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理論與實踐研究,以遼寧省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實踐為例,從場館、資源、服務、效應等方面闡述圖書館開展研學旅行服務的有效方式和路徑,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文旅融合 公共圖書館 研學旅行
[分類號]G252
1 引言
研學旅行是以中小學生為主要對象,以集體旅行生活為載體,以提升學生素質為教學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會資源,進行體驗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教育旅游活動[1]。教育部等11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將研學旅行列入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必修課,研學旅行逐漸成為當代教育的新方式。在文旅融合日漸深入的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被賦予新的時代使命和責任,社會教育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職能之一[2]。充分利用其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濃厚的文化氛圍開展研學旅行服務,是新時代公共圖書館深化拓展社會教育職能的重要體現。基于此,筆者以遼寧省圖書館為例,分析研學旅行服務的具體實踐,發現公共圖書館業務與研學旅行的結合點,進而提出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的發展策略,為公共圖書館拓展研學旅行服務提供參考借鑒。
2 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的研究概況
筆者以中國知網數據庫為數據源,通過主題詞“公共圖書館”并含“研學旅行”檢索式得到相關研究文獻39篇,其中學術期刊35篇,學位論文4篇。又將學術期刊的來源類別設定為核心期刊,檢索到13篇文章。這些文章主要論述公共圖書館開展研學旅行服務的理論和實踐策略等。在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理論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圖書館研學旅行概念的辨析、內涵的界定與圖書館開展研學旅行服務的可行性等方面。如,李子峰通過對比近幾年出臺的“研學旅行”文件,明確了教育是研學旅行活動的本質,并指出公共圖書館在研學旅行中屬于服務“供應方”[3]。韋冬就研學旅行服務的主體、對象、目標和任務展開研究,認為圖書館依托自身資源,從研學旅行的目標任務出發,為研學旅行相關群體和機構提供的服務即為研學旅行服務[4]。
與此同時,一些學者對國內外公共圖書館開展研學旅行的發展思路和實踐經驗進行了梳理和總結。研究者將國內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大致劃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是以圖書館為研學基地組織開展館內研學活動。如鞍山市圖書館將館藏資源、平臺優勢與中小學研學旅行教育理念相融合,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開展參觀體驗研學活動[5];常州市圖書館開啟研學賦教新課堂,學生們帶著研究課題,走進圖書館開啟項目化學習之旅[6]。第二種是發揮圖書館平臺優勢,拓展館外研學活動。李曉君以“贛圖悅讀研學營”為例,介紹了該館在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資源基礎上,采用跨領域、跨學科的融合模式,開設特色館外研學旅行路線的經驗[7]。關于國外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發展經驗的總結和介紹,如張巧娜分析英國、美國和日本公共圖書館在研學旅行項目上的具體實踐,并從思維、定位、服務性、協同性總結出4點啟示,同時從國內公共圖書館實際出發,提出協同發展、提煉特色元素、打造活動品牌,從而增強研學旅行服務體驗的發展建議[8]。曾敬通過調研國外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的主要方式和做法,對其館藏資源、資源平臺、吸引力等加以總結,從而提出打造“區域性研學旅行資源庫”、利用免費教育資源等研學旅行服務發展策略[9]。
由此可見,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的理論和實踐相關研究工作還處在初步探索階段。當前我國圖書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正面臨重要的機遇期,研學旅行服務是公共圖書館實現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結合點,各級公共圖書館應以文旅融合發展為契機,主動加強對研學旅行服務的研究[10]。筆者以遼寧省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的實踐為例,剖析服務內容和方式,以期為研學旅行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3 遼寧省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實踐
遼寧省圖書館以《中小學生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為指引,以“立意高、目的明、內容豐、趣味濃”為研學活動的目標,秉持“場館藏品是基礎、場館展示是手段、場館課程是載體、學習是中心、教育是目的”的原則,積極探尋文化服務與研學旅行的契合點,進一步構建具有遼寧特色的實踐課程體系,將遼寧省圖書館少兒天地打造成一個巨大的閱讀推廣和研學實踐基地,形成集教育性、娛樂性、休閑性為一體的綜合閱讀場館。同時,開創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模式。
3.1 “館內+館外”,深化全域服務
2015年,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建成開放,設立少兒天地服務區域,建筑面積達3600平方米,館藏書籍近26萬冊。該區域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閱讀需求,采用“六區三室”的合理設計,充分體現了圖書館對少兒讀者的人文關懷,為圖書館開展研學旅行服務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遼寧省圖書館為了加強少兒讀者的研究性學習,創設研學旅行服務項目“閱·歷Library”,在保障青少年閱讀需求的基礎上,以服務項目為支撐提升其研學旅行的體驗。該服務項目內容涉及體驗參觀、主題閱讀、文化拓展、科普活動、社會教育等內容。根據少年兒童不同的年齡特點和閱讀需求,提供主題豐富、特色鮮明、內容與趣味兼顧的研學課程,以幫助其提升閱讀興趣和探究能力。僅2019年遼寧省圖書館利用場館開展研學服務活動達196場,參與讀者達20734人次。2020年也開展活動近百場,參與讀者達5000人次以上。
遼寧省圖書館作為研學旅行基地,不斷整合周邊資源,利用閱讀推廣等活動,擴大研學旅行服務的輻射范圍。從陣地服務不斷向周邊區域的幼兒園、學校、教育機構等其他單位延伸。通過下基層、進社區、走學校等多種途徑,實現圖書館與其他機構組織優勢資源的融合,逐步推進研學旅行服務向省內各地輻射延伸。
3.2 “線上+線下”,延伸服務空間
公共圖書館具有公益性、教育性、社會性的屬性。遼寧省圖書館充分利用館內資源,在開展線下研學旅行的過程中,不斷改善青少年閱讀空間與環境,提升其閱讀素養,促進其閱讀習慣養成。其一,結合圖書館少兒閱讀推廣活動,提供豐富的主題性研學旅行服務。例如,針對幼兒園兒童提供閱讀啟蒙類的四維繪本課程,增強低年級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國學小講堂,提升中高年級學生研究興趣的科普類閱讀課。其二,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資源,與館藏地方文獻資源相結合,拓展新型研學旅行服務。例如,在元旦、春節期間,以民俗文化為切入點,舉辦文化集市,讓青少年在圖書館文化休閑體驗中即可了解遼寧本地的民俗歷史文化。
遼寧省圖書館充分利用網絡環境和數字資源,將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有機融合,堅持線上線下多措并舉,將文獻、展覽、講座、閱讀推廣課程轉化為豐富的數字資源,打造少兒數字資源庫,以數字資源助力青少年研究性學習,延伸了研學旅行服務的空間。
3.3 “文獻+科技”,提升服務維度
資源保障和文獻借閱是圖書館最基礎的服務,也是其他延伸服務的基礎和支撐。遼寧省圖書館從館藏文獻資源入手,為幼兒園、學校、社會教育機構等提供各類閱讀推廣研學服務,針對不同年齡段的研學主體,提供相匹配的文獻內容和信息收集指導服務,讓青少年對研學內容的理解更加直觀和深入,從而提升青少年對圖書館功能的認知和文化閱讀體驗,激發學習的欲望。
隨著智慧時代的到來,遼寧省圖書館積極引進先進的設施設備,將少兒天地進行空間升級,打造“敏學天地”主題閱讀體驗區。為了配合教育領域“雙減”政策的推進,開設了多元化的實踐課程。針對低齡讀者群體,利用VR、體感捕捉等新媒體技術,將生理教育、安全教育、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內容融入其中,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少兒讀者在文化休閑中實現探索學習。針對高年級讀者群體,將學校閱讀課程計劃與青少年的閱讀需求有機結合,把圖書館打造成青少年的第二課堂。同時,秉持“圖書館連接萬物”理念,拓寬研學旅行服務的內容邊界,以提升少年兒童的核心素養為目的,以閱讀服務為媒介,將服務內容從書本延伸到美術、音樂等領域,配合主題展覽、沙龍、展演等各類特色活動,將多元化的基礎知識呈現給青少年讀者。
3.4 “宣傳+營銷”,擴大口碑效應
為滿足社會多層次多類型的教育需求,提升研學旅行服務的供給能力,遼寧省圖書館針對現有的研學旅行系列活動積極進行品牌營銷與宣傳。一是擴展新媒體宣傳渠道。以圖書館“兩微一抖”官方媒體為平臺展開宣傳,同時對“一端”進行內容補充,對研學系列活動的內容廣泛宣傳和推廣,不斷提升受眾群體覆蓋面與服務信息傳播效率。二是推動傳統媒體宣傳。加強與電視臺、報社的合作,通過傳統媒體對研學活動進行宣傳報道,增強對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的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受眾。三是建立少兒讀者研學推廣活動群,采取預約制,同步群內發布研學活動信息與內容。截至2021年末,發展合作機構近百家,有效提升了區域內的研學意識。四是加強線下協同合力。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活動模式,聯結區域教育文化資源,形成貫通的研學傳播網絡,從而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提升了公眾對圖書館研學服務的熟知度與認知度。
研學旅行服務既是一種閱讀推廣的形式,又是一種閱讀成果展示的載體。遼寧省圖書館不斷創新服務理念、服務模式,將研學內容融合于各類閱讀推廣活動中,既豐富服務的內容與形式,又提升了服務的品質和效能。如配合遼寧省少兒書法繪畫、故事大賽,組織作品展覽與故事展演,讓研學主題閱讀課成為閱讀成果宣傳與展示的一種載體。
4 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發展策略
公共圖書館作為一種社會教育服務平臺,如何創新社會教育服務形式,不斷健全完善服務機制,推動各種資源的整合和優化,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4.1 提升服務理念,深挖資源優勢
公共圖書館面向少年兒童開展研學旅行服務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服務模式,而圖書館研學服務意識與能力是研學旅行服務持續開展的重要保障。研學旅行服務應當遵循“教育性、實踐性、安全性和公益性”的基本原則[11]。教育服務是指圖書館應該以政策為導向,以受眾群體為中心,結合心理特征和實際需求,提供知識性與趣味性兼顧的多元化服務;實踐服務是指圖書館應該依據地區、館藏特點有針對性地策劃研學旅行服務的形式與內容,注重學生探索知識的經歷和體驗,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公益服務是指圖書館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公平、共享、開放地為社會提供研學旅行資源,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同時兼顧弱勢群體的文化需求;安全服務是指圖書館有義務保證讀者參加活動時的人身安全,在安全第一的基礎上增長見識和文化修養。
公共圖書館開展研學旅行服務應該發揮資源優勢。充分挖掘館藏特色文化資源,實現文化資源和教育資源的有機融合;積極打造線上數字資源庫,依托地方云平臺開展線上服務。同時,要從建筑、空間、人文等方面提煉圖書館特色元素,重點打造研學旅行服務項目,讓圖書館成為研學實踐教育基地[12]。如,圖書館可將閱讀資源與AR、VR、3D等先進技術設備相融合,積極打造智慧空間,形成閱讀與文化休閑為一體的研學實踐基地[13]。
4.2 拓展延伸服務,加強多領域合作
美國公共圖書館在人際交往互動頻繁的場所,搭建為未成年人服務的“第二空間”[14],對于我國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提供了借鑒和啟示。公共圖書館開展研學旅行服務必須秉持開放的態度,積極在館內打造研學基地,同時,在文旅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圖書館要加強跨領域合作,積極探索圖書館資源和社會文旅資源融合發展的路徑,搭建合作交流平臺,不斷拓展研學旅行服務的內涵。比如,圖書館與學校合作,可借助教育行業的優勢,優化課程設計,提升研學服務的質量;圖書館與社會機構合作,可挖掘社會資源潛力,豐富研學服務的內容與形式,共同打造凝聚地方特色的研學旅行服務項目,提升研學服務的效能;圖書館與社區合作,可以開拓研學旅行服務空間,有利于打造更接地氣、更受讀者歡迎的研學服務項目,有利于圖書館研學服務的持續發展。
4.3 培養專業團隊,優化服務設計
4.3.1 培養研學館員
研學館員是公共圖書館開展服務的實施者和核心力量,其能力和素質影響著研學旅行服務的品質。圖書館發展研學旅行服務需要建設一支研學館員隊伍。研學館員隊伍建設應注重以下幾個途徑:一是重視內部挖潛,有針對性地自主培養或者委托代培研學方向的專業館員,聚集一支具備較強的研學知識和能力的專業化隊伍;二是加強與其他文旅機構的跨界合作,實現圖書館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優勢互補,借助文旅機構的專業人才優勢,彌補圖書館文旅人才的短板;三是面向社會招募研學服務志愿者,既可緩解短期內專業化研學館員緊缺的矛盾,又可為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的規模化、體系化發展儲備人才力量。
4.3.2 優化服務設計
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是以研學旅行課程服務為基礎的教育實踐活動。在服務內容的選擇上應以研學主體需求和相關政策為導向進行科學設計,這是保障研學服務質量的關鍵。(1)圖書館要根據學校教育目標和學生需求制定研學計劃,有針對性地設計主題性的研學課程。例如,桂林圖書館研發了特色“圖書館員職業體檢”勞動實踐課程,為青少年搭建了專門的實踐和體驗平臺[15],深受青少年讀者的好評。(2)圖書館應以相關政策為導向設計主題豐富、兼顧特色與趣味的研學課程。如,《意見》中明確指出,小學生研學旅行要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生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生以省情國情為主。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圖書館的區域性館藏資源優勢,打造“區域性研學旅行資源庫”[16]。江西省圖書館的“贛圖悅讀研學營”,深度挖掘江西省地域文化資源,設計研學內容,旨在讓青少年了解本土歷史文化的同時,有效開拓文化視野,提升文化內涵。實踐證明,這一研學旅行服務項目取得了預期的成效。
公共圖書館在提升研學服務內容質量的同時,要創新研學服務的形式,提升研學旅行活動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根據研學服務主體的實際,打破空間壁壘,不斷拓寬服務載體,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和設施設備,為其提供智能化、多元化的研學空間,讓讀者在研學實踐中充分體驗現代圖書館的科技感和智能化[17]。
4.4 打造服務品牌,提升服務品質
公共圖書館服務品牌凝聚著圖書館的價值理念,也是衡量公共圖書館服務品質和水平的重要標志[18]。一些公共圖書館依托自身閱讀推廣品牌,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不斷完善現有的服務形式與內容,開拓新的服務領域,打造研學旅行服務品牌,促進了教育和文化的融合發展。在打造研學旅行服務品牌的同時,圖書館要根據研學主體的實際需求、興趣特點和本館資源優勢科學設計,要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系統思維能力和體驗創新能力為目標,選擇適當的內容和恰切的形式,實現研學課程與圖書館品牌服務的完美融合[19]。圖書館要加強本土化資源的利用,在內容選取上突出地域特色;圖書館要樹立“圖書館+N”意識,注重引入新理念、新模式,依托原有項目的資源與優勢,不斷拓寬服務邊界,積極探索圖書館的資源優勢與其他機構組織優勢資源的跨界融合,從而塑造新的服務模式、新的服務業態。
5 結語
圖書館服務中所凝聚著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打造研學品牌、提升服務品質的靈魂與基石,也是圖書館持續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公共圖書館開展研學旅行服務應以幫助讀者增長知識、拓寬視野為目標,為參與者提供多重文化體驗。把文化精髓提煉融入研學課程體系,不斷提升研學旅行服務的文化高度、文化深度、文化廣度,公共圖書館大有可為,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
[1] LB/T 054-2016研學旅行服務規范[S].北京:國家旅游局,2016.
[2] 金秋萍.楊昭悊圖書館教育功闡釋及其貢獻[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9(5):48-51.
[3] 李子峰.文旅融合時代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10):18-24.
[4] 韋冬.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創新模式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21(9):29-34.
[5] 許迎霞,朱江,董曉鵬.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思考——以鞍山市圖書館研學基地活動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3):102-106.
[6] 江蘇常州:公共圖書館開啟研學賦教新課堂[EB/OL].[2021-09-10].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3897
776963220215amp;wfr=spideramp;for=pc.
[7] 李曉君.公共圖書館青少年研學旅行服務探究——以“贛圖悅讀研學營”為例[J].圖書館研究,2021(3):62-69.
[8] 張巧娜.國外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實踐與啟示[J].圖書館雜志,2020(12):83-88.
[9] 曾敬.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9(4):131-136.
[10] 彭松林,李臻.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0(4):57-64.
[11] 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EB/OL].[2020-06-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
06/s3325/201612/t20161219_292354.html.
[12] 張巧娜.國外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實踐與啟示[J].圖書館雜志,2020(12):83-88.
[13] 韓曄,胡娟,陰宇軒.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實踐與模式研究[J].圖書館,2020(2):27-34.
[14] 陳小凡.美國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延伸服務研究[J].圖書館,2022(1):77-82.
[15] 華婧.公共圖書館開展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探索與思考[J].河北科技圖苑,2021(1):19-23.
[16] 曾敬.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9(4):131-136.
[17] 張佳.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少兒研學旅行服務的思考——以無錫市圖書館為例[J].河北科技圖苑,2021(6):24-27,13.
[18] 王世偉.論公共圖書館服務品牌[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8(6):4-24.
[19] 金鐵龍.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中小學生研學服務探索[J].圖書館,2019(8):95-98.
趙 瑞 女,1989年生。碩士,館員。研究方向:閱讀推廣。
王立新 男,1968年生。本科學歷,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資源建設、讀者服務。
(收稿日期:2023-07-23;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