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青 趙貝貝

來源:央廣網
“植物王國”“動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在云南這片土地上,生命總是綻放出最為絢麗的姿態。高原特色農業、礦產、文旅等資源,構成了云南經濟發展的“本錢”。
202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堅持全省資源管理“一盤棋”,抓好資源高效利用,以資源推動產業發展。
立足資源稟賦,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云南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過去一年,“云南”頻頻出圈:高性能銀納米線、透明導電油墨在5G終端上運轉順暢;游客接待量創歷年新高,旅游收入躋身萬億俱樂部;全省經濟總量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
云南何以將“本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從而提升“云南出品”的市場價值、社會價值?
立足資源稟賦,土特產“洋種子”云嶺開花
正值初春,來自西伯利亞的海鷗仍在滇池振翅。滇池南岸,占地400畝的昆明市晉寧區昆陽街道綠色高效花卉生產示范基地內,數十個品種的玫瑰花開正艷。
“墩子村是晉寧傳統的花卉種植村,這一示范基地由村集體成立的公司為建設運營主體,多個花卉專業合作社進駐種植,群眾廣泛參與,專家負責技術指導。”昆陽街道辦副主任趙翔介紹,通過引進現代化種植技術,示范基地花卉產量比傳統大棚翻了兩番。
采摘、預冷定型、包裝……一枝花的奇幻漂流便就此開始。示范基地內采摘的鮮切花經過處理后,被運送到滇池另一邊的昆明市呈貢區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經過層層檢驗及劃分,被定為多個等級,轉化成數據信息出現在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中心交易大廳的電子屏上。
交易大廳內,900多個拍賣席位座無虛席,拍賣師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電子鐘逆時針行走,競拍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判斷,按下競價按鈕。整個交易過程平均只有4秒。隨后,拍好的鮮切花坐上“小火車”,被打包發往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地區。
“在國內鮮花消費量提升的帶動下,2023年昆明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的交易量又創新高。”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中心拍賣師楊艷旭說。如今,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中心的鮮切花交易指數,已成為全國各地鮮切花交易市場價格的風向標和晴雨表。
從源頭到銷售,以電商為抓手,打通一二三產業鏈條,“一縣一業”示范創建……“土特產”花卉產業的發展路徑,為堅果、咖啡、牛油果等云南特色農業的發展提供了示范,三粒“洋種子”由此在云嶺大地開花結果。
30年前,澳洲堅果種子漂洋過海來到云南臨滄。經過多年的品種選育、馴化、擴繁和推廣,澳洲堅果化身“臨滄堅果”,完成了靜水流深的產業布局。“入滇”130余年的咖啡卻早已擁有了“云南”之名。近年來,云南“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咖啡產業體系”發展戰略,有效提高了云南咖啡產業的含金量,在保山和普洱,一批精品咖啡莊園相繼涌現,帶動“咖旅融合”模式蓬勃發展。
與兩位“異國兄弟”類似,牛油果在云南孟連扎根結果,已成功替代15%的進口牛油果份額,產值達4億元,成了邊疆人民的“致富果”。
“農業大摸底,越摸越驚喜。”云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公布,2023年,云南全省茶葉、鮮切花、堅果、咖啡、中藥材、特色水果、天然橡膠種植面積和產量保持全國第一。這是云南加快特色農業強省建設,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農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024年2月召開的云南省農業農村局長會議明確,今后全省農業農村工作以一條工作主線為總體布局,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特色農業強省。
植根于云嶺高原的藍天凈土,浸潤于橫斷山脈的流水清風,耕耘于民族共生的多元風情,讓云花燦爛、云菜鮮香、云果清甜。通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云南逐漸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2024年云南省財政預算報告明確,將安排3.8億元支持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提升“云茶”“云花”“云咖”等“綠色云品”影響力。云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張杰表示,云南的目標就是建設一個特色農業強省,并重點聚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穩定安全供給,以及推動鄉村的全面振興。
在2024年云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云南再次明確提出“要做強做優高原特色農業,在產業鏈前端的研發和后端的營銷上下功夫,帶動‘中間深加工,建設專業化特色農產品交易市場,打造更多在全國乃至世界有影響力的綠色‘云品。”
厚植新質生產力,先立后破賦能“最大增量”
人勤春來生產忙,云南貴金屬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正在實驗室內埋頭苦干。通過基因工程數據庫的數據分析,以大數據驅動稀貴金屬材料的設計研發和性能提升,讓研發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自然界中,金、銀、鉑、鈀、銠、銥、鋨、釕是極度稀缺的貴金屬。有專家曾提出這樣的觀點:“誰掌握了材料,誰就掌握了未來。”貴金屬新材料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信息、新能源等高科技領域。
云南貴金屬實驗室便在這一背景下誕生,力求為推動稀貴金屬綜合利用創新取得更大突破。
高純超薄金帶技術、兩項鉑鹽生產技術實現國產替代,石油化工催化劑清潔高效回收、極低濃度鉑族金屬廢液回收兩項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23年,云南貴金屬產業實現規模和質量雙提升,深化改革和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邁出“三年建示范”的堅實一步。
科技為擎,賦智賦能。云南以資源“生”產業,生物醫藥領域也取得了新突破。
被譽為“藥物寶庫”“生物基因寶庫”,云南是我國生物資源、天然藥物和民族醫藥資源最豐富的省份。如何用好這一資源?云南還瞄準了生物醫藥。
疫苗是云南生物醫藥的高光產業。具有疫苗研發生產良好基礎和優勢的云南,從事人用疫苗研發生產經營主體已有5家,疫苗產業產值達到110億元。
隨著產能和產值的持續擴大,云南產疫苗的國際化之路也同步實現跨越式發展,已成功出口海外18個國家,海外注冊、海外原液技術轉移及分裝、世衛組織預認證等多條路徑全面推進,并同步推動55個常規產品國際市場準入項目,覆蓋22個國家。
2023年,“云南疫苗實驗室(籌)”獲批籌建,旨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打造高端疫苗研發平臺和生物醫藥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目前,實驗室已獲得mRNA疫苗3個臨床試驗批件,完成了2個Ⅲ期臨床研究。”云南疫苗實驗室副主任仝鑫說,2024年以及今后一段時間,云南疫苗實驗室將致力于打通全省新型疫苗產業,實現產業內、各環節間的有效協作,全面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在建設期間考慮重磅產品布局,打造云南疫苗自有品牌。
包括貴金屬實驗室和疫苗實驗室在內,5家云南實驗室陸續產出高水平科技成果,部分成果實現轉化與應用,為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們將堅持先立后破的原則,確保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云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
圍繞新材料、綠色能源、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云南省科技廳深入梳理產業鏈、創新鏈,計劃盡快出臺《科技賦能經濟轉型升級行動計劃方案》,集中創新資源和力量,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培育未來產業新賽道。
近日,好消息傳來,云南新增兩家企業入圍2023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截至目前,共計14家云南企業成為了技術創新的領軍者。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云南資源“主場優勢”不斷鞏固。
2024年2月,云南省科技工作會議在昆明召開。會上宣布,在新能源、貴金屬、特色植物提取、疫苗等優勢領域繼續布局其產業領域的未來制高點,同時,推動全省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力爭營業收入達到3600億元。
“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繪就文旅融合發展新篇
春光正盛,云南大理旅游人氣爆棚,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拍攝地鳳陽邑村成為熱門“打卡”地;昆明滇池海埂大壩群鷗翔集、游人如織。網友戲稱:“平均50人喂一只海鷗”。
2024年,云南旅游迎來“開門紅”。美麗的自然風光及豐富的文化活動,推動春節入滇旅游人數持續走高。據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統計,2024年春節8天假期云南省實現旅游總收入637.4億元,相比去年春節同期增長45.1%。
山川秀美、民族眾多、文化多樣、生態優良……云南旅游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全省共有世界文化遺產2項、世界自然遺產3項,旅游業是云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就在2023年,云南首次推出并持續叫響“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話題,全網閱讀量已超過260億次,助力七彩云南的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提升。2023年云南接待游客10.42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44萬億元。當下,“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已然成為云南文旅產業的突破口與發力點。
“大姐,快一些,這桌再添一碗肉。”“你們多吃點,這個豬是喂玉米長大的,新鮮好吃。”宣威市普立鄉采云官寨,客棧的老板娘正在熱情招呼著客人。
官寨村是一座“長”在石頭上的小山村,石山、石頭、石路,都是這里殷實的“家底”。作為宣威市鄉村振興示范先導樣板村,經過打造后,官寨村改名為采云官寨,依托陸地觀光電梯、云端玻璃橋、玻璃觀景臺以及國家AAA級尼珠河大峽谷景區的資源優勢,采云官寨借“景”生金。
官寨村的蝶變并非特例。近年來,云南各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將“沉睡”的農田、農房“喚醒”,活力十足的鄉村旅游畫卷徐徐鋪開。
在大理,被明星帶火的“白族扎染”隨著體驗式旅游成為熱潮,煥發出新的生機。在大理周城村,體驗白族扎染,或購買一件扎染的衣服,成為許多游客來此的打卡項目。
“非遺項目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周城村扎染坊主張翰敏介紹,扎染尤其受親子家庭及年輕消費者歡迎。
龍年正月十五,楚雄州永仁縣直苴村古老的“鄉村T臺秀”賽裝節上演,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齊聚永仁體驗彝族賽裝(彝繡)文化,感受民族秀場風采。
越來越豐富的“旅游+”項目,正成為云南旅游不斷升級的強勁引擎。2024年伊始,云南便開展4個系列1000余項活動,非遺傳承實踐活動268項。同時,不斷推出鄉村旅游、文旅康養、文體融合旅游線路,旅游產品由單一觀光型向多樣化業態加速轉型升級。
202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省將深入實施文化和旅游強省目標,通過“文化潤滇”“旅游興滇”等六大行動,持續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加快培育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打造鄉村旅游升級版,建設“最美鄉愁旅游帶”,培育農文旅融合示范點;推出200個以上高水平文化旅游體育招商項目,新增120戶新業態企業,力爭旅游總收入突破1.5萬億元。
云南發展的優勢在資源、底氣在資源。“把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生態資源更好地結合起來,讓產業產生的價值能夠得到更大的提升,既能富民,也能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支持。”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起建凌說。
乾坤不蔽西南境,金碧平分左右斑。如今,云南正著力揚優勢、補短板、拓空間,把資源優勢、生態優勢逐步轉變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全省經濟“加速跑”迎來新機遇、新動能。
悠悠彩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