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軍
中圖分類號:S853.9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1085(2024)05-0089-02
清代傷寒學家柯韻伯有云:“夫以防風之善驅風,得黃芪以固表,則外有所衛,得白術以固里,則內有所據。風邪去而不復來,此欲散風邪者,當倚入屏,珍如玉也。故名玉屏風”。
玉屏風散主要成分為黃芪、白術和防風,組方創始人是金元醫學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黃芪重用益氣固表、實衛止汗,為君藥;白術健脾益氣,助黃芪益氣固表,為臣藥;防風走表而御風邪,為佐藥。黃芪得防風,固表不留邪;防風得黃芪,驅邪不傷正。諸藥合用,補中有散,共建益氣,固表之功;補氣虛,固表虛,增強機體抵御外邪的能力。臨床上,在玉屏風散的基礎上,加益氣、溫陽、滋陰的藥,如黨參、淫羊藿、甘草、五味子、麥冬,對體虛易感風邪者有較好療效;對畜禽主治氣虛多汗,提高機體免疫力。
1? 玉屏風散的功效
多數的疾病與免疫系統的功能失調有關。因此,提高免疫系統功能是克服疾病的最有效方法和措施。而玉屏風散能補益正氣、提高免疫力。《黃帝內經》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里的“正氣”指機體的抵抗力,也就是免疫力,就是指機體的免疫系統抵御外來病毒、病菌侵害的能力;“邪”指疾病。當機體正氣(免疫力)強盛時,疾病就不能侵犯機體。在機體免疫力正常的情況下,機體自身能夠抵御相當多的病毒、病菌的侵害,避免對機體造成損傷。
玉屏風散中,黃芪可固表氣;白術可脾胃,在機體與病毒、細菌作斗爭時及時修復免疫器官,使免疫系統一直處于健康狀態,形成抵御外敵同時又修復自身的一道防線;防風可祛風邪,在邪氣初入肌體時可以把邪氣清除出去。若在此配方基礎上加入黨參,能夠補氣補血,相當于給雞群穿上四層防護服。
2? 蛋雞體質虛弱的原因
2.1? 機體先天不足
不少養殖戶反映,雛雞一進養殖場就發現弱雛多,慢慢表現腺胃肌胃炎、滑液囊炎,小日齡就發生呼吸道疾病且纏綿難退;后期出現雞群生長速度慢、均勻度差、腿爪干癟、消化不良、糞便異常、零星死亡等一系列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多與免疫抑制疾病有關。中獸醫理論所講的氣血,實際上就是精神和營養。氣血足則精神好,營養夠則身體健壯。然而,因為免疫抑制,機體脾胃虛弱、肝腎虧虛,導致雞群氣血不足、精神倦怠,抵抗力降低。
2.2? 頻繁免疫
當前很多規模化程度較高的蛋雞場,使用立體8層籠養,一棟舍飼養的蛋雞數一般在8萬~10萬只,這種高密度養殖的雞舍一旦發病,造成的影響巨大。為了減少疾病的發生概率,除加強現場的精細化管理外,養殖場還通過免疫各種疫苗進行預防,且免疫的頻率很高。蛋雞在開產之前,幾乎是間隔幾天就進行一次免疫。單是抓雞與頻繁接種的刺激,就使雞群經常處于應激狀態,使機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生殖系統等機能都受到影響。
2.3? 環境因素
由于蛋雞養殖規模化程度越來越高,養殖環境與以前大有不同。各種智能化、自動化設備(智能化雞籠、飼喂系統、飲水、溫控和光照系統以及自動集蛋、清糞等設備)的廣泛應用,相比傳統的養殖方式更加省工、省時、省力,大大提高了養殖的效率。但對雞自身而言,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封閉的雞舍里,活動空間狹小,見不到陽光,違背雞天然的生理習性,導致大群雞體質相對下降。
2.4? 毒素的損傷
毒素包括霉菌毒素和藥物毒素、細胞代謝毒素等。其中,霉菌毒素在飼料中比較常見,是飼料廠與養殖戶面臨的痛點,這一點養雞人都比較重視,但采用的防治方法五花八門。由于雞群病情復雜,養殖場會使用各種藥物防治。藥物是把雙刃劍,除了治病,還能致病,長期大量的濫用藥物,必定會對雞的肝腎產生損傷,使得機體抗病力下降。
總之,生產中蛋雞體虛的最主要根源是由產蛋造成的。在育種專家多年不懈的努力下,這幾年蛋雞的生產性能確實有了很大提高,一只雞平均每年多產2~3枚蛋。目前很多雞場能夠實現700 d產480枚雞蛋,或維持10個月以上的產蛋高峰(90%以上產蛋率),有的育種企業提出產蛋率超百分百,也就是產一枚蛋不需要24 h。為實現高產穩產、經濟效益最大化,蛋雞不同階段對飼料需求、環境需求近乎苛刻,商品蛋雞作為活的產蛋機器,體質虛弱不可避免。
3? 加味玉屏風散對蛋雞的臨床應用
3.1? 治療蛋雞的傳染性鼻炎
《黃帝內經》中“五氣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素問-五臟別論篇),截石位臊、焦、香、腥、腐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二臟,心肺發生病變,鼻孔不通利。而這個“不通利”以現代的觀點認為是鼻炎或者過敏性鼻炎的癥狀,表現為鼻堵、甚至不時有稀鼻液。實際生產上可見天氣降溫引起的雞流稀鼻液、糞便略稀、大群采食量沒有明顯變化的非急癥。若該雞群抵抗力下降,表現肺氣虛、衛氣弱,可用玉屏風散加生脈飲(黨參、麥冬、五味子)加小建中湯(主要成分芍藥、桂枝、甘草),連飲3 d,充肺氣、強衛氣。3 d后,雖然病雞表現的癥狀沒有一下子全部消除,但療程結束以后,流稀鼻液、糞便略稀的癥狀慢慢相繼消失,且之后再沒有復發過。
3.2? ?治療和脾氣弱、不充肺所致的咳嗽、流稀鼻液、輕微的張口呼吸、消化不良等癥狀
臨床上,患雞群表現采食和飲水減少、糞便稀且夾雜少量未消化的飼料以及咳嗽、稀鼻液和輕微張口呼吸等呼吸道癥狀。這個證主要是心陽不足導致脾陽乏源,水谷腐熟無力;脾氣弱、不充肺,造成的這些證候表現。可采用玉屏風散和小建中湯(桂枝、炙甘草、芍藥等)加減化裁。小建中湯中將原先的甘草用蜂蜜炮制成炙甘草,比甘草更滋補,且與配方中的桂枝組合可以辛甘化陽,可補心陽,再加上玉屏風散充肺氣,對脾胃功能衰弱和體質虛寒者有較好的療效,疾病自然而愈。
4? 小結
上述兩種病癥在臨床發病并不在少數。其實這些病大都是管理不當導致,一方面是由于環境溫度控制不均衡、晝夜溫差過大造成。寒可傷陽,首傷衛陽,因此呈現第一種病癥;另一方面是飼料攝入成分,即霉菌毒素超標引起傷肝。因為心為君主,主血脈,是大火;而肝則為助君火之相火,此話可理解為兩層意義,一層是肝解毒,使君不受邪毒的傷害,二是肝藏血(儲備血液),可以使君火(心)正常地調理機體。因而,當肝受邪,其自顧不暇,供君無力,君主即有所應。而火克金(心陽制約肺氣的宣降),君主應之首先是肺,肺開竅于鼻,因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