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柳
醫生在社交媒體等網絡平臺發言前需要有更多方面的慎重考慮。

“你在使用社交媒體時的行為很重要。”日前,英國醫學總會GMC發布的《良好從醫規范》(Good Medical Practice Guidance)指出,醫療專業人員和其他人一樣,有宗教信仰、隱私保護和言論自由的權利,但作為醫療專業人員在使用社交媒體時行使這些權利必須考慮對他人權益可能產生的影響,并盡可能周全考慮,與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相平衡。
3月中旬,《英國醫學會雜志》BMJ一篇題為“醫生是否應該在網絡上就政治與公共事務議題自由發言”的報道中援引了這一規范總則。
英國醫療總會GMC依據1956年的《醫療法》(Medical Act)而成立,是對醫療業進行全面管理、監督醫學教育并對醫務人員進行注冊的機構,由伊麗莎白女王提名的專家、大學及皇家學院指定的以及注冊醫務人員選舉的成員組成。醫療總會通過其紀律委員會對注冊醫務人員的行為實施嚴格管理,并有權對違反紀律的人員予以除名或其他處分。
“在任何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帖之前,問問自己,我會對著一群患者、同齡人或家庭成員大聲說出這句話嗎?這條評論會被某部分群體視為冒犯或歧視嗎?我即將說的話會危及我的職業聲譽嗎?我的同行和醫師協會將如何看待這條評論?”
如此眾多的捫心自問,或許不符合網絡發言的場景心境,“考慮到世界各地的沖突和英國NHS近年來承受的壓力,大概每位公民包括醫生都會對一些易于激起情緒的社會問題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別以為你的發言無足輕重,只是隨手按鍵、發送就完。
英國醫療保護協會的法律顧問Emma Davies在BMJ這篇報道中建議,這些都是醫生在社交媒體等網絡平臺發言前需要慎重考慮的,她坦言,社交媒體一直在快速的變化和發展中,在網絡平臺上,人們看到一些“名流”“人物”跌落神壇,絕大多數醫生不是公眾人物,但醫生在社交媒體上表達傾向性明顯且易于傳播的觀點同樣會讓自己面臨道德譴責或職業風險。
醫生在醫學和更廣泛的社會議題中參與政治討論很重要,在英國,醫生從政的案例很多,不少醫生獲得了行業和社會的共同認可。
約克郡麻醉學和重癥監護醫學專業注冊官Rajin Chowdhury在2015—2019年曾密集參與政治活動,包括在地方選舉中組織活動以及作為議員候選人參加2019年的議會選舉。
結合自己的從政經歷,他坦言,“除非你是名人、媒體記者或著名政治家,否則你的社交媒體很難持續產生影響力。”
Chowdhury醫生同時勸誡同行們,別期待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糾偏”或糾正網民的觀點,這可能會適得其反,“沒人愿意在公開平臺上承認錯誤,人們會為此前秉持的觀點找尋更多的理由支撐。”他的觀點還包括,“很少有證據表明網上的爭論能真正改變一個人的想法,一個重要的公眾議題擺在人們面前,他們更容易被情緒而不是事實所說服。”
與Chowdhury醫生的觀點形成差異,英國謝菲爾德地區全科醫學網絡PCN牽頭人、全科醫生Tom Holdsworth表示,剝奪醫生對社會問題發表觀點的權利是不可取的,因為醫生本身就是一群對社會有深刻見解的人,他們的觀點有助于形成更科學的決策。
GMC有關如何使用社交媒體的一般性指導意見指出,如果醫生發布的觀點會給患者帶來痛苦,就不能分享。“當然,引起分歧和給患者帶來痛苦是兩碼事,不應該混為一談,因此,醫生沒有理由對社會議題全然沉默。”Holdsworth醫生還懇切地表示,圍繞健康的社會政策有很多,包括更健康的食物、潔凈的水和空氣、住房安全等等,“醫生能夠而且應當要在這些方面的政府決策中進言,英國也有不少醫生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深受公眾與同行認可。”
全科醫生Jason Sarfo Annin在接受BMJ采訪時也提醒醫生同行們明確哪些議題更加適合醫生發言。他表示,很多公共事務如控煙等需要以醫學為基礎,但糅合社會學、經濟學等理論指導才能達到最佳成效。他同時表示,作為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醫生,大家日常就在從事公共事務。Annin醫生還以哮喘的臨床指南為例,“國家健康與護理卓越研究所的指南側重于健康經濟學,而英國胸科學會和蘇格蘭校際指南則選擇其他方面作為重要考量,這樣的差異本質上還是政治性的。”
嚴肅、政治性的有關公共事務的觀點表達或許是醫生的日常工作。BMJ報道提醒,“如果你確定這個觀點值得分享,那么請圍繞你期待的目標,謹慎、細致地組織語言。”

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醫生網絡發言需要細心、謹慎。
“留心你說話的內容與方式;與網絡上的朋友保持距離;充分考慮線上信息到達的可能性。”澳大利亞醫學會2010年曾面向醫生和醫學生曾經發布了一個名為“線上專業素養”(online professionalism)的指南并給出這3條指導原則。
尤其是在醫患線上交流方面,該指南表示,醫生和病人之間存在專業知識和權利的懸殊與失衡。“明確的職業界限同時可以保護患者權益。如果醫生向患者透露個人生活的細節信息,這就超出了正常的醫患關系,越出了專業邊界。侵犯社交邊界的行為在互聯網上很容易發生,嚴重、不檢點的行為可能導致醫生受到紀律處分。”
面對患者請求加“好友”,醫生是否應該答應?澳大利亞的這份指南明確,醫生可以禮貌地拒絕,告知患者自己需要遵循相關工作規定。
規范醫學生的行為,指南指出,學生有權享受活躍的社交平臺生活,“但請記住,網絡行為在你職業生涯的早期階段會被認為是‘年輕有活力’,而以長遠的眼光看,在社交平臺的行為一旦有了違反規定的嫌疑,比如圍繞專業考試運營社群,或者是言語攻擊公眾人物,這很可能會對你未來的職業生涯不利。”“要知道現在很多機構要招募新員工時都會將其在網絡、社交平臺上的狀態作為考量。”
如BMJ報道所言,社交媒體可以讓醫生在教育患者、專業聲譽展示和學習促進等方面發揮強大作用。很多醫生會創建自己在線上的個人平臺,但澳大利亞醫學會的指南建議,在這些互聯網平臺上,醫生僅提供與專業實踐相關的信息為宜。醫生還可以支付一定費用給專業的公司來維護自己的線上平臺,確保專業、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