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蘋果炭疽病是我國各蘋果產區普遍發生的一種主要危害果實的病害,以夏季高溫多雨地區發病較重,發病后果實腐爛,流行年份病果率30%~60%,對蘋果品質和產量均有很大影響。分析了蘋果炭疽病的特征與發生規律,詳細總結其危害癥狀與防治措施。
關鍵詞:蘋果炭疽病;特征;發生規率;防治措施
蘋果炭疽病又名苦腐病、晚腐病,是蘋果生長和貯藏期間的主要真菌病害。接近成熟的果實受害最嚴重,也可侵害果臺和枝干。主要以菌絲在僵果、果臺、病枯枝等部位越冬。濟寧當地主栽品種有紅富士、紅將軍、金帥、喬納金等。筆者以紅富士品種為例,介紹蘋果炭疽病的發生規律與防治措施。
1 病原的形態特征
蘋果炭疽病的病原在有性態為小叢殼屬(Glomerella ciningulaia (Stonem.) Spauld. et Sch.),屬子囊菌亞門、小叢殼屬。子囊殼產生在菌絲層上或半埋于子座內,殼壁有毛,子囊孢子單細胞,無色。無性態為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Penz. et Sacc.),屬半知菌亞門、炭疽菌屬。分生孢子盤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枕狀,無剛毛,成熟后突破表皮。分生孢子梗平行排列成一層,圓柱形或倒鉆形;分生孢子單胞、無色,長圓柱形或長橢圓形[1]。
2 生理特性
據觀察發現病菌在濟寧地區繁殖的溫度為15~40 ℃,最適溫度為28 ℃;形成分生孢子的適宜溫度為25~28 ℃,相對濕度為80%以上;分生孢子萌發最適宜溫度為28~32 ℃,相對溫度在95%以上,此時分生孢子接觸果面5小時即可侵入果肉,10小時大部分病菌完成侵染過程。
3 寄主與傳播
小叢殼屬病菌在濟寧地區除危害蘋果外,還可侵染海棠、梨、葡萄、桃、核桃、山楂、柿、棗、板栗等多種果樹以及刺槐等樹木。炭疽病菌可以通過空氣、雨水、種子等傳播,也可通過殘留在僵果、枯枝上的病菌等進行傳播[2]。
4 炭疽病在當地的流行
4.1 發病流行時間
鄒城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濟寧市東部,位于東經116°44′30″—117°28′54″,北緯35°09′12″—35°32′54″,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該地區蘋果種植面積大,炭疽病多發,膠孢炭疽菌具有潛伏侵染的特性,潛育期一般為3~13天。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會進入炭疽病高發期。濟寧地區6—9月份高溫潮濕的環境病菌生長更加肆虐(表1)。
4.2 流行危害
濟寧鄒城市尤其是7、8月高溫多雨更有利于病菌的蔓延,果實越接近成熟期,病菌侵害越明顯。嚴重發生時導致整樹樹葉落光,鄒城市于9月中旬開始出現2次開花現象,同一枝條病果與花同時出現,嚴重影響第二年產量(圖1)。
5 發病因素
5.1 環境因素
高溫潮濕環境是蘋果炭疽病發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冬季不摘除病果或摘除不徹底的果園,發病早且重。
5.2 管理因素
樹勢弱、行株距過密、樹冠郁閉、偏施氮肥、排水不良或土質黏重的果園利于發病;果園地處山谷,通風不良也易發病。
5.3 寄主抗性
蘋果品種間的抗病性存在明顯差異,一般早熟品種發病較輕,如嘎拉、華玉等,發病率低于晚熟品種20%~50%[3]。
6 受害癥狀
6.1 果實受害
前期蘋果表面出現淺褐色小圓點,慢慢擴大,呈褐色,蘋果表面腐爛變軟,蘋果內部軟爛直至果心,呈漏斗狀,具有苦味。中期果實表面形成黑色小點,呈同心輪紋狀排列。后期發病嚴重時幾個斑點變大連在一起,加速果實腐爛,直至掉落。有部分病果失水成黑褐色,硬果懸掛在樹上,始終不落(圖2)。
6.2 葉片受害
葉片受害時,葉尖開始出現癥狀,初呈水漬狀,暗綠色,后變為淡黃色或黃褐色(圖3),慢慢形成不規則形大斑,其上產生大量黏液,葉片很容易脫落。炭疽病會促使果樹快速落葉(圖4)。
6.3 枝干受害
枝干發病多發生在老弱枝的基部及病蟲枝上,初期為不規則褐色小斑,略凹陷,后期表皮出現深褐色潰瘍斑,上有許多小黑點。后期病皮龜裂脫落,木質部逐漸裸露在外,嚴重時患病部分以上枝條逐漸干枯。果臺受害,從果臺頂部開始發病,逐漸向下蔓延,病部呈暗褐色,嚴重時,果臺抽不出副梢最后干枯死亡[4]。
6.4 不同時期受害
①在夏季雨后或天氣潮濕時,病果表面小黑點處涌出粉紅色黏液,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嚴重感病時,數個病斑相連,致使全果腐爛,最后失水干縮成黑色僵果。②晚秋季節,由于氣溫降低果實停止生長,果實表面形成紅色病斑,中間有淺褐色小圓點,在運輸和貯藏期間如遇合適的溫濕度,病害會繼續發展直至果實腐爛。枝葉發病初期形成褐色小點,后擴展為潰瘍斑,樹皮易龜裂,樹葉易脫落。
7 綜合防治
7.1 提前預防
①優化栽培管理:合理管理蘋果樹的生長環境。秋季落葉后,深翻土壤20~25厘米,畝施腐熟牛羊圈肥1000~1500千克,氮磷鉀(15∶15∶15)復合肥100~150千克。保持樹枝的健康狀態,增強其抵抗病害的能力。②結合冬季修剪,摘除病僵果、枯枝,集中燒毀,減少病源。保持園內通風透光良好。③控制結果量,及時疏花疏果,修剪,花期環剝不要太重,及時中耕除草。④種植抗病品種:選擇抗病性較強的蘋果品種。如紅富士、紅將軍、金帥、喬納金等。這些品種具有較高的抵抗力,能夠減少病菌侵染的風險。⑤果實套袋能有效預防炭疽病發生,一般5月中旬開始套袋,套袋之前先噴1次吡唑醚菌酯2000倍液,好果率能達到 93%以上。
7.2 事中防控
當發現蘋果樹上有感染了病菌的果實或葉片時,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剪除和焚燒處理。通過及時剪除并銷毀病果、病枝等。可以有效地減少病源,降低病害的傳播和擴散風險,從而保障蘋果樹的健康生長。要注意使用干凈的剪刀或刀片操作,避免交叉感染[5]。
7.3 化學防治
根據病害的嚴重程度和發展情況,選擇適當的農藥進行噴灑(圖3)。在使用化學藥劑時,要注意按照使用說明進行配比,以免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可選擇代森錳鋅80%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均勻噴施,或丙森鋅70%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均勻噴施,這些藥劑施用后3~4天,才能有較好的保護效果。所以應提前預防(圖5)。
8 總 結
隨著市場對優質蘋果的需求量逐漸增加,提升單位面積的蘋果產量和品質成為栽培研究的難題。要預防蘋果炭疽病,必須在種植過程中加強日常管理,實行輪作,合理改革施肥方法,從病原體的特征、癥狀、患病原因和綜合分析炭疽病的危害,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防治,減少種植損失,為實現蘋果高產穩產優質高效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高敬英.北方蘋果樹施肥及農藥技術重點[J].山西農經,2019(14):98.
[2] 林紅妍.淺析蘋果樹輪紋病和炭疽病的區分及處理對策[J].山西農經,2015(4):49.
[3] 張智強.2013年臨猗縣蘋果炭疽病的發生情況調查及防治措施[J].山西果樹,2014(3):53.
[4] 劉巍,屈會選.48%甲基硫菌靈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防治蘋果樹炭疽病試驗[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2(22):78-79.
[5] 耿佳,代艷超.蘋果輪紋病和蘋果炭疽病的識別與防治[J].河北果樹,2012(06):37.
作者簡介:韓杰(1972年—),男,漢族,自然資源中級工程師,大專學歷,從事林業技術推廣工作。