程,也是了解新知識的主要渠道。教師需要依托教學目標和幼兒對知識的吸收能力,科學安排游戲故事的活動背景,為幼兒營造舒適、良好的游戲空間,并放置一些生活化、趣味化的游戲材料,鼓勵幼兒自主探索、自由表達。
二、游戲故事在幼兒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策略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游戲故事的教學優勢,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在生活教育中滲透游戲故事;第二,依托鮮明主題開展游戲故事;第三,在親子活動中滲透游戲故事。
(一)在生活教育中滲透游戲故事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教師可以根據禮儀教育活動主題來組織幼兒進行簡單的游戲故事活動,如從最簡單的進餐禮儀、問好禮儀出發進行過渡,鼓勵幼兒從不敢說話到敢于向教師、同伴表達自己的想法。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教師可以組織其參與“我快要當小學生”的主題活動,在場地入口處設立簽名區域,并在該區域內放置鉛筆、簽到表、手表及桌椅等,組織幼兒進行簽到,讓其說出自己想參與的游戲區域。這種方式不僅能鼓勵幼兒進行表達,還能培養幼兒的計劃意識。
教師也能借助“豐富午點”時間鼓勵幼兒說出自己這幾天吃到的食物,或想要吃的糕點、水果。上述互動方式能夠培養幼兒分享與溝通的能力,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依托鮮明主題開展游戲故事
一個成功的游戲故事需要創設豐富、有趣且真實的主題,且具備簡單、安全等特性。以大班幼兒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我要當小學生啦”的主題活動,并設置“向紅領巾獻禮”“豐富社團活動”“參觀特色圖書館”“走進小學”及“我心目中的小學”等實踐板塊。在活動完成后,教師組織幼兒借助彩泥或繪畫的形式開展游戲故事,鼓勵幼兒通過不同的表達形式說出幼兒園生活與小學生活的差異。上述游戲故事內容更加豐富,能夠幫助幼兒進行深度思考,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
再以中班幼兒教學為例,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我是小兵”主題活動時,鼓勵幼兒運用繩索、紙箱、木樁、輪胎、梯子及滾筒等材料自主布置訓練場地。整個活動中,幼兒需要與同伴及教師交流意見,最終打造出滿意的小兵場地。在這一環節結束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進行游戲故事活動,組織幼兒用彩筆繪制出在布置場地時遇到的困難,以及采取的解決方式。
(三)在親子活動中滲透游戲故事
幼兒園與家庭是幼兒成長與生活的兩大主要空間。教師在開展游戲故事活動時,需要充分發揮家園共育的優勢,采用合作、平等、尊重的原則與家長溝通,鼓勵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
例如,當幼兒節假日與家長在一起時,教師組織家長在旅游、逛超市等活動中向幼兒滲透游戲故事,通過拍視頻、繪畫的方式記錄活動中的精彩畫面,使幼兒在返回幼兒園后與其他小伙伴及教師進行交流。再如,當過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時,教師邀請家長入園參與親子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分享自己在游戲故事中的感受,家長在整個環節中切身感受到幼兒的變化。
在近一年的游戲故事實踐中,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都有進步。大班幼兒更加愿意主動與人分享游戲故事,表現得大膽自信;中班幼兒在繪畫水平、大膽交流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小班幼兒樂于用普通話主動問候和大膽交流。教師通過參與幼兒的游戲故事,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真游戲”的教育價值,并不斷反思自身的教育行為,實現了師幼的共同成長與發展。
三、幼兒園開展游戲故事的實踐思考
(一)在開展游戲故事前進行深度調研
為了給幼兒呈現最佳的游戲故事開展效果,教師需要聯合園所進行深度調研,將自己在游戲故事開展環節中存在的問題說出來,進而找出解決對策。例如,在開展游戲故事時最常出現教師工作量大、幼兒表達能力差、幼兒繪畫水平低、一日活動時間不足等問題。此外,教師還需要就“如何在游戲故事環節中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如何將園本教研與游戲故事進行充分融合”等問題,進行深度研討,以形成豐富的教學應對策略。
(二)依托實際優化游戲故事的開展方式
在完成前期的調查與研討工作后,教師可以整合園內教學資源來科學設計游戲故事的開展方案。例如,針對之前提出一日活動時間少于游戲故事的開展時間這一問題,教師可對其進行優化,將過去碎片式的一日活動時間整合在一起,將喝水、如廁等環節全部放置在游戲故事的環節中。教師還應秉持科學性、可操作性原則,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
(三)教師需不斷積累開展游戲故事的經驗
游戲故事是近年提出的新型幼兒教育理念。一些教師并不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這就要求其利用課余時間積累相關經驗,系統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此外,幼兒園也需要為教師購置必要的教學課程,使其完成基本的理論學習,并據此進行考核與培訓。該方式能幫助教師快速轉變教學觀,及時在幼兒活動中觀察幼兒的行為與興趣,與幼兒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在開展游戲故事活動時,教師需要與幼兒建立和諧平等的溝通關系,逐步走進幼兒的內心,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進而優化游戲故事的開展策略。教師還可以聯合家長來組織游戲故事活動,讓家長感受到幼兒在游戲故事活動中的成長與變化。良好的游戲故事活動可以讓幼兒進行自由表達,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與感知。
(本欄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